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花编织的组织特性

提花编织的组织特性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5-3横条提花组织织物2.芝麻点提花反面芝麻点双面提花组织织物的反面为均匀点状分布的V形线圈,所有纱线在正面按照花型要求出针编织,且无论色纱数多少,织物反面每个横列的线圈均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并呈一隔一排列,其正反面线圈纵密差异随色纱数不同而异。

提花编织的组织特性

(一)单面提花组织

单面提花是在单面组织的基础上只在一个面上形成花型的组织。单面提花又叫浮线提花或虚线提花,织物背面不选针,有单色、双色、多色等不同效果。由平针线圈和浮线组成。有均匀和不均匀两种结构形式。

在单面提花织物中,连续浮线的次数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4~5针。浮线过长将会改变垫纱的角度,可能使纱线垫不到针钩里去;织物反面浮线过长也容易引起勾丝和断纱,从而影响服用。因此,花纹较大时,可以在长浮线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间隔编织集圈线圈,以保证垫纱的可靠和减少浮线的长度,而集圈线圈也不会影响到织物的花纹效应,但织物的平整度受到影响。

单面提花的主要特性是正面可以形成色彩图案或凹凸花型,如图3-5-1所示为一单面均匀提花织物正反面效果图、织物实物图与制板图。不均匀提花组织较多采用单色纱线,在该种织物中,因拉长线圈在连续不编织后被抽紧,使编织的平针线圈凸出,从而使织物表面形成凹凸绉皱效应。线圈拉长的程度与连续不编织(即不脱圈)的次数有关。通常用“线圈指数”来表示编织过程中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的次数,线圈指数愈大,一般线圈越大,凹凸效应愈明显。如果拉长线圈按花纹要求配置在平针线圈中,就可得到不同效应的凹凸花纹。编织时,织物的牵拉张力和纱线张力应较小而均匀,否则易产生破洞,同时某一针上连续不编织的次数也不能太多。一单色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如图3-5-2所示。

(二)双面提花组织

图3-5-1 单面均匀提花织物实物图与制板图

图3-5-2 单色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是在双面组织的基础上,可在一个面上也可在两个面上形成花型的组织。在实际生产中,大多采用在织物的正面按照花纹要求提花,作为效应面,另一面不提花的为工艺反面。按照反面效果的不同可以将双面提花分为横条提花,纵条提花,芝麻点提花,空气层提花,天竺提花等类别。双面提花组织织物厚度厚、弹性好、强度高、织物挺括、不卷边、花型清晰、脱散性小,并可形成各种色彩图案与凹凸花纹效应。

1.横条提花

反面横条双面提花织物的反面为单色横条循环,所有纱线在正面按照花型要求出针编织,在反面编织时,后针床全部出针,一种色纱编织一个线圈横列,这种提花织物正反面线圈的高度有差别,色纱数愈多,正反面纵密的差异就愈大,从而会影响正面花纹的清晰度及牢度。因此,设计与编织横条反面双面提花组织时,色纱数不宜过多,一般2或3色为宜。图3-5-3所示为一横条提花组织织物。

图3-5-3 横条提花组织织物

2.芝麻点提花(www.xing528.com)

反面芝麻点双面提花组织织物的反面为均匀点状分布的V形线圈,所有纱线在正面按照花型要求出针编织,且无论色纱数多少,织物反面每个横列的线圈均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并呈一隔一排列,其正反面线圈纵密差异随色纱数不同而异。当色纱数为2时,正反面线圈纵密比为1∶1;色纱数为3时,正反面线圈纵密比为2∶3。在该组织中,因两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反面线圈横列,因此正反面纵向密度差异较小。由于织物反面不同色纱线圈分布均匀,减弱了“露底”的现象。图3-5-4所示为一芝麻点提花组织织物。

图3-5-4 芝麻点提花组织织物

3.空气层提花

空气层双面提花织物两面均按照花纹要求选针编织,通常前后针床选针互补,即前针床选针编织时,后针床不编织;前针床不编织处,后针床编织。当编织两色提花时,正反面花型相同但颜色相反,形成正反面颜色互补的色彩效应。图3-5-5所示为一空气层提花组织织物。

4.天竺提花

天竺提花即反面抽针空气层双面提花组织,根据后床抽针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1×1天竺,1×2天竺,1×3天竺等。图3-5-6所示为一天竺提花组织织物。

5.变化提花组织

提花组织的设计可以结合组织变化进行,抽针变化双面提花组织是在反面芝麻点双面提花组织的基础上,利用局部抽针形成具有局部凹凸条效果的织物组织。图3-5-7所示为一变化提花组织织物。

图3-5-5 空气层提花组织织物

图3-5-6 天竺提花组织织物

图3-5-7 变化提花组织织物实物图与制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