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时间曝光与频闪协同作用的优化方法

长时间曝光与频闪协同作用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拍摄运动状态下的被摄体,在较长的曝光时间内,用闪光灯进行间隔频闪,也能在一个画面上同时呈现被摄体的多个瞬间,效果类似于多次曝光。据此决定频闪总数。例如,频闪总数为5次,频闪频率设定在5 Hz,最高快门速度即为1秒。画面不出现影像重叠,频闪时每次闪光的曝光量与底片所需曝光总量相同;画面出现影像重叠,频闪时每次闪光的曝光量是所需曝光总量与闪光次数的比值。

长时间曝光与频闪协同作用的优化方法

拍摄运动状态下的被摄体,在较长的曝光时间内,用闪光灯进行间隔频闪,也能在一个画面上同时呈现被摄体的多个瞬间,效果类似于多次曝光

很多新型闪光灯,如佳能580EX、580EXⅡ和尼康SB800、SB900等,都已经具备了频闪功能,佳能称其为“Multi Mode”,而尼康则是“Repeating Flash”(即“RPT”)。

利用频闪技术进行摄影创作的基本要领如下。

(1)拍摄环境尽量选择全黑状态,没有其他光源的干扰,背景也以深黑色为宜;

(2)频闪一次只记录一个影像,参照主体运动特点和单张底片上需要呈现的影像数量,设定闪光灯频闪频率(用“Hz”表示,2 Hz=频闪2次/秒,10 Hz=频闪10次/秒,依此类推)与频闪总数(由曝光时间决定);

(3)避免主体与背景距离太近而出现投影,闪光灯与被摄主体的距离则应尽可能近一些,因为频闪次数越多,闪光灯的单次闪光指数就越低,即单次闪光输出功率越低。

频闪的三个关键词是“单次闪光输出功率”“频闪频率”和“频闪总数”:“频闪频率”越高,“单次闪光输出功率”就越低;“频闪总数”越多,曝光时间就越长。

频闪摄影的曝光控制步骤如下。

(1)需要被摄体出现在画面上的影像数量是多少?据此决定频闪总数。

(2)在闪光灯上设定频闪频率,与频闪总数共同决定画面上的影像数量。

(3)计算快门速度

最高快门速度、频闪总数和频闪频率三者关系为:最高快门速度=频闪总数÷频闪频率。

例如,频闪总数为5次,频闪频率设定在5 Hz,最高快门速度即为1秒。(www.xing528.com)

理论上,在全黑环境下进行频闪拍摄时,最低快门速度可以是被摄体完成运动过程所需要的任何时间长度

(4)在闪光灯上设定单次闪光输出功率。

表7-2可以作为设定单次闪光输出功率的参考。

表7-2 单次闪光输出功率参考

注:横栏为频闪频率,199是闪光灯普遍允许设置的最高频率;纵列为单次闪光输出功率,1/128是闪光灯普遍允许设置的最低功率。这两个数据都可以在闪光灯的设置选项中自行设定,横、纵两个数值对应的就是频闪总数

(5)设定光圈大小。

画面不出现影像重叠,频闪时每次闪光的曝光量与底片所需曝光总量相同;画面出现影像重叠,频闪时每次闪光的曝光量是所需曝光总量与闪光次数(即频闪总数)的比值。

设定光圈大小时,需要根据上述两种情况区别操作:不产生影像重叠的,直接使用手持式测光表,测量闪光的光圈值;产生影像重叠的,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为了计算上的方便,频闪总数应为2的倍数。例如,频闪总数为2,即2的一次方,标示为21,以此类推,4=22,8=23,16=24,32=25,64=26,128=27,……2的平方数值就是应当减少的光圈挡数。

假设,单次闪光输出功率为1/32,在所设定快门速度下,获得曝光总量需要的光圈为f8;如果频闪总数为4,即22,单次闪光的光圈大小就是f8缩小2挡后的光圈值,即f22;如果频闪总数为16,即24,单次闪光的光圈大小就是f8缩小4挡后的光圈值,即f32,常规135镜头的最小光圈只能到f22,可以先从f8缩小3挡到f22,再将单次闪光输出功率从1/32缩小1挡至1/64,得到与减少四挡光圈同样的效果。使用频闪技术创作的摄影作品(见图7-4)。

图7-4 使用频闪技术创作的摄影作品(焦尼·米利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