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全面解读

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全面解读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子岭水库连拱坝坝顶全长510m,坝顶高程129.96m,防浪墙墙顶高程131.06m。连拱坝的拱采用半圆拱,其下游面半径为6.75m,中心角180°。佛子岭大坝经多年运行,现状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防洪标准偏低,坝身裂缝严重,帷幕及岸坡排水失效,部分垛基基岩软弱等。佛子岭大坝裂缝成因及发生和发展过程相当复杂。1982年大坝加固设计和1994~1996年大坝特种安全检查及首次安全定检工作中,垛墙的有限元应力分析成果表明,低温高水位是大坝运行的不利工况。

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全面解读

佛子岭水库连拱坝坝顶全长510m(左岸重力坝长66.4m,拱垛全长413.5m及右岸重力坝段长30.1m),坝顶高程129.96m,防浪墙墙顶高程131.06m。每个垛是由左右两片侧墙、上下游面板和内部竖向隔墙连接而成的空腹薄壁结构,其上游坝面坡度1∶0.9,下游坝面坡度1∶0.36(仅21号垛为1∶0.25),垛的外侧宽度为6.5m,各垛中心距为20m。连拱坝的拱采用半圆拱,其下游面半径为6.75m,中心角180°。2~22号拱和2~21号垛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相间布置,左右岸为重力坝段。垛拱之间、拱与两岸重力坝间结合面为经凿毛处理的建筑缝。在垂直于上游面坡度方向的同一平面内,各拱的厚度是相等的,它们的厚度变化规律是:在坝高0~10m(自垛的三角形顶点,向下计算,以此类推),拱厚为0.6m,以下每下降10m,厚度增加0.2m,至50m处,拱厚为1.4m,再向下每下降10m,拱厚增加0.3m,至70m处,拱厚为2m。连拱坝的两侧垛墙上薄下厚,同一水平面内,近上游厚而下游薄,厚度变化规律为:在上游面处的厚度坝高0m处为0.6m,以下每下降10m增加0.19m,至70m处0.6~1.93m不等,上游面板亦为上薄下厚,厚度为0.7~2.0m不等,下游面板等厚为0.7m。

坝址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佛子岭群潘家岭组(Zp)沉积变质岩,分布有:以石英板岩为主的沉积变质岩(Pt—2—N)、以云母石英片岩为主的沉积变质岩(Pt—3—h)和以石英片岩夹薄层云母片岩为主的沉积变质岩(Pt—3—t),岩层均为整合接触,产状N75°~80°E,SE,∠45°~50°。坝基有γ—5和γ—7燕山期花岗斑岩岩墙侵入,与变质岩呈混熔或裂隙式接触,局部裂隙接触带蚀变风化现象严重。坝址区断裂构造主要为层间错动或层面裂隙(倾向上游)和反向断层或裂隙(倾向下游)构成的X形构造体系,其次为NE和近SN向构造。

佛子岭大坝经多年运行,现状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防洪标准偏低,坝身裂缝严重,帷幕及岸坡排水失效,部分垛基基岩软弱等。其中坝身裂缝问题表现为:裂缝较多,有的裂缝还在继续发展,伴有新裂缝的产生。按裂缝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垛墙收缩缝,冬季张开;二类是拱筒斜向叉缝与竖直缝、拱座面缝、环向建筑缝以及拱台附近的密集裂缝等;三类是垛头斜缝和上游面板裂缝。按裂缝危害性不同也可分成三种:一是削弱大坝整体刚度的裂缝,如垛头缝、垛墙收缩缝及其延伸裂缝等;二是危及拱筒结构安全的裂缝,如拱筒斜向叉缝、竖直缝等;三是渗水需做防渗处理的裂缝,主要是垛上游面板裂缝与拱筒环向建筑缝等。(www.xing528.com)

佛子岭大坝裂缝成因及发生和发展过程相当复杂。早在施工期检查记录的裂缝就较多,1955年曾放空水库对拱上渗水裂缝在上游面进行了修补处理;运行期大坝于1958年冬至1959年春第一次经历低温高水位运行,1965年裂缝检查记录表明,这一时期裂缝比较严重,尤其是垛头缝,再次放空水库进行了补缝处理;继后于1969~1970年、1972~1973年和1981~1982年,经历了三个低温高水位工况运行,又发现新的垛头缝,并于1982~1983年为提高防洪标准对部分坝垛进行了加固处理;此后,大坝于1989~1990年和1993年冬再次经历了低温高水位的运行,仍发现有新的裂缝产生。1982年大坝加固设计和1994~1996年大坝特种安全检查及首次安全定检工作中,垛墙的有限元应力分析成果表明,低温高水位是大坝运行的不利工况。

垛墙裂缝削弱了大坝的整体刚度,恶化了垛墙的受力条件,并且随着垛墙受力条件的恶化,使垛墙裂缝不断发生和发展。因此,大坝加固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加强垛墙的整体刚度,恢复其整体性,提高其承载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