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路纵断面图的制作及数据表排列方法

道路纵断面图的制作及数据表排列方法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断面图包括高程标尺、图样和测设数据表三部分内容。道路纵断面图主要表达道路的纵向设计线形及沿线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测设数据表宜按图12-13的顺序排列,表格可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和不同道路等级的要求而增减,纵断面图中的距离与高程宜按不同比例绘制。在纵断面图中示出的填挖高度仅表示该处中线位置的填挖高度,填挖工程量还要结合横断面图才能进行计算。

道路纵断面图的制作及数据表排列方法

1.道路纵断面图的图示内容与方法

道路纵断面图是假想用铅垂面沿道路中心线剖切,然后展开成平行于投影面的平面,向投影面作正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纵断面图包括高程标尺、图样和测设数据表三部分内容。

道路纵断面图主要表达道路的纵向设计线形及沿线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

2.道路纵断面图制图的相关规定

(1)纵断面图的图样应布置在图幅上部。测设数据应采用表格形式布置在图幅下部。高程标尺应布置在测设数据表的上方左侧(图12-13)。

测设数据表宜按图12-13的顺序排列,表格可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和不同道路等级的要求而增减,纵断面图中的距离与高程宜按不同比例绘制。

图12-13 纵断面图的布置

(2)道路设计线应采用粗实线表示;原地面线应采用细实线表示;地下水水位线应采用细双点画线及水位符号表示;地下水水位测点可仅用水位符号表示(图12-14)。

图12-14 道路设计线、原地面线、地下水位线的标注

(3)当道路短链时,道路设计线应在相应桩号处断开,并按图12-15(a)标注。道路局部改线发生长链时,为利用已绘制的纵断面图,当高差较大时,宜按图12-15(b)标注;当高差较小时,宜按图12-15(c)标注。长链较长而不能利用原纵断面图时,应另绘制长链部分的纵断面图。

图12-15 断链的标注

(4)当道路坡度发生变化时,变坡点应用直径为2mm中粗线圆圈表示;切线应采用细虚线表示;竖曲线应采用粗实线表示。标注竖曲线的竖直细实线应对准变坡点所在桩号,线左侧标注桩号;线右侧标注变坡点高程。水平细实线两端应对准竖曲线的始、终点。两端的短竖直细实线在水平线之上为凹曲线;反之为凸曲线。竖曲线要素(半径R、切线长T、外矩E)的数值均应标注在水平细实线上方,如图12-16(a)所示。竖曲线标注也可布置在测设数据表内,此时,变坡点的位置应在坡度、距离栏内示出,如图12-16(b)所示。

图12-16 竖曲线的标注

(a)竖曲线标注在水平细实线上方;(b)竖曲线标注在测设数据表内

(5)道路沿线的构造物、交叉口,可在道路设计线的上方,用竖直引出线标注。竖直引出线应对准构造物或交叉口中心位置。线左侧标注桩号,水平线上方标注构造物名称、规格、交叉口名称(图12-17)。

(6)水准点宜按图12-18标注。竖直引出线应对准水准点桩号,线左侧标注桩号,水平线上方标注编号及高程;线下方标注水准点的位置。

图12-17 沿线构造及交叉口标注

图12-18 水准点的标注

(7)盲沟和边沟底线应分别采用中粗虚线和中粗长虚线表示。变坡点、距离、坡度宜按图12-19标注,变坡点用直径1~2mm的圆圈表示。

图12-19 盲沟与边沟底线的标注

(8)在纵断面图中可根据需要绘制地质柱状图,并表示出岩土图例或代号。各地层高程应与高程标尺对应。(www.xing528.com)

探坑应按宽为0.5 cm、深为1∶100的比例绘制,在图样上标注高程及土壤类别图例。

钻孔可按宽0.2 cm绘制,仅标注编号及深度,深度过长时可采用折断线示出。

(9)纵断面图中,给水排水管涵应标注规格及管内底的高程。地下管线横断面应采用相应图例。无图例时可自拟图例,并应在图纸中说明。

(10)在测设数据表中,设计高程、地面高程、填高、挖深的数值应对准其桩号,单位以米计。

图12-20 里程桩号的标注

(11)里程桩号应由左向右排列,应将所有固定桩及加桩桩号示出。桩号数值的字底应与所表示桩号位置对齐。整千米桩应标注“K”,其余桩号的千米数可省略(图12-20)。

(12)在测设数据表中的平曲线栏中,道路左、右转弯应分别用凹、凸折线表示。当不设缓和曲线段时,按图12-21(a)标注;当设缓和曲线段时,按图12-21(b)标注。在曲线的一侧标注交点编号、桩号、偏角、半径、曲线长。

