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衬垫组织编织的技巧优化方案

衬垫组织编织的技巧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衬垫组织可在舌针和钩针圆纬机上编织。下面以添纱衬垫组织为例,介绍单面多针道舌针衬垫圆纬机的编织工艺。由于添纱衬垫组织采用面纱、地纱和衬垫纱三根纱线编织,因此编织一个横列需要三个编织系统。平针衬垫组织编织一个横列需两个成圈系统,衬垫纱与地纱可以在第一、二系统或第二、一系统垫入;编织工艺除了少了第二步垫入面纱外,其余过程与添纱衬垫组织相似。

衬垫组织编织的技巧优化方案

衬垫组织可在舌针和钩针圆纬机上编织。由于舌针机生产效率高,调试方便,所以目前在生产中普遍采用。下面以添纱衬垫组织为例,介绍单面多针道舌针衬垫圆纬机的编织工艺。

该机器与普通的单面多针道圆纬机除了在织针三角和沉降片三角的设计上有所差异外,还采用了双片颚的沉降片,如图3-41所示。其中1、2分别是上片颚和下片颚,3、4分别是上片喉和下片喉。由于添纱衬垫组织采用面纱、地纱和衬垫纱三根纱线编织,因此编织一个横列需要三个编织系统。

图3-41 双片颚沉降片

图3-42表示了这类针织机编织添纱衬垫组织时的走针轨迹和成圈过程,织针A、导纱器B、沉降片C、衬垫纱D、面纱E和地纱F的配置如图3-42(1)所示。编织过程如下。

图3-42 添纱衬垫组织的编织过程(www.xing528.com)

1.衬垫纱垫入针前与针后(第一编织系统) 根据垫纱比的要求,部分织针在三角的选择下上升。当衬垫比为1∶2时,则1、4、7、…织针上升,如图3-42(1)实线织针轨迹I中1的位置;其余的织针不上升,如3-42(1)中虚线织针轨迹Ⅱ。织针1、4、7、…上升的高度以及衬垫纱D垫入上升织针I的针前(为了形成悬弧)如图3-42(2)所示。接着,沉降片向针筒中心运动,借助上片喉将衬垫纱纱段推至针后,织针1、4、7、…继续上升,旧线圈和衬垫纱从针钩移到针杆上,如图3-42(3)所示,此时织针1、4、7、…的高度如图3-42(1)中轨迹I上2的位置。当织针1、4、7、…从图3-42(1)中轨迹I上位置1上升至位置2时,其余织针也在上升,从而使衬垫纱纱段处于这些织针的针后(为了形成浮线),其余织针的上升高度如3-42(1)中虚线轨迹所示。

2.垫入面纱(第二编织系统) 两种高度的织针随针筒的回转,在三角的作用下,下降至3-42(1)中轨迹I上3的位置,使面纱E垫入,如图3-42(4)所示。所有的织针继续下降至图3-42(1)中轨迹I上4的位置,织针1、4、7、…上的衬垫纱D脱落在面纱E上,并搁在沉降片的上片颚上,如图3-42(5)所示。

3.垫入地纱并成圈(第三编织系统) 针筒继续回转,所有的织针再次上升至3-42(1)中轨迹I上5的位置,此时面纱E形成的圈弧仍然在针舌上,然后垫入地纱F,如图3-42(6)所示。随着针筒的回转,所有的织针下降至图3-42(1)中轨迹I上6的位置,此时织针、沉降片与三种纱线的相对关系如图3-42(7)所示。当所有织针继续下降至图3-42(1)中轨迹I上7的位置时,织针下降到最低点,针钩将面纱和地纱一起在沉降片的下片颚上穿过旧线圈,形成新线圈,这时衬垫纱就被夹在面纱和地纱之间,如图3-42(8)所示,至此一个横列编织完成。

在成圈过程中,织针和沉降片分别按图3-42(2)~(8)中箭头方向运动。当织针再次从图3-42(8)所示的位置上升,沉降片重新向左运动,这时成圈过程又回到图3-42(2)的位置,继续下一个横列的编织。

按照上述方法编织添纱衬垫组织时,由于衬垫纱脱落在面纱上,即衬垫纱被面纱束缚,因此面纱的线圈长度要大于地纱,这样可以减少衬垫纱在织物正面的露出。一般面纱的线圈长度是地纱的1.1~1.2倍。

平针衬垫组织编织一个横列需两个成圈系统,衬垫纱与地纱可以在第一、二系统或第二、一系统垫入;编织工艺除了少了第二步垫入面纱外,其余过程与添纱衬垫组织相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