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路线制定优化建议

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路线制定优化建议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当加工图4-14所示的零件时,如果按需分配φ38 mm→φ36 mm→φ34 mm的次序安排车削,不仅会增加刀具返回对刀点所需的空行程时间,而且还可能使台阶的外直角处产生毛刺。图4-14先近后远对这类直径相差不大的台阶轴,当第一刀的切削深度未超限时,宜按φ34 mm→φ36 mm→φ38 mm的顺序先近后远地安排加工。影响数控车削加工路线的因素较多,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才能达到新期的效果。

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路线制定优化建议

数控车床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对象复杂多样,特别是轮廓曲线的形状及位置千变万化,加上材料、批量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在确定加工方案时,可按先粗后精、先近后远、刀具集中、程序段最少、走刀路线最短等原则综合考虑。下面就其中几点作一简要介绍:

1.先粗后精

如图4-13所示,粗加工完成后,接着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其中,安排半精加工的目的是:当粗加工后所留余量的均匀性满足不了精加工要求时,则可安排半精加工作为过渡性工序,以便使精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图4-13 先粗后精

精加工时,零件的轮廓应由最后一刀连续加工而成。这时,加工刀具的进、退刀位置要考虑妥当,尽量沿轮廓的切线方向切入和切出,以免因切削力突然变化而造成弹性变形,致使光滑连接轮廓上产生表面划伤、形状突变或滞留刀痕等疵病。

对既有内孔又有外圆的回转体零件,在安排其加工顺序时,应先进行内外表面粗加工,后进行内外表面精加工。切不可将内表面或外表面加工完后,再加工其他表面。

2.先近后远

这里所说的远与近,是按加工部位相对于对刀点的距离大小而言的。通常在粗加工时,离对刀点近的部位先加工,离对刀点远的部位后加工,以便缩短刀具移动距离,减少空行程时间。对于车削加工,先近后远还有利于保持毛坯件或半成品件的刚性,改善其切削条件。(www.xing528.com)

例如,当加工图4-14所示的零件时,如果按需分配φ38 mm→φ36 mm→φ34 mm的次序安排车削,不仅会增加刀具返回对刀点所需的空行程时间,而且还可能使台阶的外直角处产生毛刺。

图4-14 先近后远

对这类直径相差不大的台阶轴,当第一刀的切削深度(图中最大背吃刀量可为3 mm左右)未超限时,宜按φ34 mm→φ36 mm→φ38 mm的顺序先近后远地安排加工。

3.刀具集中

即用一把刀加工完相应各部位,再换另一把刀加工相应的其他部位,以减少空行程时间。

影响数控车削加工路线的因素较多,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才能达到新期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