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液态金属织物导线的形态特征观察

液态金属织物导线的形态特征观察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5.2几种作为液态金属喷雾打印基底的布料[3]使用带有宽1 mm、长8 cm缝隙的掩膜,分别在6种布料上打印一条液态金属导线。其中,图15.1a和图15.1b均为打印的液态金属导线的俯视图,而图15.1c是沿布料中间剪开并用电镜扫描所得的液态金属导线截面图。图15.2液态金属雾滴在布料绒毛上的黏附情况[3]a.三维形貌测量显微镜高倍放大时样本Ⅴ的俯视图;b.三维形貌测量显微镜高倍放大时样本Ⅵ的俯视图。

液态金属织物导线的形态特征观察

为了探讨液态金属喷雾打印在布料上的实现效果,选用了6种布料,特征依次列于表15.2中。由于布料的形貌比布料的材质对液态金属喷雾打印的影响更大,选择布料的时候主要把区分度放在了布料的孔隙大小和表面特征上。

表15.2 几种作为液态金属喷雾打印基底的布料[3]

使用带有宽1 mm、长8 cm缝隙的掩膜,分别在6种布料上打印一条液态金属导线。然后,选用光学体视显微镜、三维形貌测量显微镜、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依次对这6种布料上所打印的导线进行观察,结果如图15.1所示。其中,图15.1a和图15.1b均为打印的液态金属导线的俯视图,而图15.1c是沿布料中间剪开并用电镜扫描所得的液态金属导线截面图。

图15.1 打印在不同布料上的液态金属导线[4](www.xing528.com)

a.光学体视显微镜下的液态金属导线俯视图;b.三维形貌测量显微镜下的液态金属导线俯视图;c.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液态金属导线截面图。

通过测试,验证了这6根导线全部可以正常工作。但观察6根导线,可以发现其平整度差别很大,这主要是受布料的孔隙大小以及布料表面绒毛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布料孔隙最小且表面最光滑的是样本Ⅰ,因此打印出来的导线也最平整[3]。样本Ⅱ和样本Ⅲ的布料都有孔隙,样本Ⅳ的布料虽然致密但是有少量的绒毛,因此这三者打印出来的导线的平整度相近。样本Ⅴ的布料十分致密,但相对样本Ⅳ的布料而言表面绒毛密集,因此打印出来的导线也更加粗糙。打印出的导线质量最差的是样本Ⅵ,其表面的绒毛是所有样本当中最密集的并且布料的孔径也是最大的。比较样本Ⅴ和样本Ⅵ,可以发现,样本Ⅵ的布料绒毛不仅在数量和长度上比样本Ⅴ多,而且这些绒毛都是沿斜向上的各个方向分布在疏松的布料上。从图15.1c所展现的截面图上就可以看出,液态金属可以较为平整地堆叠在样本Ⅴ的布料上,但对于样本Ⅵ而言,大量的液态金属聚集在绒毛上而非布料的根部。

图15.2提供了三维形貌测量显微镜下更近视野的样本Ⅴ和样本Ⅵ的俯视图。显然,由于液态金属氧化膜所造成的强黏附性,在喷墨打印的过程中,两种样本的布料绒毛上都会粘连液态金属雾滴[3]。但是,样本Ⅴ中是横卧的长绒毛,对于液态金属进入布料根部的阻碍作用较小;而样本Ⅵ中是沿各个方向的叉状绒毛,对液态金属进入布料根部的阻碍作用较大,从而导致大量的液态金属雾滴不均匀地聚集在绒毛上。

图15.2 液态金属雾滴在布料绒毛上的黏附情况[3]

a.三维形貌测量显微镜高倍放大时样本Ⅴ的俯视图;b.三维形貌测量显微镜高倍放大时样本Ⅵ的俯视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