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作与安装拉线模块四

制作与安装拉线模块四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6-4拉线长度对照表二、拉线制作与安装的危险点及预防措施(一)拉线制作与安装过程的主要危险点拉线线夹制作过程的主要危险点。更换运行线路拉线时,拉线触及带电体造成操作人员的触电伤害;杆上安装人员高空坠物伤人或杆上人员高空坠落的伤害;检修更换受力杆拉线时,电杆倾倒伤人。

制作与安装拉线模块四

架空配电线路特别为了平衡导线或风压对电杆的作用,通常采用拉线来加固电杆;拉线的设置是低压架空配电线路必不可少的一项安全措施。

一、拉线的种类与构成

低压架空配电线路中,根据拉线的用途和作用不同,拉线一般可分为普通拉线、人字拉线、十字形拉线、水平拉线、共用拉线、V形拉线、弓形拉线等几种形式。

(一)拉线的分类

(1)普通拉线。应用在终端杆、转角杆、分支杆及耐张杆等处,主要用来平衡固定架空线的不平衡荷载,其形状如图6-60(a)所示。

(2)人字拉线。由两根普通拉线组成,装在线路垂直方向的两侧,多用中间直线杆用来加强电杆防风倾倒的能力,视具体的环境条件每隔5~10基电杆装设一人字拉线,如图6-60(b)所示。

图6-60 配电线路拉线示意图

(a)普通拉线;(b)人字拉线;(c)水平拉线;(d)共用拉线;(e)V形拉线;(f)弓形拉线

(3)十字形拉线。装设在耐张杆处,以加强耐张杆的稳定性,顺线路和横线路方向装人字形拉线,称十字形拉线。

(4)水平拉线又称为高桩拉线。用于不能直接做普通拉线的地方,如跨越道路等地方,为了不妨碍交通,装设水平拉线。水平拉线跨越道路时,对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线桩的倾斜角宜采用10°~20°,拉线坠线上端拉线抱箍距杆顶的距离为0.25m,如图6-60(c)所示。

(5)共用拉线。应用在线路的直线线路上,当线路直线杆沿线路方向出现不下平衡张力时(如同一直线杆上一侧导线粗,另一侧导线细),装设普通拉线又没有条件,因此在两杆之间装设共用拉线,如图6-60(d)所示。

(6)V形拉线。主要用在电杆较高,横担较多,且同杆多条线路使电杆受力不均匀,为了平衡电杆的受力,可在张力合成点上下两处安装V形拉线,如图6-60(e)所示。

(7)弓形拉线。主要安装在受地形和周围环境的限制而不能直接安装普通拉线的地方,如图6-60(f)所示。

(二)拉线的基本组成

架空配电线路拉线的结构主要由上把(楔形线夹)、下把(UT形线夹)的钢绞线三大部分组成,如图6-61所示。

图6-61 拉线的基本构成

(a)拉线的基本结构;(b)拉线部件的组装
1—楔形线夹;2—钢绞线;3—UT形线夹;4—拉棒;5—拉盘;6—拉线抱箍;7—延长环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拉线线夹主要有楔形线夹(俗称上把)和UT形线夹(俗称下把);其中,上把主要由楔形线夹、舌板和连接螺栓等组成;下把主要由U形螺杆、T形线夹、舌板和固定调节螺帽等构成;拉线线夹的基本结构如图6-62所示。

图6-62 拉线线夹的基本结构

(a)楔形线夹;(b)UT形线夹
1—楔形线夹;2—舌板;3—连接螺栓;4—插销;5—U形螺杆;6—T形线夹;7—垫片;8—固定调节螺帽

(三)拉线长度的计算

如图6-61所示,设:拉线的有效长度L,则有

h=H-h0-a

式中 h——拉线的挂点高,m;

D——拉线棒出土点至电杆中心的水平距离,m;

l3——拉线棒出土长度,m;

e——拉线挂点至电杆中心的水平距离,m;

θ——拉线对地面(水平面)的夹角,(°);

H——电杆的长度,m;

h0——电杆的埋深,m;

a——拉线挂点至杆顶的距离,m。

若拉线的实际下料长度(钢绞线的裁线长度)为,则有

式中 l1——上把的有效长度,m;

l2——下把的有效长度,m;

