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拓荒 世界首颗人造卫星

拓荒 世界首颗人造卫星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两极格局的苏联,着手研究洲际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1953年11 月,苏联人在日内瓦世界和平大会上宣布:“制造人造地球卫星是完全可能的。”这就预示苏联要研制人造地球卫星以及它的运载工具。1957年10 月4 日,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用P—7 洲际导弹改装的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轨道,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如图2.31 所示。

拓荒  世界首颗人造卫星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两极格局的苏联,着手研究洲际弹道导弹运载火箭。苏联调集全国的资源和技术力量,保证导弹与火箭研制工作的进行,特别是集中一些权威性的专家,进行研制大推力火箭的攻关。终于,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不仅使苏联能够成功发射洲际导弹,而且使卫星上天成为可能。1953年11 月,苏联人在日内瓦世界和平大会上宣布:“制造人造地球卫星是完全可能的。”这就预示苏联要研制人造地球卫星以及它的运载工具。1957年10 月4 日,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用P—7 洲际导弹改装的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如图2.30 所示)送入轨道,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如图2.31 所示。

图2.30 斯普特尼克1 号(www.xing528.com)

图2.31 卫星发射宣传画

斯普特尼克1 号是个铝制球体,直径58 厘米,重83.6 千克,有4 根鞭状天线,内装有科学仪器。卫星本体内安装了电池组、无线电发射机、热控制系统组件、转接原件、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卫星由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并进行星箭分离,之后卫星自动环绕地球飞行。根据设定好的程序,无线电发射机开始发送信号。温度传感器的双金属片由两片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贴在一起而组成,随着温度变化,材料比另外一种金属膨胀程度要高,引起金属片弯曲。弯曲的曲率可以转换成一个输出信号,从而实现温度的自动检测。

无线电发射机的基本组成包括基带信号处理电路、载波发生器、调制器、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等五部分。基带信号处理电路功能包括了对来自话筒(或各种音频设备)的音频信号的各种前端处理,如音频放大、音频滤波(将频率限制在300 ~3 400 Hz)、可能需要的语音压缩(幅度限制,防止出现过大的调制度)和预加重(用于FM 发射机中)等;调制器能够将处理过的音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不同的调制方式采用不同的调制器,在直接调频中,调制器与载波发生器合二为一;高频功率放大器将高频已调波进行功率放大,使发射机的输出功率满足要求;发射天线是一种将高频电信号转换成电磁波的单元,对于发射机来说,它是一种负载。这是一个无线电发射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实际的发射机根据具体的功能和技术指标要求还必须增加一些电路,如各种滤波器、变频器以及一些控制电路等,其放大器也往往是多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