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介电强度:废量塑料的抗电压击穿能力指标

介电强度:废量塑料的抗电压击穿能力指标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介电强度又称击穿强度或绝缘强度,它是废量塑料抗电压击穿能力的指标。介质击穿是指电介质在电场电压的长期或短期作用下,介质内部或产生热量,或产生自由电子流动,或发生化学反应使聚合物老化,它们破坏了介质绝缘强度,使介质中电导量急剧增加,变成了导体,这种现象即为介电击穿。塑料耐热击穿的性能与电场强度、交变频率、介电性能、加电压时间、制品厚度及工作温度等因素有关,是常见的击穿现象。

介电强度:废量塑料的抗电压击穿能力指标

介电强度又称击穿强度或绝缘强度,它是废量塑料抗电压击穿能力的指标。介质击穿是指电介质在电场电压的长期或短期作用下,介质内部或产生热量,或产生自由电子流动,或发生化学反应使聚合物老化,它们破坏了介质绝缘强度,使介质中电导量急剧增加,变成了导体,这种现象即为介电击穿。

1.介电击穿的形式

介电击穿可分为短期击穿和长期老化击穿。具体击穿形式有如下几种。

(1)热击穿 聚合物在交变电场下,因介质损耗使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而使导热性差的塑料在局部形成高温区,导致热熔、聚集态变形、焦化、氧化或分解,绝缘性能下降而被击穿。塑料耐热击穿的性能与电场强度、交变频率、介电性能、加电压时间、制品厚度及工作温度等因素有关,是常见的击穿现象。

(2)电击穿 聚合物在电场作用下,内部的杂质发生电离,产生离子和自由电子,它们撞击聚合物,又产生新的离子和自由电子,如此反复破坏了化学键使材料降解,自由电子累积增大穿过被破坏的分子间隙,形成自由电子流动产生漏导电流,导致击穿。电击穿在不高的温度下也可发生,它与电场强度有关,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大,只要电场强度到临界值,即可立即发生击穿,它也是常见的击穿现象。

(3)化学击穿 塑料制品表面或内部有细裂纹、空气泡及空隙时,在高电场长期作用下,使空隙中的空气电离,产生O3、CO2等气体,侵蚀塑料,加速老化,最后导致击穿。

(4)放电击穿和树枝化击穿 内部结构不均、耐放电性能差的一些聚合物,在放电产生的光、热袭击下,介质首先普遍老化,继而在局部集中放电区域导致穿孔,最后形成局部击穿。当聚合物中存在结晶不均匀或组织不均时,放电会形成树枝状放电通道,在尖端电极附近呈灌木丛状,在气隙、杂质附近变为蝶状树枝,当树枝连通后即成树枝击穿。

2.介电强度的度量

虽然击穿的形式很多,但对任何一具体的击穿很难说一定是属于某种击穿。不管哪一种击穿,凡由于电场直接作用而导致的电介质破坏均称为介电击穿(俗称电击穿),发生击穿时的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相应的临界电场强度称为击穿电场强度或简称击穿场强。但是击穿电压与耐电压性是有区别的,所谓的耐电压性是指将制品放到标准规定的测试装置中,加电压1min,若制品未击穿,则称为该制品具有耐某电压值的耐电压性,这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性能指标。因此,介电强度有两种度量指标。(www.xing528.com)

(1)介电强度(击穿强度) 其定义为击穿试验时,单位厚度的材料承受的临界击穿电压值,即在该电压下,单位厚度的材料刚好被击穿,用kV/mm或MV/m为指标单位。

介电强度亦称为电气强度,其计算公式为

E=VB/t

式中,E是介电强度(kV/mm);VB是击穿电压(kV);t是试样厚度(mm)。

(2)耐电压值 耐电压值是表示塑料耐电压能力,其定义为试样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在规定电压及加压时间条件下,未被击穿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值,单位为V。

我国相关的测试标准有GB/T 1408.1—2006、GB/T 1408.2—2006和GB/T 1408.3—2007。其试验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

一般资料给出的数据都为规定条件下,短期试验的测定值,只能用作参考,尤其在高电压,长期工作时,该数据更不能作为设计值。

材料性能是影响介电强度的主要因素,一般低极性材料可达20kV/mm以上,极性材料的介电强度小于20kV/mm;耐热及绝缘性好的塑料及无定形塑料介电强度较高;制品在温度及湿度高、接触腐蚀性介质、承受应力应变等环境下工作,介电强度会降低;制品壁薄,有内应力及质量缺陷,散热条件差,表面污染,老化降解等情况也会使介电强度降低;工作电压高,加压时间长,电压波失真,频率高时耐压性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