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要部件分析:微波检测装置

主要部件分析:微波检测装置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很多微波检测场合,它们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图4.4-11 微波传输线同轴线是由同心的内导体和外导体组成,有软硬两类。否则,在微波传感器远离试件表面时,从同轴线或波导管末端开口发射出来的微波波束将会发散,使指向性下降,探测性能也要降低。

主要部件分析:微波检测装置

1.微波信号源

在微波检测技术的发展中,作为微波源的器件,主要包括微波真空器件和固态器件两大类,它们在应用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微波真空器件,包括反射速调管(Klystron)、行波管(TWT)、回波振荡管(BWO)等,其主要特点是:能覆盖的工作频率比较宽,约在5~270GHz;输出的功率也比较大,连续波功率高达1~3kW,峰值功率可达5MW(1GHz时)。但由于它们的自身尺寸较大或供电系统笨重复杂,在很多无损检测场合的应用中受到了限制。目前,固态器件中,如冲击雪崩渡越时间(IMPATT)二极管,输出功率已达几十瓦或者更大;耿氏(Gumn)体效应二极管,在8mm波段,连续波输出功率可达100mW以上,并具有更低的噪声电平。这类固态器件,其工作频率已扩展到3mm波段,输出功率也在几十毫瓦左右。在很多微波检测场合,它们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

2.微波传输线

微波传输线是用于微波能量的传送,有同轴线波导管和微带线等几种形式。

978-7-111-35953-1-Part04-207.jpg

图4.4-11 微波传输线

同轴线是由同心的内导体和外导体组成,有软硬两类。表4.4-8列出国产SYV和SWV系列同轴电缆参数。

表4.4-8 国产同轴射频电缆参数

978-7-111-35953-1-Part04-208.jpg

波导管是传输微波的最常用的传输线。不同尺寸的波导只能传输工作频率比其截止频率高的电磁波。常用矩形波导参数见表4.4-9。

表4.4-9 常用矩形波导参数

978-7-111-35953-1-Part04-209.jpg

近年来,微带线有逐步取代波导管之势。尽管目前还存在泄漏等问题,但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在航空、航天的微波检测系统中必将获得广泛的应用。

3.微波传感器

(1)天线的作用微波传感器,亦称微波天线。它担任两个任务:①向试件发送微波能量;②接收由试件透射、反射或散射回来的能量。若两者用一个天线,既发射又接收,则为单天线系统;若两者用两个天线,分别用于发射与接收,则为双天线系统。(www.xing528.com)

(2)天线的基本类型微波技术所用的天线类型:基本上分为两类:①辐射型天线:用于雷达、遥感等远场探测;②传输型天线:常用于微波测量和无损检测。微波技术在发展初期,在近程应用中也借用过辐射型天线。近年来在近场检测时,多用传输型天线,在近场可有较好的指向性,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力。

(3)常用的传输型天线

1)末端开口的同轴线或波导管。此类传感器,多用在微波传感器贴近试件表面的情况下,才有较好的指向性。否则,在微波传感器远离试件表面时,从同轴线或波导管末端开口发射出来的微波波束将会发散,使指向性下降,探测性能也要降低。

2)介质天线。此类传感器,将两端为尖顶或楔形的介质棒装在波导管上,两端渐变的形状是为了分别与波导管和与空间上实现阻抗匹配,可在近场检测时有比较好的指向性。介质天线示意图如图4.4-12所示。

978-7-111-35953-1-Part04-210.jpg

图4.4-12 介质天线示意图

3)微带边缘场的谐振传感。微波谐振传感器的示意图如图4.4-13所示,由边缘场的等效电路构成谐振器

此类传感器应用谐振法,可对被测试件表面实行超高分辨力的检测,空间分辨力可达微米数量级

978-7-111-35953-1-Part04-211.jpg

图4.4-13 微波谐振传感器

4)合成孔径天线。为了提高微波天线的空间分辨力,除了要求天线自身的指向性之外,还可采用两个或多个天线组合,以合成孔径的方式,来提高天线组合的空间分辨力。图4.4-14为双天线合成孔径组合的天线指向性示意图。

978-7-111-35953-1-Part04-212.jpg

图4.4-14 天线合成孔径原理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