首页 理论教育 大头针的使用技巧与原则

大头针的使用技巧与原则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体裁剪中大头针是必不可少的,衣片与人台的固定、衣片间的连接、省的叠合、特殊部位的标记等都要用到。用针的基本原则是连接平服牢固,方便操作,不影响造型。服装与人体间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不能依靠大头针来保证,而是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的。该针法连接平服,最终缝合位置可确定在两层布料搭接的任何位置。

大头针的使用技巧与原则

立体裁剪中大头针是必不可少的,衣片与人台的固定、衣片间的连接、省的叠合、特殊部位的标记等都要用到。

(一)用针的基本原则

正确使用大头针,是进行立体裁剪的一项基本要求。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别针方法不仅影响造型效果,还会影响效率。用针的基本原则是连接平服牢固,方便操作,不影响造型。

首先,要做到疏密得当。直线部位用针间隔较大(5~6cm),弧线部位稍密(约3cm),但间距都应保持相对均匀,否则会干扰造型线。

其次,要根据部位和造型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别针方法。

(二)点固定

立体裁剪操作时,首先需要将面料按照一定的纱向要求与人台在关键点处固定。常用的方法为V形固定,即将两个大头针以一定角度在相邻的点位入针,斜向插入半个针长(图1-2)。这样固定后,布料上下左右都不会发生位移。如果需要临时固定,也可以采用单针斜向插入的方法,但只能保证布料单方向的稳定,由于操作方便,造型过程中也经常用到。

图1-2 衣片前中线上点固定

操作时,一般先进行前、后中线的固定,只需要进行右半部分的立体裁剪时,固定点应该在中线左侧1~2cm处,以保持中线处衣片与人台间留有松量,与实际着装状态相符。需要左右片连裁时,固定位置在中线标记带左侧或右侧任选。其他轮廓线位置的固定选择轮廓线交点内角处为宜,以方便后续的修剪。图1-2所示为前中线上的点固定,位置距前中线1~2cm(前中线要求),颈根围线下1cm (轮廓线要求,不妨碍修剪领口)。

任何位置的固定,操作时入针位都应该避开标记带。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将全针垂直插入人台,此法固定后布料与人台贴合紧密,失去松量空间,与实际穿着状态不符。服装与人体间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不能依靠大头针来保证,而是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的。

(三)别合方法

立体裁剪时,常用的裁片连接针法有四种,如图1-3所示。每种方法都要求由净线位(止口)入针,入针距离不宜过大,为0.3~0.5cm,针尖露出部分控制在0.5cm左右,即大头针的利用长度约为总长的,这样既能保证布料平服,又可提高效率。(www.xing528.com)

图1-3 大头针的别合方法

1.折别法

将造型线一侧衣片的缝份折叠后,压在另一衣片净缝线上用针挑缝,针的每次出入都穿透三层布料。该针法使折边形成的分割线露于表面,可以很容易地判断该线条是否准确美观,且方便调整。这种针法别合后可带针试穿,折边线即为最终缝合位置,是立体裁剪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针与止口形成角度的不同,又分为直别、斜别、横别三种情况。

2.掐别法

多用于临时固定,操作时将两层布料用手指尖掐起,留出需要的松量后用大头针固定。针的每次出入都穿透两层布料,针的位置即为最终缝合位置。例如肩缝、省的临时固定。

3.搭别法

两衣片重叠在一起,在重叠部位大头针固定,针的每次出入都穿透两层布料。该针法连接平服,最终缝合位置可确定在两层布料搭接的任何位置。例如领下口与衣片领口的固定。

4.挑别法

操作时,由一片布料的折边上入针、出针,然后针尖挑透另一片布料,再穿回到开始入针的布料折边上,连续出入三次到四次。这种别合方法类似于手针的串缝针法,针的每次出入都只穿透一层布料,别合表面看不到针杆。该针法适用于不等量连接,可随时调整吃量,所以常用于绱袖。出入针处即为最终缝合位置。

此处特别强调:四种针法都作为连接针法,所以不能别在人台上。一般为安全起见,无论采用哪种别法,针尖都应尽量朝下。

(四)应用

实际操作时,应根据连接部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别针方法,使用最多的是折别法。一般情况下,折别的起始针与结束针应该在净缝线处,且与轮廓线平行;中间针要求方向一致,间距均匀。当别合区域较大时,需要先别合中间对位点,再分别向两端捋顺后横别轮廓线起点与终点,确认各区域对应线等长、轮廓线顺直后,再等间距平行别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