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化生产简化传统元素:60~70年代设计风潮

工业化生产简化传统元素:60~70年代设计风潮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50年代机械生产的延续,在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50年代曾颇受大众喜爱的经典针织衫款式——带有育克装饰花边的针织衫,再度流行。图2-2620世纪60年代有育克装饰边的针织衫随着70年代能够编织双色图案的针织提花机械的引入,设得兰地区的手工编织针织品逐渐消失。从70年代起设得兰手工编织的风格就一直在重复过去的风格。

工业化生产简化传统元素:60~70年代设计风潮

作为50年代机械生产的延续,在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50年代曾颇受大众喜爱的经典针织衫款式——带有育克装饰花边的针织衫,再度流行。这款针织衫周身采用机械编织的纬平组织,仅在育克部分采用传统费尔岛针织图案做环形装饰,如图2-26所示,在美观的同时更便于制作。编织工人仅用不到5小时就可以完成整件针织衫,制作过程包括:手工编织育克,机械编织其余部分及缝合。由于视觉上具有手工编织的质感又易于制作,这款带有装饰性育克的针织衫在设得兰工厂生产的针织衫总量中占有很高比重,可观的产量与销售业绩使得其在当时的欧洲乃至北美地区流行甚广,成为大众着装的风向标[11]

图2-26 20世纪60年代有育克装饰边的针织衫

(设得兰博物馆

随着70年代能够编织双色图案的针织提花机械的引入,设得兰地区的手工编织针织品逐渐消失。尽管当地的学校还教孩子们编织,但是年轻的女性已不再编织,也不穿手工编织的服装,大多数人认为那是过时的。自从70年代设得兰地区建立了本地码头,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地经济也在整体上得到发展,出现了比手工编织针织品收入更高的工作,手工编织针织品这种被看作是苦工的劳动,也逐渐淡出当地居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www.xing528.com)

从70年代起设得兰手工编织的风格就一直在重复过去的风格。这一时期盛行的带有育克装饰边的费尔岛针织服装(Fair Isle Yoke Sweater),其编织方式除设得兰地区本地居民手工编织与机械编织相结合外,也包括将育克与服装大身的其他部分统一编织的方式。如图2-27所示,这种以整体方式编织的服装,其提花的育克与服装大身是一体的,服装整体图案过渡更自然、更具完整性。

在20世纪中后期,机械化大生产所导致的传统手工针织品的丰富性与精细程度的丧失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与当时高级成衣不断取代高级时装的地位、挤占更大的市场有着相似之处,只不过对于费尔岛针织服装而言,机械生产的到来更加迅速,渗透更加彻底。然而,在手工编织的费尔岛针织品日渐退出市场的同时,将费尔岛针织图案与时尚结合的步伐却从未停止。

图2-27 20世纪70年代大身与育克装饰边一体的针织衫

(http://www.theretroknittingcompany.co.uk/fairisle.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