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优化方法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请运用有关幼儿情绪的理论,谈谈成成为什么会这样,成人应如何引导与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幼儿晚期,儿童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命题点2: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优化方法

【本节考纲考点】

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历年真题再现】

一、选择题

【2013上】1.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整幼儿激动的情绪( )。

A.转移注意力 B.斥责 C.冷处理 D.安抚

【考点】良好情绪的培养

【2013下】3.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幼儿( )。

A.道德感的发展 B.羞愧感的发展 C.美感的发展 D.理智感的发展

【考点】情绪情感的分类

【2015上】2.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自主感

【考点】情绪情感的分类

二、论述题

【2011下】2.4岁的成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成成就是不听,还扯着嗓子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成成不但没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

请运用有关幼儿情绪的理论,谈谈成成为什么会这样,成人应如何引导与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考点】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

【2014上】15.材料2:星期一,已经上一小班的松松午睡时一直哭泣,嘴里还一直唠叨,说:“我要打电话给爸爸来接我,我要回家。”教师多次安慰他还一直在哭。老师生气地说:“你再哭,爸爸就不来接你了。”松松听后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加厉害了。

问题:请简述上述教师的行为(5分),并提出三种帮助幼儿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15分)。

【考点】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

【2016上】14.材料:3岁的阳阳,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刚上幼儿园时,奶奶每次送他到幼儿园准备离开时,阳阳总是又哭又闹。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平静下来,并能与小朋友们高兴地玩。由于担心,奶奶每次走后又折返回来,阳阳再次看到奶奶时,又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哭泣起来……

问题:针对上述现象,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1)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哪些特点?(10分)

(2)阳阳奶奶的担心是否必要?(2分)教师该如何引导?(8分)

【考点】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本节备考指导】

本节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情绪情感的概念和分类,把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掌握缓解学前儿童情绪的方法。根据对历年考题分析,本节内容考察题型常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是考试的重点。

【命题考点精讲】

命题点1:情绪与情感概述

1.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事物是否能够引起人的情绪反应,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情绪和情感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观体验。通常把有生理需要(如安全、饮食睡眠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如惬意、开心等。把与社会需要(如交往、文娱、教育、道德、劳动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如爱情、责任感等。

2.幼儿情绪的特点

幼儿情绪具有冲动、不稳定、外露性等几个特点。

(1)情绪的易冲动性。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2)情绪的不稳定性。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这与他们易受情境的影响有关,幼儿情绪的易变与幼儿情绪易受感染与暗示也有关。

(3)情绪的外露性。婴幼儿期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

幼儿晚期,儿童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在正确的教育下,随着幼儿对是非观念的掌握,幼儿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会很快发展起来。

3.缓解幼儿情绪的方法

(1)转移法。教师可通过融合的语言,用新颖有趣的玩具或者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逐渐平静下来,将注意力转移到能使其产生愉快情绪的事情上来。

(2)冷却法。教师在幼儿情绪激动时,给予适当劝解,或暂时不予理睬,待幼儿冷静下来后,再跟他讲道理。

(3)代币奖励法。教师可用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作为代币,让幼儿知道若情绪很快平稳下来,就会有相应的奖励,从而使幼儿的正面情绪、行为得到强化。

4.情绪情感对婴幼儿的作用

(1)情绪的动机作用;

(2)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3)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4)情绪对儿童性格形成的作用;

(5)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命题点2: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表情的社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②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1)丰富。两种含义:一是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二是情绪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2)深刻化。①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②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③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情感;④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情感;⑤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命题点3:婴幼儿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

1.哭

新生儿的哭主要是生理性的,幼儿的哭则主要为社会性的。

2.笑

笑是愉快的表现,儿童的笑比哭发生得晚。主要有自发性的笑和诱发性的笑。后者包括反射性的诱发笑和社会性的诱发笑。

3.恐惧

恐惧的类型有: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的恐惧。

命题点4: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1.道德感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3岁后,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

2.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的美的体验是逐步发展的过程。

3.理智感

理智感,即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特有的高及情感。

儿童在5岁左右,理智感明显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

命题点5:学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培养

(1)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

(2)和谐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

(3)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

(4)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①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②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www.xing528.com)

③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本节考点知识点小结】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学前儿童从最初的哭、笑、恐惧等几种基本情绪逐渐发展、分化,随着掌握各种规范,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渐出现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从最初的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逐渐过渡到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从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冲动性逐渐减少、稳定性逐渐提高、从外显逐渐到内隐。总的说来,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其中社会化是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趋势。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性格形成、身心健康、动机激发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整个学前时期儿童的情绪具有易冲动、不稳定、外露性等几个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法、冷却法和代币奖励法等措施缓解学前儿童的情绪。只要我们耐心引导和培养,通过创造良好情绪环境、树立良好榜样、多鼓励和肯定,能帮助儿童建立起积极的情绪,养成良好的自我调控习惯。

