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解下游流态与冲刷现象

了解下游流态与冲刷现象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31鼻坎处噪声谱级差最大值与相应的水流空化数关系图6.32反映了坝趾水位随上游水位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图6.34抬高下游水位弧门门铰处水位的变化深孔与底孔组合泄洪冲刷坑较深,范围相对较小,冲坑底距坝趾相对较近,水面强烈波动范围超过桩号20+380m;而底孔单独泄洪冲刷坑浅些,范围大些,水面大波动可持续到桩号20+380m以外。在这一过程中,坝趾床面始终没有低于原铺沙高程40.0m。

了解下游流态与冲刷现象

超设计水位时,水流基本形态与设计水位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只是各种量值有所变化。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以往研究结论,即深孔参与泄洪对降低底孔出口水位有较大的帮助,没有观测到在组合泄洪情况下底孔出口水跃进入坝内明流段的现象。

图6.31 鼻坎处噪声谱级差最大值与相应的水流空化数关系

图6.32反映了坝趾水位随上游水位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当深孔参与泄洪时,底孔出口的坝趾水位可降低6~9m。当底孔单独泄洪时,尽管下游水面相对平稳,但由于尾水位较高,上游水位低于145m时,出口水跃向坝内明流段摆动,加大了反弧段的紊动程度。

图6.32 底孔超设计水位坝趾水位变化趋势

图6.33示出了底孔单独泄洪时水跃的摆动位置。图6.34为门铰处水位变化。当下游水位75.0m(总泄量56700m3/s)、上游水位高于150m时,水跃跃头向下游移动,对弧形闸门门铰不构成威胁。上游水位在135~145m时水跃跃头时而冲过门铰桩号,水花飞溅到门铰上,由于旋滚水面仍低于门铰,并未发生主流冲击门铰现象。当深孔参与泄洪时,底孔水流平顺泄出挑坎,旋滚移至桩号20+130m以外,对大坝基本没有影响。

(www.xing528.com)

图6.33 底孔超设计水位运行出口水跃跃头摆动位置

下游水位的高低对出口水跃摆动位置影响明显,当下游水位略有提高,水跃跃头即向坝内摆动。下游水位75.0m已是底孔单独泄洪可能的最高水位了,当下游水位进一步抬高时,意味着总泄量加大,深孔必须参与泄洪。试验还模拟了下游系列高水位条件下底孔与深孔组合泄洪情况,未发现底孔明流反弧段流态出现恶化的情况,旋滚摆动位置大多已移出坝外。仅在底孔设计水位135m附近时,旋滚在坝内明流段内摆动机会较多,但也未封堵有压段出口处(桩号20+77m)。当上游水位达150m以上时,旋滚基本移至桩号20+88m以外。水流旋滚表面均未接近门铰,坝趾水位远低于下游水位(桩号20+890m处),见图6.34。

图6.34 抬高下游水位弧门门铰处水位的变化(深孔、底孔联合泄洪)

深孔与底孔组合泄洪冲刷坑较深,范围相对较小,冲坑底距坝趾相对较近,水面强烈波动范围超过桩号20+380m;而底孔单独泄洪冲刷坑浅些,范围大些,水面大波动可持续到桩号20+380m以外。

两者都形成上游堆丘,主要是由于底孔出口水流衔接类型为混合流,有反向旋滚作用的缘故。这一堆丘至大坝坝趾下,当堆丘高程接近出口挑坎高程时,立即发生复杂强烈的旋滚,带动砂粒上下翻滚,有的甚至冲进坝趾2m平台上(高程为53.60m)。当堆丘顶部被旋滚削低到一定程度时,立轴旋滚暂时消失、水流相对趋于平稳,沙粒落地,又开始新一轮堆积和冲刷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坝趾床面始终没有低于原铺沙高程40.0m。总之,在底孔超设计水位运行情况下,冲刷坑的深度和位置比起设计水位运行时加深、扩大了,但并未超过深孔永久运行条件下所造成的冲刷程度。这主要是下游有30多m深水垫的保护。

以上为单孔试验情况,由于枢纽调度的复杂性,只有在整体模型试验中底孔的水流边界条件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故本试验的流态和冲刷成果仅作为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