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软交换技术的概念及应用场景介绍

软交换技术的概念及应用场景介绍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实际上,软交换技术是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或一个新的概念。媒体网关控制器就是软交换的前身。进一步又有人提出了呼叫服务器以及软交换的概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固定网络如此,移动软交换设备技术要求和设备规范的送审稿也已完成,主要针对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鉴权等方面特征进行了相应的扩展。

软交换技术的概念及应用场景介绍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实现了基于IP协议的程控交换机功能(简称IP 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程控交换机(PBX)。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人类通信内容实际上是一种组合的多媒体,它包括语音、数据、视频与音频组合的多媒体。长期以来,这3类通信业务分别由不同的传输网来承载和疏通。电话网承载和疏通语音业务,数据网承载和疏通数据业务,有线电视与电信网现在都承载和疏通视频与音频业务。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在一个公共的分组网络中承载语音、数据,多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认同。在这样的业务驱动和网络融合的趋势下,诞生了下一代网络(NGN)模型,实现在分组网络中,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有效承载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www.xing528.com)

实际上,软交换技术是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或一个新的概念。在IP电话网中,考虑到网关功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效性,提出了分解的网关功能的概念,即将IP电话网关分解为媒体网关、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每一功能实体完成一定的功能。其中,媒体网关控制器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功能,而媒体流的传送和转换由在媒体网关控制器控制下的媒体网关来完成。媒体网关控制器就是软交换的前身。后来在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的相关文档中,又有人提出呼叫代理的概念,呼叫代理实际上也就是媒体网关控制器。进一步又有人提出了呼叫服务器以及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将呼叫代理的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除了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外,还可以提供计费、认证、路由、资源管理和分配、协议处理等功能。

早在2001年,我国原信息产业部(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印发了通信标准体系参考性技术文件YDC003-2001《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明确规范了软交换在网络中的位置,功能要求、业务要求、操作维护和网管要求、协议和接口要求,计费要求和性能指标,并规定了与IP电话及智能网的互通要求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固定网络如此,移动软交换设备技术要求和设备规范的送审稿也已完成,主要针对软交换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鉴权等方面特征进行了相应的扩展。不难看出,在分组交换日益普遍的情况下,软交换技术无论在固定网络还是移动网络的发展和融合当中,作为网络的核心技术,发挥着重要的黏合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