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面合金化与淬火技术探究

表面合金化与淬火技术探究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件经过渗碳、碳氮共渗、渗氮、渗硼等表面合金化处理后,再进行直接的或再加热淬火。在这里,由于渗碳及碳氮共渗后的淬火已成为热处理强化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此不再介绍。图6-9 氮碳共渗+淬火的工艺示意图1.渗氮+淬火这一复合热处理工艺过程称为渗氮淬火,图6-9所示为氮碳共渗+淬火的工艺示意图。试验表明,经上述处理,使用寿命可提高3~6倍。图6-10 40Cr钢渗硼复合处理后的磨损曲线

表面合金化与淬火技术探究

工件经过渗碳、碳氮共渗、渗氮、渗硼等表面合金化处理后,再进行直接的或再加热淬火。在这里,由于渗碳及碳氮共渗后的淬火已成为热处理强化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此不再介绍。对淬火的要求应该是“硬韧结合,硬而不裂”,如果使表层残存压应力则更好。然而完全淬透的钢表层有残余拉应力,这是由于淬火冷却时的由表及里逐步降温,表层比心部更早地冷到Ms点而发生马氏体相变,使心部承受拉应力而表层承受压应力;当心部冷到Ms点进行马氏体转变时,则使心部承受压应力而表层承受拉应力。由于这个残余拉应力,会使完全淬透的工件的疲劳强度等降低。

978-7-111-47684-9-Chapter06-12.jpg

图6-9 氮碳共渗+淬火的工艺示意图

1.渗氮(氮碳共渗)+淬火

这一复合热处理工艺过程称为渗氮(氮碳共渗)淬火,图6-9所示为氮碳共渗+淬火的工艺示意图。此类方法适用于心部也能淬透的钢,例如w(C)为0.95%~1.05%、w(Cr)为1.30%~1.65%的钢渗氮后再进行整体加热淬火和低温回火。工件渗氮后再淬火,则由于表层渗入氮而使Ms点降低,所以尽管表层冷得快,但比心部马氏体转变要迟,即使表层与心部相变顺序颠倒,使表层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在奥氏体化过程中,渗氮物分解,同时氮原子向心部扩散固溶,在随后的淬火过程形成固溶氮、碳的马氏体并使工件表面获得残余压应力,因而可提高工件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试验表明,经上述处理,使用寿命可提高3~6倍。如果在渗氮淬火后再进行冷处理,使表层的马氏体化更充分,则表层的残余压应力更大、效果更好。

2.渗氮(氮碳共渗)+高频感应淬火(www.xing528.com)

渗氮通常是在调质后的工件上进行的一种表面硬化处理,通常工件渗氮或氮碳共渗后不再进行其他热处理。渗氮层虽硬但较浅(一般为0.2~0.5mm)。如在渗氮后再进行高频加热淬火,在高频加热时表层氮原子向心部基体扩散,对消除渗氮白亮层、减小脆性有好处。另一方面,通过淬火,得到了微细含氮的马氏体,不仅增加了工件硬化层深度,而且表面硬度也有所提高,因此,有较强硬的基体作后盾就能充分发挥坚硬的渗氮层的潜力。总之,采用这种复合处理与单独采用氮碳共渗或高频感应淬火相比较,复合处理有利于提高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并且增加了硬化层深度。

3.渗硼+淬火处理

一般认为,渗硼后的热处理对渗硼层的硬度影响不大,再加热淬火却改变了基体组织、性能及表面应力状态,避免了高硬度的渗硼层出现“蛋壳状”的单一硬脆层,从而对渗硼层的性能产生了影响。40Cr钢渗硼-空冷、渗硼-淬火-不同温度回火等复合处理,在滚动+滑动时的磨损曲线如图6-10曲线。40Cr钢渗硼-空冷、渗硼-淬火-高温回火基体体分别是粗片状珠光体、回火索氏体,硬度、强度均较低,承受压缩负荷能力较小,渗硼层易被压裂。渗硼-淬火-低温回火后,工件表面有压应力存在,在负荷作用下易萌生疲劳裂纹及其扩展,因此磨损失重较大。渗硼-淬火-中温回火得回火托氏体硬度为40~42HRC,硬度和强度均较高,加之渗硼层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存在,均有利于充分发挥渗硼层的耐磨性。

978-7-111-47684-9-Chapter06-13.jpg

图6-10 40Cr钢渗硼复合处理后的磨损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