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释电性:温度变化引发极化改变

热释电性:温度变化引发极化改变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由于温度变化而使极化改变的现象称热释电效应,其性质称为热释电性。因此,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是不可能有热释电性的,这一点与压电体的结构要求是一样的。

热释电性:温度变化引发极化改变

一些晶体除了由于机械应力作用引起压电效应外,还可以由于温度作用而使其电极化强度变化,这就是热释电性,亦称热电性。

1.热释电现象

将一块电气石(化学组成为(Na,Ca)(Mg,Fe)3B3A16Si6(O,OH,F)31)在均匀加热它的同时,让一束硫磺粉和铅丹粉经过筛孔喷向这个晶体,结果会发现,晶体一端出现黄色,另一端变为红色。这就是坤特法显示的天然矿物晶体电气石的热释电性实验。实验表明,如果电气石不是在加热过程中,喷粉实验不会出两种颜色的。现在已经认识到,电气石是三方晶系3m点群。结构上只有惟一的三次(旋)转轴,具有自发极化。没有加热时,它们的自发极化电偶极矩完全被吸附的空气中的电荷屏蔽掉了。但在加热时,由于温度变化,使自发极化改变,则屏蔽电荷失去平衡。因此,晶体一端的正电荷吸引硫磺粉显黄色,另一端吸引铅丹粉显红色。这种由于温度变化而使极化改变的现象称热释电效应,其性质称为热释电性。

2.热释电效应产生的条件

热释电效应研究表明,具有热释电效应的晶体一定是具有自发极化(固有极化)的晶体,在结构上应具有极性轴,简称极轴。所谓极轴,就是晶体惟一的轴,在该轴二端往往具有不同性质,且采用对称操作不能与其他晶向重合的方向,谓之极轴。因此,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是不可能有热释电性的,这一点与压电体的结构要求是一样的。但具有压电性的晶体不一定有热释电性。原因可以从二者产生的条件来分析:当压电效应发生时,机械应力引起正、负电荷的重心产生相对位移,而且一般说不同方向上位移大小是不相等的,因而出现净电偶极矩。而当温度变化时,晶体受热的膨胀却在各方向同时发生,并且在对称方向上必定有相等的膨胀系数,也就是说在这些方向上所引起的正、负电荷重心的相对位移也是相等的,也就是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现状并没有因为温度变化而改变,所以没有热释电现象。

表征材料热释电性的主要参量是热释电常量p,其定义为

978-7-111-39868-4-Chapter06-117.jpg

式中,Ps为自发极化强度;T为热力学温度。(www.xing528.com)

3.铁电性、压电性、热释电性之间的关系

至此,已经介绍了一般电介质、具有压电性的电介质(压电体)、具体热释电性的电介质(热电体)、具有铁电性的电介质(铁电体),它们存在的宏观条件如表6-3所示。它们的关系如图6-30所示。从此图可见,铁电体一定是压电体和热释电体。在居里温度以上,有些铁电体已无铁电性,但其顺电体仍无对称中心,故仍有压电性,如磷酸二氢钾。有些顺电相如钛酸钡是有对称中心的,故在居里温度以上既无铁电性也无压电性,总之,与它们的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表6-3 一般电介质、压电体、热电体、铁电体存在的宏观条件

978-7-111-39868-4-Chapter06-118.jpg

注:有学者认为,铁电体不一定有完整的电滞回线,只要在外电场作用下自发偶极矩可改变方向即可。

978-7-111-39868-4-Chapter06-119.jpg

图6-30 一般电介质、压电体、热电体、铁电体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