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因工程实验:基本术语介绍

人因工程实验:基本术语介绍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试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反应是指由神经、肌肉或腺体所实现的活动及其变化。以同一物体对人的接触对象来看,主动触觉比被动触觉更为灵敏。影响注意力转移的因素包括个人的转移能力、原来注意的强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人因工程实验:基本术语介绍

(1)静态人体尺寸测量:是指被测者静止地站着或坐着进行的一种测量方式。

(2)均值:统计学中,均值表示分布的集中趋势。

(3)标准差:统计学中,标准差表示分布的离中趋势。

(4)样本:统计学中,把从总体中取出的许多个体的全部称为“样本”。

(5)正态分布:分布若出现“两头小、中间大、左右对称”的情况,呈钟形,就称为正态分布。

(6)适应域:一个设计只能取一定的人体尺寸范围,只考虑整个分布的一部分“面积”,称为“适应域”。

(7)主试与被试:主试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实验资料。被试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8)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有感觉与无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

(9)绝对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10)差别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变化量。差别阈限的操作性定义为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增量。

(11)刺激与反应:刺激是指一定对象或情境对有机体施加的作用和影响。反应是指由神经、肌肉或腺体所实现的活动及其变化。一般来说,刺激与反应是相对的。

(12)恒定刺激法:刺激通常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作恒定刺激法。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

(13)平均误差法:平均误差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14)反应时:是指刺激呈现到有机体开始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15)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要求他们只做单一的反应,此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16)选择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多种刺激,要求其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17)适应:感觉器官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在刺激恒定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小以致消失。

(18)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时,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

(19)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n,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20)暗适应曲线:描述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觉阈限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1)双眼视差:人以左右眼看同样的对象,由于两眼间存在一定的水平距离,两眼所见角度不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现象就是双眼视差。

(22)闪光融合:是测量人对时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

(23)视敏度:是辨别外界物体的细节能力;是测量人对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

(2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可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

(25)知觉: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整体的看法和理解,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26)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总的来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颠倒。

(27)肤觉:是靠皮肤表面的感受器接受外来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28)触觉:也称压觉或触压觉,是皮肤表面承受物体压力或触及物体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触觉的产生,因情形不同而又分为两种:一为被动触觉,由外界物体置于皮肤上所产生的压力引起的感觉;另一种为主动触觉,它是人以肢体主动接触物体时产生的感受。以同一物体对人的接触对象来看,主动触觉比被动触觉更为灵敏。(www.xing528.com)

(29)痛觉:刺激强度达到对皮肤组织有破坏作用时,即会引起疼痛的感觉。

(30)温度觉:皮肤的温觉与冷觉。

(31)平衡觉:是人对自己头部位置的各种变化及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

(32)运动觉:是人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及其运动状态的一种内部感觉。

(33)余觉:刺激取消以后,感觉可以存在一段极短时间。

(34)色盲:是指双眼丧失辨色能力。

(35)色弱:能够辨色,但辨色能力很差。

(36)视角:由瞳孔中心到被观察物体两端所张开的角度。

(37)临界视角:眼睛能分辨被看物体最近两点的视角。

(38)视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节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用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视力=1/临界视角。视力为1.0,即视力正常,此时的临界视角=1度,若视力下降,则临界视角值增大。

(39)一般视野:视野是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觉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

(40)临界亮度差:人眼刚刚能辨别到物体时,背景与物体之间的最小亮度差。

(41)掩蔽: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蔽的现象。

(42)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

(4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44)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所能维持的时间。

(45)注意的分配: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上或活动中。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

(46)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力广度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如活动任务、个体经验、情绪等;客观因素:如刺激物排列的特点等。

(47)注意的转移:指有目的地、迅速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影响注意力转移的因素包括个人的转移能力、原来注意的强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48)警戒: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

(49)前摄干扰: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50)倒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51)刺激阈:使人从没有到获得感觉的刺激强度的界限值。

(52)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同一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53)色视野:是指颜色对眼的刺激能引起感觉的范围。

(54)视距:是人在工作过程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55)学习迁移:指先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获得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