图12-21 平曲线的标注

3.道路纵断面图识读

在纵断面图中包含大量信息,在读图中,应注意判读以下数据:

(1)里程桩号。里程桩号栏按图示比例标有里程桩位、百米桩位、变坡点桩位、平曲线和竖曲线各要素桩位以及各桩之间插入的整数桩位。一般施工图设计纵断面图中插入整数桩位后相邻桩的间距不大于20 m;数据K××,表示整千米数,如K56表示该处里程为56 km;100、200等为百米桩,变坡点桩、曲线要素桩大多为非整数桩。

(2)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高挖深。纵坐标为高程,标出的范围以能表达出地面标高的起伏为度;将测量得到的各中线桩点原地面高程与里程桩号对应,点绘在坐标系中,连接各点即得出地面线;将按设计纵坡计算出的各桩号设计高程与里程桩号对应,点绘于坐标系中,连接各点得出道路的设计线;并将地面高程和设计高程值列于与桩号对应的图幅下方表中;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上的路段为填方路段,每一桩号的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差即填筑高度,即图幅下方表中的填(高)栏中之值;地面线在设计线以上的路段为挖方路段,每一桩号的地面高程减设计高程之值即挖深值,在挖(深)栏中表示。在纵断面图中示出的填挖高度仅表示该处中线位置的填挖高度,填挖工程量还要结合横断面图才能进行计算。

(3)坡度、坡长。坡度、坡长栏中的值是纵坡设计(拉坡)的最终结果值。在纵坡设计中,通常将变坡点设置在直线段的整桩号上,故坡长一般为整数;在图幅下方表中的坡长、坡度栏中,沿道路前进方向向上倾斜的斜线段表示上坡、向下倾斜的斜线段表示下坡;在斜线段的上方示出的值是坡度值(百分数表示,下坡为负),斜线段下方示出的值为坡长值(单位为米)。

(4)平曲线。平曲线栏中示出的是平曲线设置情况,沿路线前进方向向左(表示左偏)或向右(表示右偏)的台阶垂直短线仅次于曲线起点和终点,并用文字标出了该曲线的交点编号(如JD119)、平曲线半径(如R=1 200)、曲线长(如L=190)。

(5)土壤地质概况。图幅下方土壤地质概况栏中分段示出了道路沿线的土壤地质概况。

(6)竖曲线。在纵断面图上用两端带竖直短线的水平线表示竖曲线,竖直短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表示凹竖曲线,竖直短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表示凸竖曲线;竖直短线分别与竖曲线起点和终点对齐,并标出R(竖曲线半径)、T(竖曲线切线长)、E(竖曲线外距);在工程量计算中,会涉及竖曲线的里程桩号、设计高程、地面高程。

(7)结构物。在纵断面图上用竖直线段标示出桥梁涵洞的位置;在竖直线段左边标出结构物的结构形式、跨(孔)径、跨(孔)数,如“6~30 m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表示设置有6跨,每跨30 m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在竖直线段右边示出的,如K66+180,表示该结构物的中心桩号为K66+180;有隧道时,标出隧道的进、出口位置、里程桩号、隧道名称。

(8)长、短链。若路线存在长链或短链的情况,在纵断面图中的相应桩点也要标出长链、短链的数据。

4.道路纵断面图识图示例

下面以图12-22所示的路面纵断面图为例,介绍阅读道路纵断面图的方法。

从图12-22可以看出:

(1)图样部分。图中水平方向表示长度,竖直方向表示高程。图中不规则的细折线表示设计路中心线的地面线,由一系列中心桩的地面高程依次连接而成。图中粗实线表示路线纵向设计线。由地面线和设计线可以确定填挖方地段和填挖高度。在设计线纵坡变更处设置竖曲线,用“”符号表示,并在其上标注竖曲线(半径R=22 000,切线长T=139和外距E=0.44)。

另外,图中沿线标有四个圆管涵,并标出了其里程桩号。

(2)资料表部分。资料表与图样上下竖直对正布置,列有地质概况、设计高程、地面高程、坡度/距离、里程桩号、直线及平曲线等栏。即资料表中的序号顺次为1~6栏(如在路线纵断面图中第1页图纸中,同时列出各栏的序号和标题,故在后面的各页中可只列序号)。从图中的坡度和距离栏中可看出,在K50+120处有变坡点,设凸形曲线;从直线及平曲线栏中可看出该路段的平曲线,表示出它具有右偏角的圆曲线,并标出交角点编号(JD16)、圆曲线半径(R=2 500)和偏角角度值(α=22°14′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