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励机理及其在工作中的应用

激励机理及其在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兰在这个职位上干得并不怎么样,她的下属说李兰待人不耐烦,几乎得不到她的指导与帮助。李兰也不满意这工作,当推销员时,她做成一笔生意就可立刻拿到奖金,可当了经理后,她干得好坏取决于下属的工作,她的奖金也要到年终才能定下来。一位管理咨询专家被请来研究这一情况,他的结论是,对李兰来说,销售部经理一职不是她所希望的,她不会卖力工作以追求成功。

激励机理及其在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而目的源于一定的动机,动机又产生于需要,动机支配行为并指向预定目标,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激励就是此基础上,通过激发需要使其产生动机,然后诱导动机使其产生行为,最后强化行为使其最终实现组织或个人目标的过程。这就是激励的机理与模式,也是激励得以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该过程如图7-1所示。

图7-1 激励的机理与模式

1.需要

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2.动机

当人们有了某种需要而又未能满足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一种紧张和不安,这种紧张和不安就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个体采取某种行动,这就是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和动机没有严格的区别。需要体现一种主观感受,动机则是内心活动。实际上一个人会同时具有许多种动机,动机之间不仅有强弱之分,而且会有矛盾,一般来说,只有最强烈的动机才可以引发行为,这种动机称为优势动机。(www.xing528.com)

3.行为

动机对于行为有着重要的功能,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始发功能,即推动行为的原动力;二是选择功能,即它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向;三是维持和协调功能。行为目标达成时,相应的动机就会获得强化,使行为持续下去或产生更强烈的行为,趋向更高的目标,相反,则降低行为的积极性,或停止行为。

4.目标

人的任何动机和行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产生动机,只有当这种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需要才会产生动机,动机才会成为引起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同样,也并不是每个动机都必然会引起行为,在多种动机下,只有优势动机才会引发行为。管理者实施激励,就是想方设法做好需要引导和目标引导,强化员工动机,刺激员工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链接7-1

朱彬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他把公司里最好的推销员李兰提拔起来当销售部经理。李兰在这个职位上干得并不怎么样,她的下属说李兰待人不耐烦,几乎得不到她的指导与帮助。李兰也不满意这工作,当推销员时,她做成一笔生意就可立刻拿到奖金,可当了经理后,她干得好坏取决于下属的工作,她的奖金也要到年终才能定下来。李兰现在和过去判若两人,朱彬被搞糊涂了。一位管理咨询专家被请来研究这一情况,他的结论是,对李兰来说,销售部经理一职不是她所希望的,她不会卖力工作以追求成功。

启示:激励一定要针对员工的需要,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如果激励手段与员工的需要不一致,就起不到激励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