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长大探讨

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长大探讨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6-34所示,贝氏体亚单元在奥氏体晶界处形核,并且以增加亚单元的方式向晶内长大。图6-33 贝氏体铁素体沿晶界形核及长大a)20CrMo钢 b)60Si2CrV钢过冷奥氏体在孕育期间,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图6-35描绘了贝氏体铁素体晶核的形成过程。由此看来,贝氏体铁素体形核也不属于扩散过程。

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长大探讨

贝氏体晶核是单相,即贝氏体铁素体BF(α相)。观察表明,上贝氏体一般在奥氏体晶界处形核,下贝氏体可以在奥氏体晶界形核,也可在晶内形核。

按照科学技术哲学理论,涨落是自然事物演化的契机。浓度涨落可以形成贫碳区,结构涨落可以形成体心核坯,能量涨落可以提供核坯和临界晶核所需要的能量上涨。这三种涨落的非线性正反馈相互作用,迅速放大,使得奥氏体贫碳区的fcc结构瓦解,将形成贝氏体(BF)晶核。因此,涨落是种子,贫碳区是提供这三种涨落的有利地点,是BF晶核发育的土壤。

贝氏体铁素体沿着奥氏体晶界形核,向晶内长大,图6-33a所示为20CrMo钢试样在950℃炉中加热奥氏体化,然后取出迅速冷却到530℃的盐浴炉中,等温2s后淬火得到的组织照片,可见贝氏体铁素体正沿着奥氏体晶界形成和长大,并且有向晶内呈现锯齿状生长的趋势。图6-33b所示为60Si2CrV钢试样加热到950℃奥氏体化,保温30min,然后在450℃盐浴中等温10min,等温淬火得到的上贝氏体组织。如图6-34所示,贝氏体亚单元在奥氏体晶界处形核,并且以增加亚单元的方式向晶内长大。

978-7-111-41953-2-Part01-236.jpg

图6-33 贝氏体铁素体沿晶界形核及长大(SEM)

a)20CrMo钢 b)60Si2CrV钢

过冷奥氏体在孕育期间,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在贫碳区中形成贝氏体铁素体晶核,相当于γ→α多形性转变。相界面附近的原子连续地热激活跃迁,实现晶核的长大。

由于是原子联动位移,连续跃迁,原子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好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个地连续倾倒那样,奥氏体中的铁原子逐一地连续跌入α相中,因此长大速度很快。这种热激活迁移方式似切变而非切变,似扩散而非扩散,它是中温区贝氏体相变过渡性的体现。

图6-35描绘了贝氏体铁素体晶核的形成过程。其中,图6-35a为晶界处成分的随机涨落形成贫碳γ,图6-35b为贫碳区中形成α相核胚,图6-35c为形成晶核,图6-35d为α晶核和贫碳γ两相界面结构示意图。由于奥氏体和铁素体的晶格常数不等,存在较大的失配度δ,计算得δ=0.216,则相界面应当是半共格,在γ/α相界面上存在位错,如图6-35d所示。由于两相保持K-S关系,晶核呈片状,畸变能较小。(www.xing528.com)

978-7-111-41953-2-Part01-237.jpg

图6-34 贝氏体亚单元在晶界形核-长大

978-7-111-41953-2-Part01-238.jpg

图6-35 贝氏体晶核形成过程示意图

a)晶界处成分的随机涨落形成贫碳γ b)贫碳区中形成α相核胚

c)形成晶核d)α晶核和贫碳γ两相界面结构示意图

在奥氏体的贫碳区中,形成贝氏体铁素体核坯或晶核,不存在长程扩散。在贫碳区内,不存在铁原子的浓度梯度,不符合菲克扩散定律。由此看来,贝氏体铁素体形核也不属于扩散过程。

依据贝氏体铁素体形核时的能量变化计算晶核的临界尺寸及形核功[23],得出贝氏体铁素体的临界晶核尺寸a∗=16.7nm(b=25nm),形核功ΔG∗=2.7×102J/mol。此计算值较为合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