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配位反应副反应系数的条件稳定常数

配位反应副反应系数的条件稳定常数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5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在M的副反应中,包括金属离子M的水解效应和与A的配位效应。在MY的副反应中,则包括形成酸式、碱式和混合配合物。为了简化计算,引入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α越大,游离态相对越小,配位剂Y的副反应越严重。配合物MY也发生副反应,则配合物的副反应系数为

配位反应副反应系数的条件稳定常数

在配位滴定中,被测金属离子(M)与配位剂(即滴定剂Y)之间除发生主反应外,还存在许多副反应,如M、Y和MY都可能发生副反应,如图5-5所示。

图5-5 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

在M的副反应中,包括金属离子M的水解效应和与A(可能是辅助配位剂、缓冲剂或掩蔽剂)的配位效应。在Y的副反应中,包括配位剂Y的酸效应以及Y和其他离子N的配位效应。在MY的副反应中,则包括形成酸式、碱式和混合配合物。反应物(M和Y)的副反应不利于主反应,而产物MY的副反应则有利于主反应。

显然,处理如此复杂的化学平衡,有关的计算将十分繁杂。所幸的是,从配位滴定的角度考虑,很少要求准确地知道溶液中配合物各物种的真实浓度,通常只对主反应即滴定反应的完全程度感兴趣。例如,用EDTA在氨性溶液中滴定锌时,我们希望知道EDTA与锌反应是否完全,并不需要知道是哪种物种的锌(锌离子、锌氨配离子或锌的羟基配合物)参加反应,也不要求知道与EDTA有关的各种物种的准确浓度是多少。

为了简化计算,引入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

当有副反应发生时,K(MY)的值不能反映主反应进行的程度,因为未与Y配位的金属离子不只是以游离金属离子M的形态存在,还可能以M(OH),M(OH)2,…以及MA,MA2,…而存在,若它们的总浓度用[M′]表示,则

同样,在溶液中未与M配位的配位剂Y不只是以物种Y的形态存在,还可能以HY,H2Y,…物种存在,其总浓度用[Y′]表示,即

(www.xing528.com)

对于M和Y形成1∶1配合物MY的反应,其条件稳定常数(conditional stability constant)定义为

条件稳定常数有时也称为“条件形成常数”(conditional formation constant),意味着应考虑副反应中所包含的各种物种。

条件稳定常数给出了配位滴定中感兴趣的3个量:形成的配合物的总浓度[(MY)′]、未与L配位的金属的总浓度[M′]和未与M配位的配位剂的总浓度[Y′]之间的关系。“条件”一词意味着给出的常数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因实验条件而异。有了条件稳定常数的数学表达式,就能用通常处理化学平衡的方法进行处理,而不要求知道贡献给[M′]和[Y′]的各物种的性质如何。副反应的存在会影响主反应的完全程度,为了定量地了解副反应的影响,需引入副反应系数(side reaction coefficient)的概念。

副反应分为来源于M、Y和MY的副反应,故副反应系数也有三种:

配位剂Y的副反应系数α(Y)定义为α(Y)=,表示未与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位剂各物种的总浓度[Y′]与游离配位剂浓度[Y]的比值。当[Y′]=[Y]时,α(Y)=1,表示配位剂不存在副反应。α(Y)越大,游离态相对越小,配位剂Y的副反应越严重。因此,α(Y)可用来表征配位剂发生副反应的程度。Y的副反应系数以酸效应为主。

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系数α(M)定义为α(M)=,表示未与Y配位的金属离子各物种的总浓度[M′]与游离金属离子浓度[M]的比值。可用来表征金属离子发生副反应的程度。

配合物MY也发生副反应,则配合物的副反应系数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