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煤的炼焦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煤的炼焦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煤的开始分解、胶质体生成及固化温度都因煤种的不同而异: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加深,开始分解的温度、胶质体固化的温度升高。随着热解的继续进行,整个系统发生剧烈的聚合、缩合反应,液相不断减少,气体不断产生,胶质体黏度急剧增加,直至液相最后消失,把各分散的固体颗粒黏结在一起而固化形成半焦。

煤的炼焦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煤的炼焦过程也就是高温干馏(高温热解)过程。将具有一定黏结性的单煤或配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至950~1050℃,可以得到固态产物——高温焦炭煤气化学产品的过程称为煤的炼焦过程(张振勇等,2002)。

炼焦过程的各种产物均有重要用途,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铸造炉化铁、工业造气等;煤气是高热值的气体燃料,可供工业用和民用,也可作为合成氨的原料气;而化学产品,如苯、酚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一)炼焦过程的6个阶段

煤的热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它既服从于一般高分子化合物的分解规律,又有其依据煤质结构而具有的特殊性,通常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阶段(刘鹏飞,2004)。

(1)干燥和预热。加热温度在200℃以前是煤的干燥和预热阶段,同时析出吸附在煤中的挥发分气体。这一阶段主要是物理变化,煤质基本未变。

(2)开始分解。200~350℃时煤开始分解。由于化学链的断裂和分解,产生气体和液体,主要有化合水,CO2、CO、CH4等气体和很少量的焦油蒸出。

(3)生成胶质体。350~450℃时由于化学链的断裂生成大量的液体、焦油蒸气和固体微粒,并形成一个多分散相的胶体系统——胶质体。

(4)胶质体固化。450~550℃时胶质体中的液体进一步分解,一部分以气态析出,一部分固化并与C原子平面网格结合在一起,生成半焦。

(5)半焦收缩。550~650℃时半焦继续析出气体而收缩,该过程同时产生裂纹。

(6)生成焦炭。650~950℃时半焦进一步析出气体,主要是C原子平面网格周围的氢析出。半焦继续收缩,平面网格间缩合变紧,最后生成焦炭。

煤的开始分解、胶质体生成及固化温度都因煤种的不同而异: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加深,开始分解的温度、胶质体固化的温度升高。(www.xing528.com)

(二)成焦机理

上述是煤的热解过程的一般描述分析,整个成焦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即黏结阶段和收缩阶段,相应阶段的机理分析如下。

1.黏结机理

实验表明,具有黏结性的煤在热解过程中都有胶质体形成,从煤开始热解到半焦形成,为结焦的第一阶段——黏结阶段。在此阶段由于煤大分子剧烈的分解,所生成的液相超过了由于蒸馏、聚合、缩合反应所消耗的液体,因而液相不断扩大,并分散在固体颗粒间。随着热解的继续进行,整个系统发生剧烈的聚合、缩合反应,液相不断减少,气体不断产生,胶质体黏度急剧增加,直至液相最后消失,把各分散的固体颗粒黏结在一起而固化形成半焦。

中变质程度的煤(肥煤、焦煤),侧链长度适当且含氧少,热解生成的液体多,热稳定性好,黏度适中,有一定的流动性和膨胀压力,能形成均一的胶质体,黏结性好,适合炼焦。除了煤本身的性质外,各种工艺条件对煤的黏结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2.收缩机理

胶质体固化后,继续加热将进一步分解,并发生强烈的聚合、缩合反应,这也是焦炭收缩的根本原因。随着分解的进行,气体不断析出,碳网不断缩合,胶质变紧和失重,体积减小。碳网的缩合、增长是收缩阶段的主要特征。

焦炭是具有裂纹的多孔焦块,其质量取决于焦炭多孔材料的强度和焦块中的裂纹。焦炭的裂纹是由于收缩不均匀,有阻碍均匀收缩的内应力所造成的,其阻碍收缩的过程越显著,收缩过程的内应力越大,焦炭中越容易形成裂纹网。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网尺寸增大,700℃以后,由于缩合反应剧烈,碳网迅速增大,且在空间的排列愈大愈规则,趋向于石墨化结构,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焦炭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