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规缺陷分类、分区及处理要求

常规缺陷分类、分区及处理要求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2.2混凝土表面处理分区原则表12.3常规缺陷分类、分区及处理要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类。1)大体积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除Ⅰ类裂缝外,一般均应对裂缝的缝宽、缝长、缝深所在的部位、高程作详细记录和分类统计,并附产状图。每条裂缝的长度:①厂坝、船闸等地上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符合下列长度时应统计。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类标准评判偏严。

常规缺陷分类、分区及处理要求

(1)混凝土表面常规缺陷分类、分区及处理要求和分区原则见表12.2、表12.3。

表12.2 混凝土表面处理分区原则

表12.3 常规缺陷分类、分区及处理要求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类。

Ⅰ类:一般缝宽δ<0.2mm,缝深h≤30cm,为龟裂或呈细微不规则状:缝宽0.2mm≤δ<0.3mm或缝深30cm≤h<100cm,呈规划状,平面长度较小,该缝不在立面上,也未位于强约束区。多由于干缩、沉缩和温度所产生,对结构应力、耐久性和安全无影响。

Ⅱ类:表面(浅层)裂缝,一般缝宽0.2mm≤δ<0.3mm,缝深30cm<h≤100cm,平面缝长3m<L<5m,呈规则状。多由于气温骤降期温度冲击且保温不善等形成。视裂缝所在部位对结构应力、耐久性和安全运行有一定程度影响。

Ⅲ类:表面深层裂缝,缝宽0.3mm≤δ<0.5mm,缝深100cm<h≤500cm,缝长大于500cm,或平面大于、等于1/3浇筑块宽度,侧面大于1~2个浇筑层厚,呈规则状;缝宽0.2mm≤δ<0.3mm和缝深30cm≤h<100cm者,裂缝长度贯穿整个浇筑块;缝宽0.2m≤δ<0.3mm和缝深30cm≤h<100cm者,且裂缝位于上游迎水面或迎水块基础强约束区内。多由于内外温差过大或较大的气温骤降冲击且保温不善等形成。对结构应力、耐久性有一定影响,一旦进一步发展,危害性更大。

Ⅳ类:缝宽δ>0.5mm,缝深大于500cm,侧(立)面长度h>500cm,若从基础向上开裂,且平面上贯穿全仓,则称为基础贯穿裂缝,否则称为贯穿裂缝。这种裂缝主要由于基础温差超过设计标准,或在基础约束区受较大气温骤降冲击产生的裂缝在后期降温中继续发展等原因而形成。它使结构受力、耐久性和稳定安全系数降到临界值或其下。结构物的整体性、稳定性受到破坏。

(3)钢筋混凝土裂缝分类。

Ⅰ类:表面缝宽δ<0.20mm,缝长50cm≤L<100cm,缝深h≤30cm。

Ⅱ类:表面裂缝宽0.2mm≤δ<0.3mm,缝长100cm≤L<200cm,缝深30cm<h≤100cm,且不超过结构厚度1/4。

Ⅲ类:表面缝宽0.3mm≤δ<0.4mm,缝长200cm≤L<400cm,缝深100cm<h≤200cm,或大于结构厚度1/2。

Ⅳ类:表面缝宽δ>0.4mm,缝长L≥400cm,缝深h≥200cm或基本将结构裂穿(大于2/3结构厚度)。

(4)钢筋混凝土板梁构件,施工期不允许出现裂缝。

(5)裂缝普查。表面裂缝缝宽、条数以人工目测现场普查为主,使用读数放大镜塞尺和米尺等;细缝可采用洒水,利用风吹干或晒干再检查的方法;对高部位的裂缝可用高倍望远镜普查,必要时再搭架人工靠近检查。

(6)裂缝缝深检查。

1)沿缝凿槽,适合于表面浅层裂缝,凿至目测不到缝为止。凿槽深度视为裂缝深度。

2)钻孔压水(压气)法;沿裂缝一侧或两侧打斜孔穿过缝面(过缝不小于0.5m),然后在孔口安装压水(气)设备(压水(气)管、手摇泵)和阻塞器,进行压水(气)水。若压水时缝表面出水(气),说明钻孔过缝且缝深大于钻孔穿过缝的垂直深度,再重新打更深的斜孔检查,直至表面无水(气)冒出。此时斜孔与缝的交点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即为裂缝深度。

