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实验数据分析

二、实验数据分析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数学模型必须以人体及人体数据为依据才能完成。准确的数据分析是研究人体体型特征的前提。通过对人体测量数据的分析,筛选具有代表性的胸腰体型特征参数,提取胸、腰、腹间的胸凸、腹凸的体型变量进行分析。为了避免身高对人体围度的影响,对已测量的数据要按照身高进行分类,见表3-15。

二、实验数据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必须以人体及人体数据为依据才能完成。只有充分了解目标人群的体型特征,才能为设计合体舒适的服装提供科学依据。准确的数据分析是研究人体体型特征的前提。

(一)体型变量数据分析

1.测量项目统计分析

本次人体测量的控制部位有身高、胸围、腰围臀围、肩宽、颈围6项,细部部位18项,从数理统计系统分析的意义上对大量人体测量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差等处理和分析,探究目标群体的体型特征。具体测量部位名称及数据见表3-14。

表3-14 上体测量项目及数据

续表

2.测量数据分类

人体体型比较复杂,对人体体型进行分类,才能为建立服装结构设计数学模型打下专业基础。通过对人体测量数据的分析,筛选具有代表性的胸腰体型特征参数,提取胸、腰、腹间的胸凸、腹凸的体型变量进行分析。为了避免身高对人体围度的影响,对已测量的数据要按照身高进行分类,见表3-15。

表3-15 测量数据分类 单位:cm

在以身高对测量数据分类的过程中,以胸围相关数据为参考值,选取一组标准差值小、样本容量大的数据,经过比较选取身高在160~165cm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各个部位体型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得到控制部位与细部部位间的关系。

3.体型变量因子的分析

本研究筛选出22个测量指标,如果选取所有指标,则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而且许多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使指标降维,可达到以较少的指标解释总体信息的目的。胸部各因子参数与得分信息见表3-16。

表3-16 胸部各因子参数与得分信息

表3-16显示,有2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大于0.6,它们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7.138%,即这2个因子可以解释胸部各个影响因素的信息,根据表中的2个因子得分,得到主成分表达式:

P1=0.959Z1+0.958Z2+0.857Z3+0.886Z4-0.145Z5+0.891Z6

P2=0.174Z1-0.084Z2+0.136Z3+0.08Z4+0.985Z5-0.148Z6

式中:P1、P2为主成分;Zi为标准化后的指标,系数值的大小表明,2个主成分表达式中系数较大的可以代表原来指标,能解释原始变量信息,即P1中的Z1胸围和P2中的Z4胸凸量对人体胸部形态影响较为明显。腹部各因子参数与得分信息见表3-17。

表3-17 腹部各因子参数与得分信息

(www.xing528.com)

表3-17显示,有2个主成分因子特征值大于0.6,它们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4.267%,即这2个因子可以解释腹部各个影响因素的信息,根据表中的2个因子得分,得到主成分表达式:

P1=0.959Z1+0.931Z2+0.943Z3+0.454Z4

P2=-0.191Z1-0.252Z2+0.016Z3+0.887Z4

式中:P1、P2为主成分;Z1为标准化后的指标,系数值的大小表明,2个主成分表达式中系数较大的可以代表原来指标,能解释原始变量信息,即P1中的Z1腰围和P2中的Z4腹凸量对人体腹部形态影响较为明显。

(二)纸样样本数据分析

1.女性纸样样本的确定

服装的外观和结构与人体体型是密不可分的,为达到上装的合体性,并准确获得不同体型的纸样结构,本次实验从测体中选取10位体型各异、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人体上立裁获取纸样图形。

针对本次研究需要,选择一名接近标准号型(160—80A)女性体型数据为基础(即样本五),为避免身高对围度方向的影响,样本身高均在160cm左右,样本体型参数见表3-18。

表3-18 样本体型参数

2.纸样样本叠加

影响服装纸样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为有效排除人体体型以外因素对纸样的影响,本次实验款式以标准型合体女上装为基础,立裁材料均采用白坯布,每个样本控制部位放松量保持一致,以排除服装款式、面料、控制部位松量对服装纸样的影响。经每人多次立裁与反复检验,将立裁所得纸样的控制部位规格与测体净尺寸对比,得到本次所得10个纸样样本控制部位放松量如下:胸围B=B*+10、腰围W=W*+8、领围N=N*+4、肩宽S=S*+1(其中B*、W*、N*、S*为各部位净尺寸)。

其中选择一名接近标准号型(160—80A)的女性,从其身上获取的上装纸样作为基础纸样,分别以腰节线和前、后中心线为横、纵坐标,把其他样本纸样叠加在一起,比较其纸样间的变化,如图3-5所示。

图3-5 上装纸样叠加图

通过观察上装纸样叠加图3-5,可知前片纸样的变化趋势:胸凸省量基本随胸围的增大而增大,且当胸凸增大时,撇胸量随之增大,因而使得前颈点、前肩点向肩部发生位移;腹凸省量基本随腰围的增大而增大,且当腹凸增大时,前中心线下摆位置发生变化,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增加量来满足人体腹部凸起。后片纸样变化趋势:

袖窿深线随胸围增加而下落,颈肩点、肩点等均随围度的增加而发生位置偏移。

通过分析样本之间结构线的变化,各纸样变化主要体现在颈肩点、前中心线、前后袖窿深线上。而影响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体颈、胸、腹部形态。通过立体裁剪的方法在人体上获取纸样,量取其后片领宽、肩宽、背宽、落肩量和前片胸宽、乳凸省量、落肩量、撇胸、腰节下落量、门襟下摆横纵增量及袖窿深等形成服装纸样结构的数据,见表3-19。

表3-19 实验数据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