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优化方案

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电路图和相量图如图1-8所示。因此,我国有关规程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允许继续运行的时间不能超过2h,在此时间内应设法尽快查出故障,予以排除。必须指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将在接地点产生稳定的或间歇性的电弧。因此,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仅适用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的小电网。

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优化方案

我国3~60kV的电力系统通常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电路图和相量图如图1-8所示。各相导线之间,导线与大地之间都有分布电容,为了便于分析,假设三相电力系统的电压和线路参数都是对称的,把每相导线的对地电容用集中电容C表示,并忽略导线相间分布电容。

图1-8 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电路图和相量图

a)电路图 b)相量图

系统正常运行时,由于三相电压是对称的,三相导线对地电容电流也是对称的,其有效值为各相相电压有效值),所以三相电容电流相量之和等于零,地中没有电容电流。此时,各相对地电压等于各相的相电压,电源中性点对地电压等于零。

如果系统发生单相(如A相)接地故障时,如图1-9a所示,则故障相(A相)对地电压降为零,中性点对地电压,即中性点对地电压由原来的零升高为相电压,此时,非故障相(B、C两相)对地电压分别为

图1-9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A相接地故障时的电路图和相量图

a)电路图 b)相量图

式(1-11)说明,此时B相和C相对地电压升高为原来的倍,即变为线电压,如图1-9b所示。但此时三相之间的线电压仍然对称,因此用户的三相用电设备仍能照常运行,这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最大优点。但是,发生单相接地后,其运行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在另一相又发生接地故障时形成两相接地短路。因此,我国有关规程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允许继续运行的时间不能超过2h,在此时间内应设法尽快查出故障,予以排除。否则,就应将故障线路停电检修。(www.xing528.com)

当A相接地时,流过接地点的故障电流(电容电流)为B、C两相的对地电容电流之和,但方向相反,即

从图1-9b相量图可知,由产生的C分别超前它们90°,大小为正常运行时各相对地电容电流的倍,而B,因此,短路点的接地电流有效值为

即单相接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情况下每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且超前于故障相电压

由于线路对地电容C很难准确确定,因此单相接地电容电流通常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为电网的额定线电压(kV);为同级电网具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km);为同级电网具有电气联系的电缆线路总长度(km)。

必须指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将在接地点产生稳定的或间歇性的电弧。若接地点的电流不大,在电流过零值时电弧将自行熄灭;当接地电流大于30A时,将形成稳定电弧,成为持续性电弧接地,这将烧毁电气设备并可引起多相相间短路;当接地电流大于5~10A而小于30A时,则有可能形成间歇性电弧,这是由于电网中电感和电容形成了谐振回路所致,间歇性电弧容易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其幅值可达(2.5~3,将危及整个电网的绝缘安全。

因此,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仅适用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的小电网。目前我国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适用范围是:单相接地电流不大于30A的3~10kV电力网和单相接地电流不大于10A的35~60kV电力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