【本节过关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 )。

A.面部表情 B.语调表情 C.言语表情 D.身段表情

2.最初几天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 )。

A.原始的情绪反应 B.基本的情绪反应 C.混合的情绪反应 D.高级的情绪反应

3.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 )项不正确。

A.情绪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

 B.大约5岁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

 C.儿童情绪态度的形成受成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D.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阈限相同、表现不同,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

4.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5.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生理的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6.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 B.幼儿的意志力差

 C.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 D.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

7.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A.恐惧 B.爱 C.哭 D.笑

8.小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这体现了( )。

A.情绪情感的适应功能 B.情绪情感的动机功能

 C.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D.情绪情感的感染功能

9.下列选项中,哪种情感不属于幼儿的高级情感?( )

A.道德感 B.归属感 C.美感 D.理智感

10.( )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处于由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A.1~2 B.2~3 C.3~4 D.4~5

11.在正常情况下,( )最易造成“分离焦虑”。

A.小班幼儿入园初期 B.幼儿园放假后

 C.老生新学期开学 D.每周一早上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2.简要回答如何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情绪。

三、论述题

1.小倩3岁,她最喜欢的玩具就是外婆送给她的小黄鸭。但是有一次她不小心将小黄鸭打碎了,小倩伤心地哭了。这时,妈妈给了她一块巧克力糖,她就立刻笑了。又有一次,她看到班上的小红同学摔跤后痛哭了,她也跟着哭了起来。

问题: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趋势的原理,对上述案例加以分析。

2.“女儿上幼儿园1个月了,这几天上幼儿园之前总是哭,并且哭得很厉害,感觉好像特别害怕幼儿园。老师说,女儿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早上在幼儿园哭一会儿就好了,可是孩子回家之后稍有不顺心,就哭个没完,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苗苗的妈妈问老师,女儿这样实在让人伤脑筋,她是不是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或者心理有了阴影?

根据上述材料,如果你是苗苗的老师,你该怎么跟家长沟通?

【本节过关自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解析】1.答案是D。本题考的是对情绪外部表现的理解。身段表情又称为肢体语言,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部位。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等都属于身段表情。

【考点解析】2.答案是A。本题考的是对原始情绪反应的理解。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题干中所描述的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考点解析】3.答案是D。本题考的是对情绪含义的理解。情绪主要是生理因素的作用。

【考点解析】4.答案是D。本题考的是对情绪情感社会化的理解。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情绪气氛的影响和熏陶。

【考点解析】5.答案是D。本题考的是对情绪情感社会化的理解。喜欢成人的接触等反映了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考点解析】6.答案是D。本题考的是对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的理解。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考点解析】7.答案是B。本题考的是对情绪表现基本形式的理解。幼儿基本情绪包括哭、笑、依恋、恐惧等,不包括爱。

【考点解析】8.答案是D。本题考的是对情绪情感功能的理解。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绪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绪情感的感染作用。在幼儿初期,这种感染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

【考点解析】9.答案是B。本题考的是对高级社会情感的理解。幼儿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考点解析】10.答案是C。本题考的是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在引起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主要动因。3~4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处于由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考点解析】11.答案是A。本题考的是对分离焦虑的理解。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小班幼儿入园初期最容易造成分离焦虑症

二、简答题

1.【考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特点的掌握。

【答题要点】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各种情绪体验逐渐丰富和深刻,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1)情绪的易冲动性;(2)情绪的不稳定性;(3)情绪的外露性。各点要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

2.【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良好情绪情感培养的知识点。

【答题要点】(1)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

(2)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

(3)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

(4)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①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②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

③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三、论述题

1.【考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趋势的掌握。

【答案要点】儿童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②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③情感表达的社会化。

(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所谓情绪的日益丰富,可以说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其二是情绪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没有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了情感体验。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情绪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自我意识的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③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2.【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对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理解和掌握。

【答题要点】入园意味着孩子踏入社会,开始集体生活,这种生活不比在家里可以为所欲为,孩子在这个集体中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从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但是这个转变的过程,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显得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孩子对爸妈非常依恋,所以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就会显得相当无助,因此,绝大部分的新生在幼儿园都有郁闷、焦虑、紧张等情绪出现,可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发泄自己的不满,唯一的方式就是哭,通过哭闹来缓解内心的分离焦虑。还有些孩子在幼儿园不哭,一回家却动不动哭鼻子、发脾气。其实,这也是一种发泄内心情绪的方式,当孩子说不出自己的不满时,就期望得到父母加倍的重视和关注。

一般来说,新生的分离焦虑情绪会持续1~2星期,由于情绪紊乱,有的孩子回家后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症状,比如胃口很好、疲惫想睡觉等,家长以为孩子在幼儿园饿了,哭得厉害没睡好,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在幼儿园情绪紧张,回家之后,能让自己彻底放松了,所以食欲好、睡得香。

向家长建议:

(1)一定要让孩子有发泄不安情绪的途径,和孩子多谈谈幼儿园的新鲜事

(2)坚持送园,哪怕孩子小感冒,不要随意打乱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规律。

(3)心理越安全,分离焦虑就越弱,多与孩子肌肤接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