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及其途径

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及其途径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7疲劳裂纹扩展的两个阶段示意图第二阶段:第一阶段裂纹扩展时,由于晶界的不断阻碍作用,裂纹扩展逐渐转向与最大拉应力相垂直的方向生长,进入第二阶段扩展。图3-20延性疲劳条带与脆性疲劳条带目前广泛流行的裂纹扩展模型是塑性钝化模型,如图3-21 所示。裂纹的第一阶段扩展是由切应力分量控制的,而第二阶段则由拉应力控制。

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及其途径

根据裂纹扩展方向,裂纹扩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表面个别侵入沟(或挤出脊)先形成微裂纹,然后裂纹主要沿着与拉应力成 45°的主滑移系方向,以纯剪切方式向内扩展,如图 3-17所示。这是疲劳裂纹扩展的第一阶段。这时的裂纹在表面原有多处,但大多数显微裂纹较早地就停止扩展,呈非扩展裂纹,只有少数几个可延伸到几十个微米长度

这个阶段的裂纹扩展速率很慢,每一次应力循环大约只有0.l μm 数量级,扩展深度为2~5 个晶粒。许多铁合金铝合金中可观察到此阶段裂纹扩展,但缺口试样中可能观察不到。

对于体心立方晶系和密排六方晶系的材料,这一阶段的断口区极小,又因断面之间相互摩擦等原因,使得这个区域的显微特征难以分辨。

对于面心立方晶系材料,如镍基高温合金,在高温下的疲劳断裂,这一阶段发展得较为充分。

图3-17 疲劳裂纹扩展的两个阶段示意图

第二阶段:第一阶段裂纹扩展时,由于晶界的不断阻碍作用,裂纹扩展逐渐转向与最大拉应力相垂直的方向生长,进入第二阶段扩展。

在该阶段内,裂纹扩展的途径是穿晶的,其扩展速率较快,每一次应力循环大约扩展微米数量级,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疲劳条纹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内形成的。第二阶段的断口特征是具有略呈弯曲并相互平行的沟槽花样,称为疲劳条带(疲劳条纹、疲劳辉纹),如图3-18 所示。一般来讲,材料强度越低,裂纹扩展越快,疲劳条带越宽。

图3-18 疲劳条带

疲劳条带的主要特征如下。

(1)疲劳条带是一系列基本上相互平行、略带弯曲的波浪形条纹,并与裂纹局部扩展方向相垂直。

(2)每一条条带都是裂纹扩展时留下的微观痕迹,每条条带也可以视为应力循环的扩展痕迹,每条条带表示该循环下裂纹前端的位置,疲劳条带在数量上与循环次数相等。(www.xing528.com)

(3)疲劳条带的间距(或宽度)随应力强度因子幅的变化而变化。

(4)疲劳断面通常由许多大小不等、高低不同的小断块所组成,各个小断块上的疲劳条带并不连续,且不平行,如图3-19 所示。

(5)断口两匹配断面上的疲劳条带基本对应。

图3-19 疲劳条带与小断块示意图

在实际的疲劳断口上,疲劳条带的数量不一定与循环次数完全相等,因为它受应力状态、环境条件、材质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通常将疲劳条带分成延性疲劳条带与脆性疲劳条带。如图3-20 所示为两种典型疲劳条带。脆性疲劳的断裂路径呈放射状扇形,疲劳条带被放射台阶割成短而且平坦的小段。

图3-20 延性疲劳条带与脆性疲劳条带

目前广泛流行的裂纹扩展模型是塑性钝化模型,如图3-21 所示。

图3-21 疲劳裂纹扩展的塑性钝化模型

图3-21(a)中,在交变应力为零时裂纹闭合,这是在开始一循环周次时的原始状态。当拉应力增加,图3-21(b)中,裂纹张开,在裂纹尖端沿最大切应力方向产生滑移。随着拉应力继续增大到最大值时,图3-21(c)中,裂纹张开至最大,塑性变形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图中两个同号箭头之间的距离,即表示裂纹尖端的塑性变形范围。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减小,裂纹尖端钝化。理想状态是假定裂纹尖端张开呈半圆形,这时裂纹便停止扩展。当应力变为压缩应力时,滑移方向也改变了,裂纹表面逐被压缩,如图3-21(d)所示。当压缩应力为最大值时,图3-21(e)中,裂纹便完全闭合,又恢复到原始状态。图3-21(f)中为另一个循环的开始。循环一周中裂纹扩展的距离,便是裂纹扩展的速率。从图中可以看出,裂纹扩展主要是在拉应力的半周内,在压应力下裂纹是很少扩展的。

裂纹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快慢,决定于材料和应力幅两个因素。在一般材料中,第一阶段都是很短的,而在一些高强度镍基合金中,第一阶段可长达毫米的数量级,有时甚至只有第一阶段。应力幅较低时,第一阶段便较长。虽然裂纹扩展第一阶段的长度甚短,但扩展速率却非常缓慢,所以在光滑试样中,第一阶段所消耗的循环周次可以占整个疲劳寿命的大部分。相反,在尖锐缺口的试样中,第一阶段则小到几乎可以忽略,整个的疲劳裂纹传播就是第二阶段。裂纹的第一阶段扩展是由切应力分量控制的,而第二阶段则由拉应力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