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障性试验方法探讨

保障性试验方法探讨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障性演示试验应在尽可能接近预期的现场使用与维修保障条件下,选取接近各维修级别相关保障人员技能水平的人员,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实施规定的保障作业,记录规定的数据,供评估使用。

保障性试验方法探讨

1.保障性统计试验方法

保障性统计试验通常选用或指定一定数量的样本,按规定的试验方案在规定的试验剖面中进行试验,记录规定的数据,供评估使用。

保障性试验剖面一般应纳入装备总的试验剖面中,应能覆盖所有预期要发生的保障事件。

试验方案应明确参试装备数量与合格判定准则。在制定试验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1)合同中规定的试验要求;

(2)待验证的参数及参数的分布类型;

(3)试验费用和持续的时间等。

采用保障性统计试验方法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以下不同的措施:

(1)小子样情况下的保障性统计试验方法。

当试验样本量较少(小于等于5 个)时,通常采用点估计的方法评估保障性参数。

(2)待评估参数的分布已知时的保障性统计试验方法

若待评估参数的分布已知,可按照数理统计中抽样检测的方法选择试验方案。在确定了订购方和承制方风险的基础上,确定一定置信度水平下试验样本量和合格判定准则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试验数据统计,确定接收或拒收的结论。(www.xing528.com)

(3)待评估参数的分布未知时的保障性统计试验方法

若待评估参数的分布未知,可采用非参数法选择试验方案,确定一定置信水平所对应的置信上(下)限与样本量和合格判定准则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样本量和合格判定准则。

可见,采用保障性统计试验对保障性进行试验与评估,首先应统计相应的试验数据,确定其参数分布规律,再通过概率与数据统计的方法,进行参数的估计和接收或拒收判断。

2.保障性演示试验方法

保障性演示试验一般针对定性保障性要求,以及不能或不需要通过统计试验进行评估的定量保障性要求和保障资源中规划的需评估的保障性内容进行。保障性演示试验主要涉及保障规划的合理性、保障资源的适用性和保障包的有效性。

保障性演示试验应在尽可能接近预期的现场使用与维修保障条件下,选取接近各维修级别相关保障人员技能水平的人员,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实施规定的保障作业,记录规定的数据,供评估使用。

在保障性演示试验中,一般不进行可能损坏装备或产生安全性危害的试验项目,除非确认该试验项目对提高装备保障性水平有很高的效益。对于必须开启封装的产品或对于密封产品的维修工作一般只加以分析,而不进行实际的演示工作。对于重复性的演示工作,一般只进行一次。

保障性演示试验一般根据保障性定性要求,通过演示试验来评估装备满足保障性定性要求的程度。

3.保障性仿真试验方法

保障性试验本质上是为了建立装备的任务需求、任务条件、保障资源约束和装备使用效能的联系,它以装备执行任务和保障活动过程为建模与仿真的对象,其输出结果可以用来分析大量的装备系统及其保障系统特性,具有较强的综合评估能力。随着新研装备的研制、生产和部署,新研装备设计和保障方案细节的不断提高,装备综合保障仿真模型的状态、功能、仿真精度也将不断改进和提高,但由于各阶段试验鉴定工作的任务、目的、工作内容和可用数据等均不相同,保障性仿真试验在各试验鉴定阶段的具体作用和功能也有所不同。

在对新研装备进行试验与评估时,许多保障性要求是在部队真实使命任务、真实环境条件下需要达到的要求,而在新研装备真正批量生产并配发部队前,没有建立起真实的保障系统,无法统计真实数据进行保障性评估,如使用可用度。此时可通过保障性建模与仿真,模拟真实保障系统环境,获取相应的保障性评估所需的数据。同时,在新研装备的使用过程中,对采用什么样的保障方式或保障方案实施保障更加科学、费用更少、战备完好性更高,特定作战或训练任务需配置或携行哪些保障资源最为合理等问题进行试验与评估,所需的人力、物力、时间等投入较大,可通过仿真建模构建真实的作战行动和保障活动环境,获取所需数据,降低试验投入,提高试验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