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优化钼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如何优化钼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Fe—C—Mo系中,钼提高AC3点,降低Ar1点。钼对石墨形态没有影响,加钼可使共晶团细化。再进一步增加含钼量,则将抑制珠光体的形成,得到贝氏体或马氏体组织。(二) 钼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钼对铸态铁素体和珠光体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如图5-17所示。这种回火脆性在铁素体、珠光体基体或经调质处理的球墨铸铁中均会出现,只要球墨铸铁在350~500℃范围内缓慢冷却或者在此温度长时间保温。

如何优化钼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一) 钼对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由Fe—Mo相图得知,当钼为2.5%~3.0%时,封闭γ—Fe区,因而钼在很宽广的区域里溶解在α—Fe区。在Fe—C—Mo系中,钼提高AC3点,降低Ar1点。因为钼能减小Fe—C合金的临界冷却速度,因而可改善淬透性。

钼是形成碳化物能力较弱的元素。如果硅的石墨化系数是1,则钼的石墨化系数是-0.3。

图5-14 含铜量对铁素体球墨铸铁脆性转变温度的影响

在含钼较高时,会出现复杂的铁—碳化钼。当含钼量w(Mo)>2.5%时,会出现特殊的碳化物。钼呈正偏析,在球墨铸铁凝固过程中,即使在含钼量w(Mo)<1%的情况下,也会在共晶团边界出现含钼的碳化物,这种碳化物常与莱氏体共存,其外形有如鱼骨状。并且,它往往与磷相伴随,形成含钼的四元磷共晶。这种含钼碳化物一般是M6C型碳化物,它很稳定,以致长时间高温退火也不可能将其分解。

钼对石墨形态没有影响,加钼可使共晶团细化。

图5-15 钼对不同壁厚球墨铸铁基体组织的影响

[球墨铸铁成分w(C)=3.4%、w(Si)=2.2%、w(Mn)=0.6%、w(Mg)=0.03%]注:图中标注的数字是各种组织测得的布氏硬度值

钼是缩小奥氏体区的元素,同时又是强烈延缓奥氏体转变的元素。这种延缓作用涉及的是珠光体转变,而对于铁素体的形成,则相对影响较小。因此,在球墨铸铁中钼为0.1%~0.3%时,钼有促使形成铁素体的作用,它使铁素体圈(牛眼组织)增厚,并使 (在未加钼以前)主要是铁素体基体球墨铸铁中的珠光体数量减少。当含钼量增高时,则钼的铁素体化作用便与钼延缓奥氏体转变的作用抵消。再进一步增加含钼量,则将抑制珠光体的形成,得到贝氏体或马氏体组织。因此,在单加钼的球墨铸铁,可以同时出现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基体组织。

图5-15示出含钼球墨铸铁组织分布图。从图5-15中可以看出,要得到完全贝氏体的基体组织,单靠加钼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采用钼与铜或者钼与镍复合加入(见图5-16)。

图5-16是钼与镍复合加入后球墨铸铁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由于钼的铁素体化作用,使原来的C形曲线,变成了S形曲线,其下部区域是贝氏体转变区域,在此区域保持足够的时间,就能得到贝氏体组织。

(二) 钼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www.xing528.com)

钼对铸态铁素体和珠光体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如图5-17所示。钼提高强度的作用,要比锰、铜明显得多。但此时,断后伸长率和冲击韧度则随着强度的提高而降低。对于铸态珠光体球墨铸铁来说,断后伸长率和冲击韧度下降的幅度较小,而屈服点提高的幅度却比抗拉强度提高的幅度要大,因而改善了屈服比。

图5-16 钼与镍复合加入后球墨铸铁的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表5-3示出钼对正火和回火后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正火温度900℃,回火温度595℃;不含钼的回火时间为8h,含钼的回火时间为13h)。由表5-3可以看出,加钼可使屈服点有显著提高,断后伸长率下降,特别是对于壁厚25mm的Y形试块,断后伸长率几乎下降了1倍。

图5-17 钼对铸态铁素体和铸态珠光体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冲击韧度试样尺寸为10mm×10mm×55mm,无缺口;图中的数字表示含钼量 (质量分数,%)]
(a)含钼量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b)试验温度对不同含钼量球墨铸铁的冲击韧度影响

单独加钼的质量分数在0.3%以下时,并不会使球墨铸铁的强度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钼能轻度增加铁素体的数量。

在w(Mo)=0.8% ~1.0%时,会形成贝氏体与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对力学性能不利。

钼可以防止回火脆性。这种回火脆性在铁素体、珠光体基体或经调质处理的球墨铸铁中均会出现,只要球墨铸铁在350~500℃范围内缓慢冷却或者在此温度长时间保温。这种回火脆性表现的形式就是脆性转变温度急剧升高,远远超过室温,呈脆性断口。

硅超过2.3%和含磷超过0.05%时,都会加剧回火脆性。为此,除了尽量降低含硅量与含磷量以外,通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在500℃以上使铸件快速冷却,再有,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附加质量分数为0.1%~0.3%的钼。

表5-3 钼对正火、 回火处理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