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扬谷机的发明和功能:旋转式风扇车与扬谷机模型

扬谷机的发明和功能:旋转式风扇车与扬谷机模型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4旋转式扬谷扇车到公元前2 世纪,中国古代人们发明了旋转式风扇车,其模型已在古墓中发现,用陶制成,带有小型工件,可以去除稻谷或小麦中的空壳或稻谷剥米产生的糠秕。图1.15飏车旋转式扬谷扇车是使空气流动的机械,以人力为动力源,其功能是将经过舂、碾后的糠、麸,或经过脱粒、晾晒后的秕、草除去,是粮食加工的最后工序。图1.16西方扬谷机模型

扬谷机的发明和功能:旋转式风扇车与扬谷机模型

收获的小麦或稻谷往往混有一定量的空壳,通过人为地筛摇可以去除其中的空壳,但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效率很低。扬谷机是一种用于去除稻谷或小麦空壳的风扇车,又称风柜、扇车、飏车、扬车、扬扇、扬谷器。公元前2 世纪,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如图1.14 所示。到18 世纪初,西方才有了扬谷扇车,比中国晚了两千年左右。

图1.14 旋转式扬谷扇车

到公元前2 世纪,中国古代人们发明了旋转式风扇车(即所谓飏车),其模型已在古墓中发现,用陶制成,带有小型工件,可以去除稻谷或小麦中的空壳或稻谷剥米产生的糠秕。风扇车的风扇安装之处有一个相对较小的进风口,末端有一个相对较大的排风孔。在加料斗中倒入稻谷、小麦或米糠混合物,由于混入其中的空壳或糠秕相对较轻,受到曲柄摇动的风扇产生的气流吹扫,空壳或糠秕通过排风口吹落到地上,如图1.15 所示,籽粒相对较重,则只能落到飏车中部外侧下面的盛器(如箩、筐等)里。后来,又推出了一种轻便式的旋转式风扇车(轻便飏车)。这是一项重要的改进,因为原来的飏车很昂贵,而轻便式的飏车可以出租,使其物主能够收回成本。还有一种飏车,不是通过人工手摇的小曲柄来操作,而是通过与曲柄相连的踏板来操作,这样,操作人员就可以腾出手来同时干其他的活。

(www.xing528.com)

图1.15 飏车

旋转式扬谷扇车是使空气流动的机械,以人力为动力源,其功能是将经过舂、碾后的糠、麸,或经过脱粒、晾晒后的秕、草除去,是粮食加工的最后工序。历史上,扇子人类用以生产气流的最早工具。古代官宦豪门之家,有夏季降温之轮扇,是将扇叶装于轮轴上,人转动轴,即产生强大气流。若将轮扇装入箱体内,即成风扇车。旋转式扬谷扇车综合利用流体力学、惯性、杠杆等原理,人为地强制空气流动,在世界农具史上曾是“高新科技”。飏车主要在中国南方使用,用于扬稻。尽管飏车最初是在北方发明的,用于除去小麦和小米的壳,但在几个世纪以后,传到了南方。然而在北方,出于各种经济原因,这种农具却被人遗忘了。由于买不起飏车,许多农民重新使用传统的扬谷法、簸谷法和筛谷法。

宋梅尧臣《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二扬扇》记载:“白扇非团扇,每来场圃见。因风吹糠籺,编竹破筠箭。任从高下手,不为暄寒变。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肯倦。”旋转风扇车于公元1700年至公元1720年由荷兰船员带到欧洲。显然他们是从当时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尼)爪哇的巴塔维亚(今雅加达)荷兰移民那里得到的。大约在这个时期,瑞典人直接从我国南方进口了这种飏车。公元1720年左右,耶稣会传教士也从中国把几台飏车带到了法国。而在此之前,主要是用扬谷和用簸箕簸谷。据估计,公元18 世纪前,欧洲常用的最先进的簸谷工具是簸箕,如果由一位行家来干,每小时可簸谷45 千克。公元18 世纪,瑞典人仔细观察了他们运到哥德堡的我国造的飏车,他们惊奇地发现,它一天能加工17 桶谷(按:一桶约等于1.6 立方米)。欧洲的工程师雷厉风行地改进了设计,使之适合于欧洲谷粒的大小,并使之与机器打谷结合起来,如图1.16 所示。

图1.16 西方扬谷机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