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色彩对比及分类方式说明

色彩对比及分类方式说明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际的配色中,色调有不同的分类方式,1.从色彩色相倾向分红色调:有兴奋、华丽、刺激之感。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颜色相邻放置或者互为背景色时,色彩的视觉感观与单独放置的时候会有所不同,我们把这称之为色彩的对比。色彩对比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相不同的颜色形成对比。

色彩对比及分类方式说明

色彩是人对光线反射所产生的感觉,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人是无法分辨色彩的,在自然光的条件下看到的颜色和与在人工照明的条件下看到的颜色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色彩实际上是一种与光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又由于色彩是物体表面的反射光进入眼球,刺激视神经和脑神经从而产生的感觉,所以色彩也是一种生物现象。

但是对于人来说,色彩除了物理、生物层面的属性,还有心理层面的属性,因为人会把感知到的色彩依据个人的主观感情作为心理联想或象征的对象,所以,在设计和人相关的物品特别是近身物品时,要把人对色彩的心理反应作为一个考虑的重要因素。

还要注意的是,运用在包袋设计上的色彩和屏幕上显现的色彩或者是印刷出来的色彩还不太一样,因为它要通过包袋面料这种有着不同特殊质感的媒介进行表现,会使色彩产生细微的差别,显得更为微妙,并且在使用色彩时,并没有严格的规则或固定的理念,很多时候是受流行色或者整体色彩搭配的影响,这也是时尚产品色彩设计的特点所在。

一、色彩体系

(一)色彩三属性

色彩有三个重要的性质,一是色相,二是明度,三是饱和度。这三个性质共同决定了具体的色彩,三者又称为色彩三属性或者色彩三要素。

1.色相

色相(Hue)是与颜色主波长有关的颜色的物理和心理特性,是表示颜色外貌的属性,如图4-47所示。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具有不同的颜色,波长的组成情况确定了各个颜色的不同面貌。色相是由颜色名称标识的,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图4-47 24色相环

2.明度

明度(Brightness)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的标准以无彩色系黑、白、灰的等级来表示,称为明度尺,如图4-48所示。一种颜色的明度变化就是用这种颜色添加白色或者黑色而产生的一些颜色。

图4-48 明度尺

在明度等级中,白色最亮,黑色最暗;明度高的色彩给人以轻快跳跃的感觉,有扩张感;而明度低的色彩给人沉重忧郁的感觉,有收缩感。

3.饱和度

饱和度(Saturation)指颜色的鲜艳程度或纯度,表示在某一色彩中灰色成分所占的百分比。灰色占的百分比越低,色彩饱和度越高;灰色占的百分比越高,色彩的饱和度越低。在标准色轮上,从中心到边缘,色彩的饱和度逐渐递增,如图4-49所示。

一般说来,低饱和度的色彩给人以柔和深沉、纤弱朴素、淡雅含蓄的印象;而高饱和度的色彩则带来华丽高调、强烈坚硬、敏锐独特的感觉。

色彩让人感觉到美的所有特点都是由色相、明度与饱和度这三个属性决定的。

图4-49 标准色轮

(二)色调

色调(Tone)是指色彩与色彩之间的整体关系,是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色调在表现色彩主题的情调创造意境渲染与情感传达上是不可缺少的,它能迅速而直观地使人受到感染而产生联想,不同的色调往往会给人以不同感受和不同的意境。

在实际的配色中,色调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1.从色彩色相倾向分

红色调:有兴奋、华丽、刺激之感。

绿色调:有柔顺、平静、典雅之感。

蓝色调:有深邃、幽雅、清澈之感。

2.从色彩明度倾向分

高明色调:有明朗、清新、轻柔之感。

中明色调:有含蓄、稳重、明确之感。

低明色调:有深沉、凝重、神秘之感。

3.从色彩饱和度倾向分

高饱和色调:有兴奋、华丽、活泼之感。

中饱和色调:有浑厚、凝重、丰富之感。

低饱和色调:有稳重、朴素、含蓄之感。

4.从色彩冷暖倾向分

冷色调:有文静、理性、透明之感。

暖色调:有热烈、活泼、浑厚之感。

中性色调:无明确的冷暖感,有模糊感。

5.从色彩的对比度分

强对比色调:有明快、兴奋之感。

弱对比色调:有含蓄、优雅之感。

(三)色彩混合

1.原色

要说色彩混合,就要先提到原色的概念。原色是指无法用其他颜色调配出的独立的颜色,但是用原色却可以调配出其他各种颜色。在现实中,色素物质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色素物质三原色

色素物质指颜料染料和印刷油墨等,这样的色彩三原色是品红(Magenta)、黄(Yellow)与青(Cyan)。把这些颜色进行混合,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饱和度也会有所下降,所以称为减法混合。

3.色光三原色

彩色的灯光、发光的屏幕等都是色光,色光的三原色是红(Red)、绿(Green)与蓝(Blue),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他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的色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的亮度之和,所以称为加法混合。

