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测定片剂的溶出度?

如何测定片剂的溶出度?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讲,溶出度或释放度的限度要求根据体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制定。普通片剂的溶出度应不小于80%。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如何测定片剂的溶出度?

一、概述

溶出度是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普通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制剂中也称释放度。药物只有固体制剂中的活性成分溶解之后,才能为机体吸收。溶出度试验能有效地区分同一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是控制固体制剂内在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对于溶出度与释放度未提出明确限度要求,但要求缓控释制剂至少取3个点。一般来讲,溶出度或释放度的限度要求根据体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制定。普通片剂的溶出度应不小于80%。

《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通则(0931)收载了五种检测方法。

1.第一法(篮法)采用溶出度测定仪(图10-6),其主要部件有转篮、溶出杯、篮轴及仪器组成。

图10-6 溶出度测定仪

(1)转篮:分别由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或其他惰性材料制成,不影响被测物质的测定。其形状与尺寸如图10-7(a)。篮体A由方孔筛网[丝径为(0.28±0.03)mm,网孔为(0.40±0.04)mm]制成,呈圆柱形,转篮内径为(20.2±1.0)mm,上下两端都有封边。篮轴B的直径为(9.75±0.35)mm,轴的末端连一圆盘,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一通气孔[孔径为(2.0±0.5)mm];盖边系两层,上层直径与转篮外径相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相同;盖上的3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角。

(2)溶出杯:为一般硬质玻璃或其他惰性材料制成的1000 mL半球形。

杯状容器,内径为(102±4)mm(圆柱部分内径最大值和内径最小值之差不得大于0.5 mm),高为(185±25)mm;溶出杯配有适宜的盖子,盖子上有适当的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其他孔供取样或测量温度用。溶出杯置恒温水浴或其他适当的加热装置中。

(3)篮轴:与电机相连,有速度调节装置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使篮轴的转速在各品种项下规定转速的±4%范围之内。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衡,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震动(包括装置所处的环境)。转篮旋转时,篮轴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离均不得大于2 mm,转篮下缘的摆动幅度不得偏离轴心1.0 mm。

(4)仪器:一般配有6套以上测定装置。

图10-7 溶出度测定仪转篮及搅拌桨示意图

2.第二法(桨法)除将转篮换成搅拌桨外,其他装置和要求与第一法相同。搅拌桨的下端及桨叶部分可涂适当的惰性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其形状尺寸如图10-7(b)所示。桨杆对称度(即桨轴左侧距桨叶左边缘距离与桨轴右侧距桨叶右侧边缘距离之差)不得超过0.5 mm,桨轴和桨叶垂直度90°±0.2°;桨杆旋转时,桨轴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差均不得大于2 mm;搅拌桨旋转时A、B两点的摆动幅度不得超过0.5 mm。

3.第三法(小杯法)

(1)搅拌桨:形状尺寸如图10-8所示。桨杆上部分直径为(9.75±0.35)mm,桨杆下部分直径为(6.0±0.2)mm;桨杆对称度(及桨轴左侧距桨叶左边缘距离与桨轴右侧距桨叶右边缘距离之差)不得超过0.5 mm,桨轴和桨叶垂直度90°±0.2°;桨杆旋转时,桨轴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差均不得大于2 mm;搅拌桨旋转时,A、B两点的摆动幅度不得超过0.5 mm。

(2)溶出杯:一般由硬质玻璃或其他惰性材料制成的底部为半球形的250 mL杯状容器,其形状尺寸如图10-9所示。内径为(62±3)mm(圆柱部分内径最大值和内径最小值之差不得大于0.5 mm),高为(126±6)mm,其他要求同第一法。

(3)桨杆:与电机相连,转速应在各品种项下规定转速的±4%范围之内。其他要求同第二法。

图10-8 小杯法搅拌桨装置

图10-9 小杯法溶出杯装置

4.第四法(桨碟法)

方法1:搅拌桨、溶出杯按第二法,溶出杯中放入用于放置贴片的不锈钢网碟(图10-10)。网碟装置见图10-11。

图10-10 桨碟法方法1装置

图10-11 桨碟法方法1网碟装置

方法2:除将方法1的网碟换成图10-12所示的网碟外,其他装置和要求与方法1相同。

5.第五法(转筒法)溶出杯按第二法(桨法),但搅拌桨另有不锈钢转筒装置替代。组成搅拌装置的杆和转筒均由不锈钢制成,应不影响被测物质的测定,其规格尺寸见图10-13。

图10-12 桨碟法方法2装置(www.xing528.com)

图10-13 转筒法搅拌装置

二、实训药品与器材

药品:对乙酰氨基酚片(0.5g)、0.4g/L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等。

器材:溶出度测定仪、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微孔滤膜、量瓶、水浴锅等。

三、实训内容与结果

(一)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

1.测定比较值A*(吸收度)取对乙酰氨基酚片20片,精密称定,计算平均片重。将药片研细,再精密称取相当于平均片重的量,置于1000 mL量瓶中,加入溶剂(稀盐酸24 mL加水至1000 mL)适量,振摇,移置37℃水浴加热使溶解完全,冷至室温,加溶剂至刻度,摇匀,取溶液5 mL用0.8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1 mL,加0.4 g/L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50 mL,摇匀,以氢氧化钠溶液为参比,于紫外分光光度计257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作为比较值。

2.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 以稀盐酸24 mL加水至1000 mL为溶剂,注入每个操作容器中,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调转速为每分钟100转。取对乙酰氨基酚6片,分别投入6个转篮中,将转篮降入容器中,立即开始计时,经30 min时,取溶液5 mL,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 mL,加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50 mL,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8H9NO2吸收系数)为715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3.溶出速度测定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溶出度测定方法中的转篮法测定。

(二)实验结果

1.普通制剂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

(1)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Q)。

(2)6片中,如有1~2片低于Q,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3)6片中,如有1~2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时,应另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有1~3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2.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结果

(1)比较值测定结果

=_____ A*=____________

(2)实验数据及其计算

将6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结果填入下表中。

3.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速度测定结果

四、注意事项

(1)每次开机前,应将水浴箱中水加至水线,开机后水应循环,如水不循环,通常是胶管中空气阻塞造成的,只要将空气排掉即可。

(2)样液用微孔滤膜过滤,应注意滤膜安装是否紧密正确,若滤膜安装不严密或有破损,则直接影响测定数据的正确性。

(3)溶出杯内介质的温度是通过外面的水浴箱控制的,水浴箱内应加入蒸馏水,不宜用自来水,以免长期使用腐蚀温控零件。最好用仪器本身的加热器升温,若直接注入热水时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使塑料部件变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