3)超声波法:对平面上混凝土裂缝,在其两侧(距1m左右)打垂直孔,孔径≥60mm,但应在缝的一侧打一个对比孔,先进行无缝的声波测试,然后再进行跨缝测试。

4)对重要或危害性大的缝,必要时可沿缝钻φ91~150mm孔,用孔内电视和录像方法探测缝深。(www.xing528.com)

(7)裂缝条数统计。

1)大体积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除Ⅰ类裂缝外,一般均应对裂缝的缝宽、缝长、缝深所在的部位、高程作详细记录和分类统计,并附产状图。重要建筑物的所有竖向及水平的裂缝均应记录、统计。

2)混凝土裂缝统计条数细则。由于混凝土的裂缝长度或产状较复杂,裂缝条数统计较困难,可参照以下方法进行统计。每条裂缝的长度:

①厂坝、船闸等地上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符合下列长度时应统计。

内部浇筑层混凝土,裂缝连续长度大于3m,或大于结构尺寸1/4,按一条裂缝统计。

外部立面混凝土,裂缝连续长度大于1m,按一条裂缝统计。

②泄水孔洞等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符合下列长度时应统计:

无渗水,裂缝连续长度大于3m,按一条裂缝统计;

有渗水,裂缝连续长度大于1m,按一条裂缝统计。

3)分枝裂缝统计。

①由于裂缝产状较复杂,往往一条主缝上又有小的分支缝,对连续缝长且缝较宽、危害程度严重的裂缝为主缝。

②支缝与主缝夹角小于60°,且连续长度不大于3m,缝宽小于0.2mm,不另行统计,若缝长大于3m,缝宽大于0.2m可按单独一条裂缝统计。

4)双向垂直裂缝。当双向裂缝夹角为60°~90°时。

①若双向裂缝长度相近时,按二条裂缝统计。

②若双向裂缝其中一边不足裂缝统计长度时,按一条裂缝统计。

5)同向断续裂缝。断续裂缝之间距离小于3m按一条裂缝统计。

6)并列同向裂缝。裂缝间最小间距小于1m按一条裂缝统计。

7)孔洞对角裂缝。一条裂缝在另一条裂缝的延长线上(经孔洞),或由于同一受力产生的裂缝,按一条裂缝统计。

8)双面劈裂缝。裂缝在混凝土镦墙结构顶表面出现且又延至侧面,其延伸长度小于1.5m,按一条裂缝统计,否则,按以上办法统计。

(8)裂缝分类评判标准,主要依据裂缝的表面缝宽和其深度确定。由于不可能每条缝深都检测,往往在抗冲耐磨混凝土抹面层上出现的裂缝不规则,而且表面缝面往往较宽,缝也较长,但缝较浅。还有各类泄水孔洞抗冲耐磨层的顶、侧墙,地下洞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的裂缝,按分类标准判定都有一定的困难。

1)导流底孔、深孔、排沙孔的底板抹面层、侧墙混凝土,由于标号常大于350号,水泥用量大,水化热温升高,在气温骤降期,表面温度梯度大,或由于浇后养护不善,常产生一些裂缝,这些裂缝往往缝较长,表面缝面较宽,但缝较浅。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类标准评判偏严。一般底面层上的及侧墙上的裂缝可视为Ⅰ或Ⅱ类。

2)地下电站、引水隧洞、排水洞衬砌等薄壁结构混凝土,常采用泵送浇筑,水泥用量大,水化热温升高,散热条件差,加之围岩约束,会产生一些环向或纵向裂缝;由于衬砌薄(一般1~2.5m),缝深可能达围岩;但这些裂缝一般缝宽不大于0.3mm,但长度较长。原则参照钢筋混凝土裂缝分类标准评判。但缝长在相应分类中可以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