0.8——钢绞线预留长度,m;其中,上端预留0.3~0.4m;下端预留长度0.4~0.5m;实际工程中,对于新安装线路的拉线长度可参照表6-4选取。

表6-4 拉线长度对照表

二、拉线制作与安装的危险点及预防措施

(一)拉线制作与安装过程的主要危险点

(1)拉线线夹制作过程的主要危险点。钢绞线划伤和反弹伤击操作人员。

(2)拉线安装过程的主要危险点。更换运行线路拉线时,拉线触及带电体造成操作人员的触电伤害;杆上安装人员高空坠物伤人或杆上人员高空坠落的伤害;检修更换受力杆拉线时,电杆倾倒伤人。

(二)防止措施

(1)拉线线夹制作时,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着装,按规定的程序及工艺要求进行拉线线夹的制作,制作过程应握紧、握稳钢绞线,并保持线头的方向远离操作者。

(2)为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对运行线路检修更换拉线或临近有带电线路危及施工安全时,应配合停电,并验电挂接地线

(3)为防止高空坠落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作业人员登杆前,检查登杆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确认无误后方可登杆;登杆时做到:“脚踩稳、手扒牢、一步一步慢登高,到达指定工作位,安全二带系牢靠”;站位后,将安全带应系在牢固可靠的构件上,转换工作位置时,应重新系好安全带。

(4)为防止杆上作业人员高空坠物伤人,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地面人员尽量避免停留在杆下;地面人员戴好安全帽;工具材料用绳索传递,避免高空坠物;操作跌落丝具时,操作人员应选好操作位置,防止丝具管跌落伤人。

(5)为防受力电杆倾倒伤人。在对受力电杆(如耐张、T接、终端、转角杆)检修更换拉线时,应根据拉线受力情况,用钢丝绳或直径较大的白棕绳打上临时拉线,且临时拉线必须牢固可靠。

三、拉线制作及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拉线制作及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内容主要有:人员安排、分工,材料、工具的选择,现场检查等。

(一)人员安排

现场进行拉线安装作业所需工作人员至少应由两人共同完成;其中,地面制作时,一人制作,另一人辅助配合;杆上安装时,一人登杆安装操作,另一人地面监护和配合。

(二)主要材料及工器具选择及准备

(1)制作及安装材料。进行拉线制作及安装的主要材料有:楔形线夹、UT形线夹各一套;拉线抱箍1副、延长环(或板)1个,如图6-63(a)、(b)所示;长度足够且满足规定要求的钢绞线,用于钢绞线绑扎的10#镀锌铁丝或钢线卡若干,20#细扎丝等,如图6-63(c)、(d)所示。

图6-63 拉线制作、安装的主要材料

(a)拉线抱箍;(b)连接板(环);(c)扎线;(d)钢线卡

拉线线夹与钢绞线的配套,一般情况下可按表6-5进行选择。其他材料均以设计要求为主。

表6-5 拉线线夹与钢绞线的配合

(2)主要工器具。进行拉线安装作业的主要工具有以下几种。(www.xing528.com)

1)登杆工具(脚扣或踩板均可)、安全带、安全帽、吊绳(白棕绳)。

2)断线钳、钢圈尺、皮尺及个人工具(包括手钳、扳手螺丝刀)。

3)用于检修运行线路拉线更换作业时的主要工器具;包括停电操的绝缘操作杆、验电器、接地线、绝缘手套、绝缘鞋、标示牌等。

(三)作业现场检查

进行拉线安装前,应根据操作任务单的要求,详细核实相应工作杆位的编号,并检查杆根是否牢固,拉线基础是否稳定,拉盘的位置、方向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四、拉线的制作与安装

(一)楔形线夹的制作

拉线上把(楔形线夹)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所述。

(1)裁线。由于镀锌钢绞线的钢性较大,在制作拉线下料前应用细扎丝在拉线计算长度处进行绑扎,避免散股;如图6-64(a)所示,然后用大剪将其断开。

图6-64 楔形线夹制作过程分解图(一)

