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电子电路分析必须以综合为目的。首先对各模块进行分析设计,最终完成整个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在设计电路时,对容易受不可靠因素干扰的薄弱环节应主动地采取可靠性保障措施,使电子电路在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时能保持稳定。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电子电路的性能与价格比。在电子电路设计时,应考虑电路的调试问题,尽量使其调试简便。操作简单方便是现代电子电路系统的重要特征。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电路时,应注意从电子产品整体出发,从分析电子电路各组成单元之间的关系入手,掌握电子电路整体性质和类型,明确电子电路应具备的功能、参数指标等,以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整体原则以综合为基础,在综合的控制与指导下,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恰当的综合。

①电子电路分析必须以综合为目的。脱离综合的分析是盲目的,不完整的。

②对各单元电路分析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局部的综合。

③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对电路有了深刻认识之后再进行综合。

2.模块原则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子电路系统都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能够实现一定独立的电路功能。首先对各模块进行分析设计,最终完成整个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

3.最优化原则

对电路中的元器件或功能模块进行参数分析,设置优化指标,并据此调整元器件或功能模块的参数,直到目标参数满足最优化目标值的要求。(www.xing528.com)

4.可靠性与稳定性原则

电子电路是各种电子产品的核心,它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其可靠性决定了电子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在电子产品研发阶段,应模拟比正常工作条件尽量更加严酷的条件(高温、低温、高电压、低电压、强干扰等),使电子产品在此条件下运行,如果发生故障及时改进电路,直至能够长期稳定工作为止。在设计电路时,对容易受不可靠因素干扰的薄弱环节应主动地采取可靠性保障措施,使电子电路在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时能保持稳定。抗干扰技术和容错设计是变被动为主动提高电子电路可靠性的两个重要手段。

5.性能与价格比原则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电子产品研发周期应尽量短,并且成本低、性能好、易操作、具有先进性(核心竞争力)。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电子电路的性能与价格比。在提高性能与降低价格发生矛盾的时候,一般采取牺牲一些次要性能或功能以降低价格的解决方案

6.简便原则

(1)调试简便。在电子电路设计时,应考虑电路的调试问题,尽量使其调试简便。如果一个电子电路系统调试烦琐、困难或调试点过多,则该系统质量难以保证。

(2)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工艺简单可以确保以简单的方式生产,降低成本,容易控制产品质量。无论是批量生产还是试制样品,简单的生产工艺将给电路制作和调试带来很大方便。

(3)操作简便。操作简单方便是现代电子电路系统的重要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