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用4台GPS接收机观测,网形布设成边连式。表14.2GPS测量成果2.实例2某综合项目工程位于城郊,占地66.7km2多,属两山夹一沟地形,山地面积约占2/3。考虑到工程复杂,工期较紧,测区通视困难,地形起伏大等因素,决定采用GPS测量。图14.10某综合工程控制网示意图外业实施根据GPS测量特点及工程区域情况,选点后,埋设标志,按照GPS作业调度表的安排进行观测,采取静态相对定位,卫星高度角15°,时段长度45min,采样间隔10s。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1.实例1

市政工程位于武汉古田二路的汉正都市工业园,属于一个比较方方正正的地形,由于工业园里有很多树,而且通视比较困难,工期比较急,考虑种种因素,决定采用GPS测量。

(1)技术设计

依据相应的规范和工程测量合同有关要求,结合工程需要和测区情况采用二级网,网形如图14.9所示,控制网共6个点,其中联测已知平面控制点2个,舵落口(DLK),汉西(HX)。采用4台GPS接收机观测,网形布设成边连式。根据GPS卫星的可见预报图和几何图形强度(空间位置因子PDOP),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卫星多于4颗,且分布均匀,PDOP值小于6),编排作业调度表。

(2)外业实施

图14.9 汉正都市工业园GPS网示意图

考虑GPS测量的特点,并顾及后续的测量工作,进行选点,并埋设标志。根据GPS作业调度表的安排进行观测,采取静态模式定位,卫星高度角不小于15°,时段长度45min,采样间隔10s。在4个点上同时安置4台接收机天线(对中、整平、定向),量取天线高,测量气象数据,开机观察,当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时,按接收机的提示输入相关数据,则接收机自动记录,观测者填写测量手簿。

(3)数据处理

GPS网数据处理分为基线解算和网平差两个阶段,基线解算采用随机软件,网平差采用武测宝威GPSAdj3.0软件完成。经基线解算、质量检核、外业重测和网平差后,得到GPS控制点的二维坐标及基线长度和方位角见表14.2,其各项精度指标符合技术设计要求。

表14.2 GPS测量成果

(www.xing528.com)

2.实例2

某综合项目工程位于城郊,占地66.7km2多,属两山夹一沟地形,山地面积约占2/3。最高处约90m。山上树木茂盛,地形复杂,通视困难,行走不便。为了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需建立首级控制网。考虑到工程复杂,工期较紧,测区通视困难,地形起伏大等因素,决定采用GPS测量。

(1)技术设计

根据相应规范、工程需要和测区情况,选择城市或工程二级GPS网作为测区首级控制网。要求平均边长小于1k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10000,GPS接收机标称精度的固定误差a≤15mm,比例误差系数b≤20×10-6。设计基准和网形如图14.10所示,控制网共12个点,其中联测已知平面控制点2个(112,113),高程控制点5个(112,113,105,109,110,其高程由四等水准测得)。采用3台GPS接收机观测,网形布设成边连式。根据GPS卫星的可见预报图和几何图形强度(空间位置因子PDOP),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卫星多于4颗,且分布均匀,PDOP值小于6),并编排作业调度表。

图14.10 某综合工程控制网示意图

(2)外业实施

根据GPS测量特点及工程区域情况,选点后,埋设标志,按照GPS作业调度表的安排进行观测,采取静态相对定位,卫星高度角15°,时段长度45min,采样间隔10s。在3个点上同时安置3台接收机天线(对中、整平、定向),量取天线高,测量气象数据,开机观察,当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时,按接收机的提示输入相关数据,则接收机自动记录,观测者填写测量手簿。

(3)数据处理

GPS网数据处理分为基线解算和网平差两个阶段,采用随机软件完成。经基线解算、质量检核、外业重测和网平差后,得到GPS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表14.3),其各项精度指标符合技术设计要求。

表14.3 GPS测量成果表 单位: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