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储能电容器容量和电压的检查方法

储能电容器容量和电压的检查方法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防止因储能电容器绝缘降低而击穿、电容器自放电加快而被烧毁以及电容器储能容量降低或电压下降,最终不能满足继电保护动作时间、动作先后或同时断路器跳闸的数量供电要求。如果时间继电器KT或过电压继电器KV不能动作,信号灯HL不亮,表明电容器CI的容量不足或有开路现象,应及时检查并处理。电容器CⅡ容量的检查。

储能电容器容量和电压的检查方法

为了防止因储能电容器绝缘降低而击穿、电容器自放电加快而被烧毁以及电容器储能容量降低或电压下降,最终不能满足继电保护动作时间、动作先后或同时断路器跳闸的数量供电要求。应定期检查电容器的电压、泄漏电流和容量。其试验接线如图7-11所示。

图7-11 储能电容器容量、电压和泄放电流试验接线系统

(a)储能电容器容量、电压和泄放电流试验接线;(b)信号回路

图7-11是检查图7-10中接于Ⅱ组直流母线上1号、2号保护回路储能电容器CI和CⅡ的电压、泄漏电流和容量试验接线系统。其中,电压表PV和双投刀开关QK用来检查电容器CI和CⅡ两端电压;毫安表PA1和按钮SB1用来检查电容器CI的泄漏电流,毫安表PA2和按钮SB2用来检查电容器CⅡ的泄漏电流;按钮SB、时间继电器KT、过电压继电器KV、信号继电器KS、信号灯HL与转换开关SM相配合,检查电容器的容量。

转换开关SM型号为LM2—5、5、5、5/F4—X,其触点图表如表7-1所示。其中,SM有三个位置:“工作CW”位置、“检查CI”位置、“检查CⅡ”位置。如图7-11(a)所示,正常状态时,转换开关SM置于“工作CW”位置,检查电容器CI和CⅡ两端电压及泄漏电流;转换开关SM置于“检查CI”位置时,检查电容器CI的容量;转换开关SM置于“检查CⅡ”位置时,检查电容器CⅡ的容量。

表7-1 LW2—5、5、5、5/F4—X型转换开关触点图表(www.xing528.com)

如图7-11(a)、(b)所示,储能电容器容量、电压和泄放电流试验接线工作原理如下。

(1)电容器电压的检查。转换开关SM置于“工作CW”位置,其触点1—2、5—6和13—14均接通,则储能电容器CI经触点1—2与1号保护控制母线(+、-)相连,同时储能电容器CⅡ经触点5—6和13—14与2号保护控制母线相连;将双投刀开关QK投入I侧,其触点1—2、3—4接通,电压表PV接于电容器CI两端,检查电容器CI电压,正常指示值为直流母线额定电压;将双投刀开关QK投入Ⅱ侧,其触点5—6、7—8接通,电压表PV接于电容器CⅡ两端,检查电容器CⅡ电压,正常指示值为直流母线额定电压。

(2)电容器CI容量的检查。将转换开关SM置于“CI”位置时,其触点1—4、5—8、9—12和13—16接通;1号保护控制母线“+”极经SM触点1—4、短接线4—3及3—6与2号保护控制母线极相连,并经短接线1—8及SM触点5—8与电容器CⅡ正极相连;1号保护控制母线“-”极经短接线15—16、SM触点13—16及短接线13—14与2号保护控制母线极相连,并与电容器CⅡ负极相连;此时,电容器CⅡ同时承担1号、2号保护控制母线上负载,而电容器CI不带1号保护控制母线上负载运行,电容器CI接入容量检查回路。电容器CI正极经SM触点9—12、按钮SB2的常闭触点、按钮SB的常闭触点、时间继电器KT常闭触点及线圈与电容器CI负极相连(电容器CI对KT线圈放电);时间继电器KT动作,其常闭触点打开,KT线圈经电阻R1自保持;经T秒延时后(T应比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大0.5~1s),KT延时动合触点闭合,过电压继电器KV励磁;KV常开触点闭合,启动信号继电器KS;KS常开触点闭合,信号灯HL亮,表明电容器CI的电容量正常。如果时间继电器KT或过电压继电器KV不能动作,信号灯HL不亮,表明电容器CI的容量不足或有开路现象,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电容器CⅡ容量的检查。将转换开关SM置于“CⅡ”位置时,其触点2—3、6—7、10—11、14—15接通,此时电容器CI承担1号、2号保护控制母线上的负荷;而电容CⅡ则处于被检查的放电状态,工作原理同上内容。

(3)电容器泄漏电流的检查。正常时,毫安表PA1或(PA2)被按钮SB1(或SB2)短按,PA1或(PA2)毫安表指示值为零;检查电容器CI泄漏电流时,按下按钮SB1,可以检测电容器CI的泄漏电流;检查电容器CⅡ泄漏电流时,按下按钮SB2,可以检测电容器CⅡ的泄漏电流;若泄漏电流超过允许值,表明电容器绝缘电阻下降或自放电加快,检查原因并及时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