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版:印刷中的关键步骤

制版:印刷中的关键步骤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版上受光部分的感光胶硬化,不能溶于水,形成固化版膜,将网孔封住,印刷时油墨不能透过,就形成了空白部分。

制版:印刷中的关键步骤

传统制版采用手工的方法,即通过手工的方式雕刻出模版,也就是在版膜上形成通透与不通透的两种状态,所以网印有时也叫模版印刷。承印物上有油墨的部分版膜被挖走,不需要油墨的部分版膜保留在上面,并以模版作为印刷版。

现代较普遍使用的是感光制版法。这种制版方法首先是在绷好的丝网上涂布感光胶,形成感光版膜,然后利用感光材料的光硬化性,将阳图底版密合在版膜上晒版,经紫外线曝光、显影,冲洗得到丝网印版。由于印版上的图文部分不受光照射,感光胶膜可溶于水,冲洗后在印版上形成通透的部分,印刷时能透过油墨,在承印物上形成墨迹,得到图文。印版上受光部分的感光胶硬化,不能溶于水,形成固化版膜,将网孔封住,印刷时油墨不能透过,就形成了空白部分。图3-1和图3-2所示为两个着墨面积不同的网版。

图3-1 加工完成的网版

图3-2 网版放大示意

对于线条印刷的产品,印版上只有面积不同的通透与密封的部分。对用于半色调和彩色套印的印版来说,版面是由大小及面积不同的感光胶膜网点组成的,丝网印刷是用阳图片晒版(有时也用阴图),感光胶膜面积大的地方,相应的印刷网点面积越小,色调越浅,反之亦然。如图3-1所示,印版上颜色深的部位由于覆盖了较多的胶膜,在印刷时油墨透过较少,形成原稿上的亮调部分。这与胶印相比正好相反,胶印版面上颜色深的部分印刷时着墨多,形成印品上的暗调部分。

网点是构成连续调图像的基本印刷单元。对于阶调层次丰富的连续调原稿,在印刷复制(www.xing528.com)

过程中,除凹版印刷外,其他印刷方式由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油墨层厚薄相同,不可能使其丰富的阶调层次发生连续变化,因此,只能用改变图像的基本单元内着墨面积的多少来表示连续变化的层次,即用单位面积内网点面积覆盖率的高低表示阶调层次。图3-3所示为一个印刷的灰度浅变实样与放大后的加网版比较。可以看到,灰度的变化正是由于网点所占的大小比例不同而引起的。也就是由这些单元与空白部分的对比,达到再现连续调的效果。

图3-3 实际图像与网点效果的比较

网点是印刷复制过程的基础,是构成图文的最基本单位,网点在印刷复制时担负着表现色相明度饱和度的任务,是感应油墨的最小单位,是图像传递的基本元素,在颜色合成中是图像颜色、层次和轮廓的组织者。丝网版上的网点是显影冲洗后的胶膜点,这些胶膜点阻碍了油墨的透过,没有胶膜的部分在印刷中起到了上面所说的作用。

虽然丝网印刷的网点与其他印刷方式的网点作用是相同的,网版的套色印刷也是不同面积率的网点叠印。但是从图3-2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一个网点,在丝印网版上又被丝网分成了许多更小的点子,油墨透过这些细小的网孔形成一个网点。这与胶印中的网点组成是不同的,在胶印中,上面的点子就是最基本的单元。

在印刷图像处理中,按照加网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调幅网点和调频网点,还有近年来研究的混合加网网点。调幅网点以点的大小来表现图像的层次,点间距固定,点大小改变。调频网点以点的疏密而不是点的大小来表现图像的层次。混合网点既用网点的大小,也用网点的疏密来表现图像层次。目前,在丝网印刷过程中,调幅网点应用较多,其特性参数主要有网点面积覆盖率、网点角度、网点线数及网点形状。

丝网彩色印刷制版中,由于丝网本身丝线的编织及绷网角度的关系,晒版时网点角度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角度选择不好,就会出现龟纹,影响图像美观。常见的网点角度有90°、15°、45°、75°几种。45°的网点表现最佳,稳定而又不显得呆板;15°和75°的角度稳定性要差一些;90°的角度是最稳定的,但是视觉效果太呆板,没有美感。

除了丝网目数的关系外,加网线数的大小也决定了图像的精细程度,类似于分辨率。网点线数越高,单位面积内容纳的网点个数越多,说明图像的基本单元越小,细微层次表达的越精细,阶调再现性越好。精细印刷品一般使用平滑度较高的纸张印刷,应选择高网点线数来复制。目前的丝网印刷还不适于再现精细线条、网点的原稿,制版时也要注意不要盲目提高加网线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