(a)裁线;(b)穿线弯环

(2)穿线。取出楔形线夹的舌板,将拉线穿入楔形线夹,并根据舌板的大小在距离拉线端头300mm另加舌板长度处做弯线记号,如图6-64(b)所示。

(3)弯拉线环。如图6-65(a)所示,用双手将钢绞线在记号处弯一小环,然后用脚踩住主线,一手拉住线头,另一手握住并控制弯曲部位,协调用力将钢绞线弯曲成环;同时,为保证拉线环的平整,最好应将端线按图示箭头方向,将线环在主线的两边换边弯曲。

图6-65 楔形线夹制作过程分解图(二)

(a)弯线;(b)整形;(c)钢绞线合舌板;(d)线夹装配

(4)整形。为防止钢绞线出现急弯,将做好的拉线环如图6-65(b)所示的方式,分别用膝盖抵住钢绞线主线、尾线进行整形,使其呈如图6-65(c)上图所示的开口销状,以保证钢绞线与舌板间结合紧密,如图6-65(c)所示。

(5)装配。拉线环制作完成后,将拉线的回头尾线端从楔形线夹凸肚侧穿出,放入舌板并适度地用木锤敲击,使其与拉线与线夹间的配合紧密,如图6-65(d)所示。

(6)绑扎。在尾线回头端距端头30~50mm的地方,对拉线进行绑扎,绑扎时可以使用钢丝卡按图6-66(a)的方法进行捆绑,也可采用图6-66(b)所示方法,用12#镀锌铁丝将主线和尾线合并缠绕80mm以上,使拉线的回头尾线与主线间的连接牢固。

(7)防腐处理。按拉线安装施工的规定要求,完成制作后应在扎线及钢绞线的端头涂上红(防锈)漆,以提高拉线的防腐能力,如图6-66所示。

图6-66 楔形线夹制作要求及安装

(a)钢线卡扎头的固定方式;(b)扎丝扎头的固定方式;(c)楔形线夹的安装
1—电杆;2—拉线抱箍;3—横担抱箍;4—横担;5—延长环;6—楔形线夹;7—拉线

(二)楔形线夹的安装

拉线上把制作完成后,便可进行拉线的杆上安装。拉线的杆上安装示意图如图6-66(c)所示,具体安装步骤如下所述。

(1)登杆。根据上杆作业的要求,在地面完成对电杆杆身、杆根、登杆工具等外观检查,确认上杆作业条件具备,并取得现场施工负责人的允许后,带上吊绳(白棕绳或尼龙绳)、个人工具上杆,并在指定位置站好位、系好安全带。

(2)安装拉线抱箍。如图6-67(a)所示,杆上作业人员在地面辅助人员的配合下进行拉线抱箍、连接延长环等起吊、安装,并根据拉线装设的要求,调整好拉线抱箍方向。

(3)安装拉线。如图6-67(b)所示,将楔型线夹与延长环连接,穿入螺栓,插入销钉,使楔型线夹的凸肚向上(或向下),楔型线夹与拉线抱箍的连接安装完成,如图6-67(c)所示。

(4)下杆。安装完成后,安装人员清理完杆上工具下杆,楔型线夹的杆上安装结束。

图6-67 拉线上把安装过程分解图

(a)安装拉线抱箍;(b)安装楔形线夹;(c)安装连接完成

(三)拉线下把——UT形线夹的制作及安装

如图6-68所示,UT形线夹的安装与制作均在地面上同时进行。具体安装作业流程如下所述。

(1)收紧拉线。如图6-68(a)所示,选用与钢绞线规格相同的卡线器(也称夹头)在适当的高度将钢绞线卡住,在拉线棒环的下方装一小千斤套(钢丝绳套)或U形环,将紧线器(也有称为收线车)挂在千斤套上并与卡线器连接,调整紧线器,将拉线收紧到设计要求的角度(设计对部分转角杆有预偏角度的要求);如果拉线环境条件需要安装警示杆的情况下,应在卡线前在拉线上穿入警示杆。

图6-68 UT形线夹的制作安装示意图

(a)收紧调整拉线;(b)制作下拉线环;(c)安装UT形线夹
1—钢绞线;2—卡线器;3—紧线器;4—拉棒;5—千斤套;6—U形螺杆;7—T形线夹

(2)制作拉线环。拆下UT形线夹的U形螺栓(也称U形丝杆),取出舌板,放在一边备用;将U形螺栓从拉棒环穿入,抬起U形螺栓,在用手拉紧拉线尾线,对比U形螺栓从螺栓端头向下量取200mm的距离(应根据具体线夹的型号确定)。