二、色彩效果

在色彩的运用中,色彩的对比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绝对的。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颜色相邻放置或者互为背景色时,色彩的视觉感观与单独放置的时候会有所不同,我们把这称之为色彩的对比。色彩对比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www.xing528.com)

1.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相不同的颜色形成对比。色相对比有弱有强,如图4-50所示。一般来说,在色相环上相距角度在15°以内的称为同类色对比,是弱对比,其色相差别小,色彩对比非常弱,这样的配色很和谐,但易显得单调;色彩之间相距角度在45°左右的称为邻近色对比,是中弱对比,比同类色对比明显些,邻近色相含有共同的色素使它既保持了同类色的单纯、统一、柔和、主色调明确等特点,同时又具有耐看的优点,但如果不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也较易显单调;色彩之间相距角度在90°左右的称为中差色对比,是中强对比,比如黄与红、红与青紫、青紫与绿等,因色相差别比较明确,色相对比效果比较明快;色彩之间相距角度在135°左右的称为冲突色对比,是强对比,适合表现强烈、生动、鲜明、愉快等感觉,容易使人兴奋、激动;色彩之间相距角度在180°,就是互补色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互补色对比的特点是强烈、刺激、鲜明、有运动感,但是过于强烈的对比也容易产生不协调、杂乱、过分刺激、动荡不安、粗俗、生硬等缺点,加大色彩之间的面积对比或同时降低各色的饱和度可以增强互补色的调和感。

图4-50 色相对比程度

在包袋设计上,几种配色方式各有其特色与适用性,不能单纯地说好与不好,只是要看与设计意图是否契合,色彩的色相对比程度不同能令包袋的外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如图4-51所示。

图4-51 同款包袋采用同类色对比配色与互补色对比配色产生的不同效果

2.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为色彩的黑白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表现出来。明度对比的调子通常分为9种,如图4-52所示,通常高明度色显得突出、膨胀;低明度色显得后退、收缩。利用明度对比的变化来避免配色沉闷,诱发兴趣,效果是很好的。

3.饱和度对比

当饱和度高的色彩和饱和度低的色彩在一起形成对比时,高饱和度色会显得更加鲜明,而低饱和度色会显得更加暗淡;高饱和度的色彩基调具有强烈、鲜明、色相感强的特点;中饱和度的色彩基调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低饱和度的色彩基调具有含蓄、朴素、苍凉的特点,但也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等感觉。在包袋设计中,同一款式的包袋采用不同饱和度对比的色彩配色,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如图4-53所示。

图4-52 明度对比的9种调子

图4-53 包袋设计中的较高饱和度对比配色与较低饱和度对比配色

4.冷暖对比

有的颜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比如红色系、橙色系等;而有的颜色则给人寒冷的感觉,比如蓝色系、绿色系等。饱和度高的冷暖色对比效果最明显,饱和度低的冷暖色对比则较为柔和。冷暖色的对比在视觉上、情感上的效果都是对立的。

5.面积对比

是指各种色彩在整体配色中占据量的对比,这是数量的多与少,面积的大与小的对比。面积对比不只是色相的对比,明度、饱和度都能产生面积的对比。在包袋上使用不同的主色、辅色和着重色,能够达到这种面积对比的效果。色彩面积对比的一般规律是:面积相当,对比效果强,调和效果差;面积对比悬殊,对比效果弱,调和效果好。

三、色彩的性格与感情

1.冷暖感

看到某种颜色时,人会有冷或者暖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物理上的温度差异,而是人们的一种视觉心理体验。

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太阳、火焰等都给人们带来温暖的感觉,所以人们自然地认为与之相关的红色、橙色、黄色等色系是暖色,总是把暖色同感性、热情、进取、热血、兴奋联系在一起;而夜空、大海、远山等事物给人们带来凉意和寒冷的感觉,所以与之相关的蓝色、绿色、蓝紫色等色系就被认为是冷色,与理性、忧郁、沮丧、深沉等情绪联系在一起。

另外,色彩的冷暖感除了与色相有关,还与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有关。明度高则色彩偏冷,明度低则色彩偏暖;饱和度高感觉偏暖,饱和度低感觉偏冷。

冷、暖色在包袋设计上都时常被使用,一般来说,用于休闲、度假、娱乐的包袋设计上,暖色使用频率较高;而用于职业、商务等的包袋,冷色使用频率则较高。

2.重量感

色彩的重量感同样是使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感觉,有的颜色让人感到沉重,有的颜色则让人觉得轻快。同样的,这并不是物理上的重量差异,而是心理上的体验。

