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原因分析

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戏之所以被称为儿童的天性,主要在于儿童愿意全身心地参与到游戏当中,体验游戏中丰富的情感。快乐是人的基本性情绪,也是儿童自主自愿参与游戏的根本原因。幼儿在游戏中的专注,正说明幼儿情感的完全投入。一方面,幼儿的情感能力是在与同伴相处中获得提升的。另一方面,成人也会主动或被动地对幼儿游戏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游戏中幼儿情感能力的发展。

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原因分析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到,幼儿的基础性情感和高级情感均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游戏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对其进行溯源,我们可以从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本原性情感和外部情感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儿童游戏的本原性情感

儿童本原性的情感是指儿童最本质、内在性的情感。游戏之所以被称为儿童的天性,主要在于儿童愿意全身心地参与到游戏当中,体验游戏中丰富的情感。吸引儿童参与游戏的本原性情感即快乐和专注。

快乐是人的基本性情绪,也是儿童自主自愿参与游戏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幼儿将游戏与劳动和工作进行区分,借助游戏这一特殊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实现精力的释放或补充,体验游戏带给自己的轻松和愉悦;另一方面,受制于现实条件,幼儿的很多想法和愿望难以实现,但是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将自己对于未来的幻想表达出来,让难以在真实情境下实现的事情如愿以偿。无论采用哪种游戏形式,游戏中的内容与哪些事物相关,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都可以实现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的转化,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情感的投入,即幼儿的专注。与学习活动不同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关注的是游戏本身,即以游戏自身为目的,因此幼儿可以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幼儿在游戏中的专注,正说明幼儿情感的完全投入。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扮演的角色当中,此时幼儿是专注的,他/她关注的是自己所扮演角色和游戏的顺利开展,而是否能扮演自己心仪的角色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二)儿童游戏的外部情感

1.游戏中的情感是现实生活的延续或补充(www.xing528.com)

游戏补偿理论认为,当人们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就会在闲暇时采取其他的行为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补偿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幼儿的问题行为。

幼儿渴望探险,但自制力不强,同时也期望获得归属感。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由对家庭的依赖转向了对同伴群体的依赖,但由于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或其他种种原因,他们又很难融入同伴团体中,因此,交往需求在现实中难以得到满足。幼儿在游戏中找到了归属感,满足了自己对同伴群体依赖的需求,进一步获得尊重感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演绎,往往是出于他们对角色原型的爱、尊敬、嫉妒等复杂的感情,由此可见,人的情感是对现实生活的表征,游戏中有充分的情感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幼儿的情感体验有延续或补充的需要,幼儿正是在游戏过程中实现了自身情感体验的弥补和平衡。

2.游戏中的情感能力也是一种学习的结果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发展是在学习中获得的,游戏中情感能力的发展也不例外。游戏中发展情感能力,既可以依托游戏伙伴,也可以依托成人的适度参与。一方面,幼儿的情感能力是在与同伴相处中获得提升的。幼儿在游戏中最常体验到的是友好和冲突这两种情绪情感。当游戏伙伴友好相处时,游戏过程释放的是给予、关爱、幽默、同情、共享等社会性情感;当游戏伙伴处于冲突状态时,幼儿会通过采取短暂的敌视、心理缓冲、宽容等心理策略习得相应的社会性情感。另一方面,成人也会主动或被动地对幼儿游戏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游戏中幼儿情感能力的发展。比如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在教师的适当介入下,幼儿较易克服困难,继续游戏。幼儿在成人的鼓励和帮助下会强化积极的游戏情感,可以逐步培养起对于游戏的自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