(3)装配。将拉线从UT形线夹穿出(回头尾线从UT形线夹凸肚侧穿出)装上舌板,按图6-65(d)方式用手锤敲击,使拉线环与舌板能紧密配合。

(4)安装调整。将U形螺栓丝杆涂上润滑剂,重新套进拉棒环后穿入UT形线夹,使UT形线夹凸肚方向与楔型线夹方向一致,装上垫片、螺帽,调节螺母使拉线受力,而后撤出紧线器。

(5)完成安装。在UT形线夹出口量取拉线露出长度(不超过500mm),将多余部分剪去;而后在尾线距端头30~50mm的地方,用10#镀锌铁丝由上向下缠绕不少于800mm的绑扎长度,如图6-68(c)所示,使拉线的回头尾线与主线间的连接牢固,并将扎线尾线拧麻花2~3圈;而后按规定在扎线及钢绞线端头涂上红漆,以提高拉线的防腐能力。

图6-69 UT形线夹的安装要求示意图

(a)正面图形;(b)侧面图形

拉线调好后,应将U形螺栓上两个螺母拧紧(最好采用防盗螺帽),螺母拧紧后螺杆应露扣,并保证有不小于1/2丝杆的长度以供调节,其舌板应在U形螺栓的中心轴线位置,如图6-69(a)所示。如果采用钢线卡进行绑扎,则按图6-69(b)所示的要求进行固定。

(6)清理现场。完成UT形线夹的安装后,按要求清理施工现场,拉线安装作业结束。

五、拉线安装的基本要求

根据《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规程》(DL/T602—1996)及《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的有关规定,当采用UT形线夹及楔型线夹固定安装拉线时的基本要求如下所述。

(1)安装前丝扣上应涂润滑剂。

(2)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

(3)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明显松脱,拉线断头处与拉线应有可靠固定。拉线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以400mm为宜(上把为300~400mm,下把为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扎牢,并在扎线及尾线端头上涂红油漆进行防腐处理。

(4)上、下楔形线夹及UT形线夹的凸肚和尾线方向应一致,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并采用连板时,其尾线端的方向应统一。

(5)UT形线夹或花篮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形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

(6)水平拉线的拉桩杆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杆长的1/6,拉线距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30°,拉桩杆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0°~20°,坠线上端距杆顶应为250mm;水平拉线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5m。

(7)拉线应根据电杆的受力情况装设。正常情况下,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宜采用45°,如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0°。

(8)拉线装设方向一般在30°及以内的转角杆设合力拉线,拉线应设在线路外角的平分线上;30°以上的转角杆拉线应按线路导线方向分别设置,每条拉线应向外角的分角线方向移0.5~1.0m;终端杆的拉线应设在线路中心线的延长线上;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9)拉线坑深度按受力大小及地质情况确定,一般为1.2~2.2m深,拉线棒露出地面长度为500~700mm。拉线棒最小直径应不小于16mm。拉线棒通常采取热镀锌防腐,严重腐蚀地区,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4mm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

(10)当拉线位于交通要道或人易接触的地方,须加装警示套管保护。套管上端垂直距地面不应小于1.8m,并应涂有明显红、白相间油漆的标志。

(11)一般情况下水泥杆可以不装拉线绝缘子,但当10kV线路的拉线从导线之间穿过或跨越导线时,按规定要装设拉紧绝缘子;0.4kV线路拉线一律要装设拉紧绝缘子,且要求在断拉线情况下拉紧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

拉线绝缘子的安装,应按规定将上、下拉线交叉套在拉线绝缘子上,用10#镀锌铁丝绑扎(绑扎长度不少于100mm)或钢线卡(也叫元宝螺丝,至少3个)将尾线锁紧,这样即使拉线绝缘子损坏,其上、下拉线也不会断开脱落,具体安装如图6-70所示。

图6-70 拉线绝缘子的安装

(a)镀锌铁丝绑扎方式安装;(b)钢线卡固定方式安装;(c)复合拉线绝缘子的安装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