一般来说,明度高的颜色给人以轻快感,明度低的颜色给人以沉重感;饱和度高的颜色显得轻,饱和度低的颜色显得重;暖色显得轻,冷色显得重。

利用色彩在心理重量上的差异性,在配色上可以采取一些手段达到重量上的平衡感或者起到故意打破平衡的效果。

3.膨胀与收缩感

相等面积的不同颜色,有的颜色显得比实际面积大,有的颜色显得比实际面积小,是因为色彩有膨胀感或者收缩感。

一般来说,高明度、高饱和度的暖色显得向外膨胀;低明度、低饱和度的冷色显得向内收缩;从色相上来说,白色、黄色最显膨胀,而黑色的收缩感最强。

4.前进与后退感

当我们以相同的距离来看多种色彩时,有的颜色显得鲜明突出,有的颜色显得模糊后退,这就是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通常情况下,暖色、高明度、高饱和度的色彩显得鲜明突出;冷色、低明度、低饱和度的色彩显得模糊后退;从色相上说,白色、黄色、红色、橙色等有前进感;蓝色、蓝紫色、褐色、黑色等有后退感。

在有背景色的情况下,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性有相对性。越是比背景色明度高,越显得突出;越是比背景色饱和度高,也越显得突出。色彩的这个性质在包袋设计上特别有意义,因为从包袋的角度讲,服装整体的色彩可以看成是背景色,如果想要突出包袋,使其成为整体服饰的亮点,那么包袋色彩就可以选择比背景色明度高、饱和度高或者对比强烈的颜色,使之跳跃突出,如果并不想突出包袋,而是要使之作为服饰的配角,那么包袋的色彩就要选择比背景色明度低、饱和度低或者对比较弱的颜色,使之低调后退,让人一眼就能分清主次。

如图4-54(a)的包袋与服装色彩和谐,饱和度较低,使搭配显得调和、低调;而图4-54(b)的服装与包袋间互补色的对比使得包袋显得格外突出、耀眼,成为视觉焦点。

图4-54 包袋色彩与服装色彩的关系

5.兴奋与沉静感

不同色彩会给人造成不同的情绪,这一心理体验称为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当人们看到红、橙、黄等色相的高饱和度色,会感到兴奋、激动,故将此类色叫作积极色,或叫作兴奋色;当人们看到蓝、绿或蓝紫等色相的色彩时,会感到情绪平静、消沉,故将此类色叫作消极色,或叫作沉静色。

在包袋上选择兴奋色或者沉静色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包袋的用途、场合、服装甚至佩用者的个性来选择。

四、色彩与包袋设计

将色彩作为包袋设计的要素来研究,是为了掌握色彩的调和美和秩序美,并在设计时加以应用。虽然色彩是独立的设计要素,但通常情况下也需与包袋的造型、材料尤其是质地等要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还要考虑到目标顾客的各种情况,所以除了之前对色彩的种类、性质以及心理上的感情效果的讨论外,在具体运用到包袋设计上时,还会产生一些与人相关的更为具体的特点。

1.年龄

年龄不同的人适合的色彩也有所区别,一般来说,暖色、高明度色、高饱度色显得年轻有朝气;冷色、低明度色、深暗的颜色则显得成熟与稳重。

对于幼儿和儿童来说,明度较高的色彩比较适合,显得清新、清洁、刺激性小,幼儿用的服装和包袋物品大部分都会采用这类浅色,像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的“baby pink”,就是一种浅粉红色,显得很粉嫩,很适合儿童;对于稍大的儿童和少年来说,比较适合朝气、活泼感的色彩,应多选用高明度、高饱和度的颜色;对于20岁到3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颜色禁忌较少,宜选用优美又带一定成熟感的色彩;40岁以上,则宜选用大方、成熟、稳重的色彩。

2.用途

穿用的场合也是选择包袋色彩的一个因素。一些比较正式、庄重的场合,例如商务会议,宜选用低调、稳重、中性的色彩;如果是一些比较隆重的社交场合,如晚宴、庆祝会等,则可以选用亮丽、跳跃、饱和度高的色彩,主要考虑与服装的搭配效果;运动时用的包袋,比较适宜用感觉轻快且有活力的色彩;如果是平时的休闲娱乐场合,就几乎没什么限制了,许多色彩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择,这个时候要考虑的是选用的色彩和服装整体的搭配与和谐。

3.季节

季节对于包袋色彩的选用也有一定影响。一般的观念认为,暖色适合冬季、冷色适合夏季,春秋季的选择则更加多样。色彩本身也让人联想到季节的变化,明度高、饱和度低的颜色让人联想到春的复苏与新生;中明度、高饱和度的色彩让人联想到夏的热烈与成熟;而浓郁深沉的色彩让人联想到秋冬的收获与神秘。所以如果观察每一季包袋产品的总体色彩,春夏季多采用五彩缤纷、生动活泼的色彩;而秋冬季则多采用优雅深沉、浓郁丰富的色彩。

4.个性

人的个性也是影响包袋色彩选用的因素,因为人常常通过对服饰等近身物品色彩的选择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喜好。我们常常也会有这样的经验,个性开朗的人喜欢亮色,个性沉稳的人喜欢暗色;自信高调的人喜欢跳跃的色彩,含蓄低调的人喜欢中性的色彩。虽然这样的对应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但至少也反映了个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包袋这类近身物品的色彩的选择。所以品牌的同一款包袋往往会生产几个不同颜色,以供顾客选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