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轴承钢化学成分分析

轴承钢化学成分分析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我国的GCr15和苏联的ЩX15、美国的SAE 52100、瑞典的SKF3、英国的E.N.31等,其化学成分都很相近。在同样的硬度时,马氏体加均匀细粒状碳化物的组织比单纯马氏体组织耐磨性高,所以轴承钢的碳含量应选择在过共析的范围。所以,轴承钢的含铬量宜在0.50%~165%之间。因此,GCr9SiMn常用于代替GCr15,大截面滚动轴承零件采用GCr15SiMn。铜易引起时效硬化,影响轴承的精度。轴承钢中,含镍量不得大于0.30%,含铜量不得大于0.25%,铜和镍的总含量不得大于0.50%。

轴承钢化学成分分析

自1901年起,世界各国就采用高碳铬钢(含碳1.0%左右,含铬0.50%~1.65%)来制造滚动轴承,一直沿用到现在。例如,我国的GCr15和苏联的ЩX15、美国的SAE 52100、瑞典的SKF3、英国的E.N.31等,其化学成分都很相近。

轴承钢中含碳为0.90%~1.15%,属于过共析钢。在淬火、低温回火后可以得到很高的强度和硬度。其组织为隐针状马氏体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碳化物。在同样的硬度时,马氏体加均匀细粒状碳化物的组织比单纯马氏体组织耐磨性高,所以轴承钢的碳含量应选择在过共析的范围。当然,过高的含碳量会增大钢的脆性,也是不适宜的。

铬 铬是一种形成碳化物的元素。在室温平衡状态,铬与碳形成(Fe,Cr)3C型碳化物。退火时,这种碳化物集聚的倾向性较无铬的碳化物为小。因此,铬的加入能使碳化物细化,并使其在钢中分布均匀;经淬火、低温回火后,可提高钢的耐磨性、强度、硬度、弹性极限和屈服点。同时,铬能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淬透性。按YB 9—1959,GCr6、GCr9、GCr15含铬量不同,使用尺寸也不同。但是,含铬量过高(在1.65%以上时),会促使残余奥氏体量增加,使钢的硬度减小;并且不易获得均匀的组织,影响钢的韧性。所以,轴承钢的含铬量宜在0.50%~165%之间。

铬与碳形成的(Fe,Cr)3C型碳化物,在900℃以上才能全部溶解。在一般正常淬火温度,溶解到奥氏体中的铬,约为总量的一半。增加钢中含铬量,相当于增加含碳量,使自由碳化物的数量增多。实际采用的轴承钢,往往在含铬量提高时,含碳量则稍降低一些。例如,GCr6含碳1.05%~1.15%,GCr9为1.00%~1.10%,GCr15为0.95%~1.10%。

锰与硅 除了GCr9SiMn、GCr15SiMn两个牌号外,锰、硅是炼钢时为了脱氧去硫而加入的。正常含量的锰和硅对热处理没有甚么坏影响。最近有研究指出,碳和铬的含量提高时,将使碳化物的网状组织更加严重。而锰和硅却有相反的作用。提高锰和硅的含量,可以使碳化物网容易破碎。

锰加入钢中,部分溶解于铁素体,增加铁素体的硬度和强度。同时,锰能显著提高淬透性。当含锰量达到1.00%~1.20%时,钢的强度增大,而塑性不受影响。但是,若含锰量再提高,会使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并使钢的过热敏感性和形成淬火裂纹的倾向增大。因此,高碳铬钢的含锰量宜在1.20%以下。在GCr9SiMn和GCr15SiMn中,锰的含量均为0.90%~1.20%。

硅对淬火、低温回火时钢的冲击韧性有良好影响,而且能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当硅单独加入,提高淬透性的能力很小,但在铬钢或铬锰钢中加入硅,也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因此,GCr9SiMn常用于代替GCr15,大截面滚动轴承零件采用GCr15SiMn。在轴承钢中,硅的缺点是:会使产生裂纹的倾向增加,并加剧脱碳现象。因此,硅的含量应加以限制。(www.xing528.com)

根据我国的资源情况,在钢中充分利用富产元素硅、锰,以节约铬,满足轴承工业的需要非常必要。含硅、锰较高的轴承钢,在石油机械制造中已经开始推广使用。

其他元素 含量应尽量少。

硫含量增高,使钢中硫化物夹杂含量增多,并聚集成片,使轴承工作面剥皮和开裂,导致轴承零件过早损坏。轴承钢中硫含量不应大于0.020%。

磷促使晶粒长大和脆性增加,使淬火时和研磨时形成裂纹的倾向增大。轴承钢中磷含量不应大于0.027%。

镍降低淬火层的硬度。铜易引起时效硬化,影响轴承的精度。轴承钢中,含镍量不得大于0.30%,含铜量不得大于0.25%,铜和镍的总含量不得大于0.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