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伦敦和约》:奥斯曼帝国的重大妥协与和好的终局

《伦敦和约》:奥斯曼帝国的重大妥协与和好的终局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2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眼见伊斯坦布尔危在旦夕,帝国的失败已不可避免,便向保加利亚政府提议媾和。双方在各自阵地停止了军事行动,等待缔结和平条约。12月16日,巴尔干同盟的代表和奥斯曼帝国的代表在伦敦开始谈判和约条件。1913年5月30日,谈判在经历了5个多月的拉锯战后,终于在伦敦签订了和约。奥斯曼帝国宣布将米迪亚—埃诺斯一线以西的全部欧洲领土和爱琴海上的岛屿归还巴尔干同盟,克里特岛交给希腊。

《伦敦和约》:奥斯曼帝国的重大妥协与和好的终局

1912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眼见伊斯坦布尔危在旦夕,帝国的失败已不可避免,便向保加利亚政府提议媾和。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野心勃勃地想要攻下伊斯坦布尔,在对和谈条件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拒绝了这一提议,并进而下令攻打土耳其在恰达尔贾的阵地。恰达尔贾工事坚固,并配有野战炮和海岸炮加以防守。由于保加利亚的进攻部队已经疲惫不堪,与后方的联系又被切断,这次攻坚战便以失败告终。只是在这个时候,斐迪南才接受提议,于12月3日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双方在各自阵地停止了军事行动,等待缔结和平条约。此时,欧洲土耳其的绝大部分领土已被巴尔干同盟军占领,只剩下奥德林、斯库台、约阿尼纳(雅尼纳)等城堡和阿尔巴尼亚的部分地区没有被攻下。

12月16日,巴尔干同盟的代表(塞尔维亚、黑山和希腊派出了首相)和奥斯曼帝国的代表在伦敦开始谈判和约条件。由于双方难以找到共同点,谈判很快陷入僵局。

1913年2月3日,战事再起,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巴尔干同盟军全线出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保加利亚军队攻克奥德林,舒克里帕沙率领城防部队投降;希腊军队于2月18日至3月3日借助猛烈的炮火和声东击西的围城战术,最后夺取了约阿尼纳(雅尼纳)城堡;塞尔维亚和黑山军队经过2月7-20日和3月3-17日的两次战斗,终于攻陷斯库台。3月中旬,奥斯曼帝国再次战败,其谈判代表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www.xing528.com)

谈判中,不仅交战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而且巴尔干同盟内部以及它们同欧洲大国之间,均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巴尔干同盟内部最突出的矛盾是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如马其顿地区和阿尔巴尼亚的部分领土;奥匈帝国竭力反对黑山占领斯库台和塞尔维亚拥有亚得里亚出海口,它自己企图控制这些地区,以抵制俄国势力的渗入。德国和意大利支持奥匈帝国的立场,而俄国和英国则表示理解塞、黑的要求。

1913年5月30日,谈判在经历了5个多月的拉锯战后,终于在伦敦签订了和约。奥斯曼帝国宣布将米迪亚—埃诺斯一线以西的全部欧洲领土和爱琴海上的岛屿归还巴尔干同盟,克里特岛交给希腊。第一次巴尔干战争遂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