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贝氏体相变新机制的整合探讨

贝氏体相变新机制的整合探讨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个观点出发,21世纪以来,刘宗昌等人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汲取两派的正确成果,摈弃其与实际不符合的成分,对两派贝氏体相变理论进行了整合,并提出了贝氏体相变新机制[2,3,23]。实践证明,只有停止激烈的学术论争,进行和谐的学术交流及合作探讨,才能有效地发展贝氏体相变理论。

贝氏体相变新机制的整合探讨

自20世纪50年代起,以柯俊为首的学者创建了贝氏体相变切变学说,对贝氏体相变加深了认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冶金学家H.I.Aaronson及其合作者提出了扩散学说,其观点是贝氏体相变学说的重要补充。由于没有把过冷奥氏体转变作为一个整合系统来研究,没有认识到贝氏体相变的过渡性,加之贝氏体相变和贝氏体组织结构复杂,当时的观测手段不够先进,研究确有困难,因此两派学说都欠全面是可以理解的。

贝氏体相变是介于马氏体相变和共析分解之间的过渡性相变,因而贝氏体的相变机制、组织和结构更为复杂。实际上贝氏体相变具有过渡性质,其相变过程和产物在质上和量上均具有过渡性。众所周知,奥氏体的共析分解是在高温区进行的扩散型相变,而马氏体相变是在低温区进行的无扩散型转变,而在中温区发生的贝氏体相变是过冷奥氏体转变贯序的中间环节。应该把“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系列作为一个整合系统来研究,从整合机制和自组织功能方面以系统整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应用电镜等近代设备深入观察分析,才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贝氏体相变是扩散型和无扩散型相变之间的中间过渡型相变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从这个观点出发,21世纪以来,刘宗昌等人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汲取两派的正确成果,摈弃其与实际不符合的成分,对两派贝氏体相变理论进行了整合,并提出了贝氏体相变新机制[2,3,23]。(www.xing528.com)

实践证明,只有停止激烈的学术论争,进行和谐的学术交流及合作探讨,才能有效地发展贝氏体相变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