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质流量对DSG系统稳定运转的影响分析

工质流量对DSG系统稳定运转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质流量从0.72~2.50kg/s变化时,直通模式槽式DSG系统喷水减温器前后工质的质量含汽率如图7.8所示。图7.8喷水减温器前后工质质量含汽率随工质流量变化曲线图7.9工质流量变化时不同状态工质占DSG槽式集热器管长比例图7.10相变点在DSG槽式集热器中的位置随工质流量变化曲线图7.7~图7.10表明,为了保证DSG槽式集热器正常运行时出口工质为干蒸汽,且出口工质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工质流量需要设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且工质流量的可选范围比较小。

工质流量对DSG系统稳定运转的影响分析

图7.7 DSG槽式集热器出口工质温度和工质压力随工质流量变化曲线

工质流量从0.72~2.50kg/s变化时,直通模式槽式DSG系统集热器出口工质温度和工质压力的变化如图7.7所示。从图7.7可知,工质流量从0.72~1.50kg/s变化时,集热器出口工质温度和压力均下降得比较快,此时DSG槽式集热器出口为过热蒸汽。而工质流量在约1.50~2.50kg/s时,DSG槽式集热器出口工质温度和工质压力均趋于平稳,此时DSG槽式集热器出口为两相流。

工质流量从0.72~2.50kg/s变化时,直通模式槽式DSG系统喷水减温器前后工质的质量含汽率如图7.8所示。当工质流量不大于1.10kg/s时,喷水减温器前后工质质量含汽率都为1.0,这说明工质流量在该范围内时,喷水减温器前后工质均为过热蒸汽;当工质流量大于1.10kg/s时,喷水减温器前后工质质量含汽率均小于1.0,这说明工质流量在该范围内时,喷水减温器前后工质均为汽水两相流。图7.8说明,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本算例数据时,工质流量不应大于1.10kg/s。

集热器热水区、两相区以及干蒸汽区分别占集热器管长比例随工质流量的变化如图7.9所示。由图7.9可知,在工质流量不断增加时,干蒸汽区长度不断减小,并在质量到达某一阈值(这里约为1.50kg/s)后干蒸汽区长度变为0;在工质流量不断增加时,两相区长度先增大,然后在干蒸汽区长度变为0后两相区长度逐渐减小;在工质流量不断增加时,DSG槽式集热器的热水区长度不断增加。

工质流量从0.72~2.50kg/s变化时,直通模式槽式DSG系统中集热器内工质的相变点如图7.10所示。当工质流量从0.72kg/s增大至1.50kg/s时,集热器内工质质量含汽率为0和质量含汽率为1的相变点均向集热器的末端移动,且工质质量含汽率为1的相变点移动得更快。这说明工质流量在此范围内逐渐增大时,集热器内热水区和两相区均增大,而且两相区增大得更多;当工质流量从1.50kg/s增大至2.50kg/s时,集热器内工质质量含汽率为1的相变点位于集热器末端,工质质量含汽率为0的相变点逐渐增大,即集热器出口工质为两相流,且集热器内热水区增长,两相区缩短。

(www.xing528.com)

图7.8 喷水减温器前后工质质量含汽率随工质流量变化曲线

图7.9 工质流量变化时不同状态工质占DSG槽式集热器管长比例

图7.10 相变点在DSG槽式集热器中的位置随工质流量变化曲线(x为质量含汽率)

图7.7~图7.10表明,为了保证DSG槽式集热器正常运行时出口工质为干蒸汽,且出口工质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工质流量需要设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且工质流量的可选范围比较小。如在本书数据条件下,工质流量的可选范围大致在0.72~1.10kg/s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