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的趋势的主要表现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的趋势的主要表现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在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的。幼儿情绪产生的社会动因不仅包括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还包括与同伴交往的状况,这是左右幼儿情绪和情感产生的最主要动因。幼儿的角色游戏,也是表达情绪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的趋势的主要表现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一)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1)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

(2)婴儿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在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的。

(3)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4)幼儿情绪产生的社会动因不仅包括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还包括与同伴交往的状况,这是左右幼儿情绪和情感产生的最主要动因。

(二)表情的社会化

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二是运用表情的能力。

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1)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婴儿表情的社会化,集中表现在对成人,尤其是养育者表情的呼应上。

(3)6个月左右的婴儿,对表情、凝视、声音和动作开始分化,对外界事物作出表情丰富的反应。

(4)2岁的婴儿能正确辨别面部表情。

(5)四五岁的幼儿能正确判断产生各种基本情绪的外部原因。

(6)幼儿对表情的识别和对情绪的理解,受认识水平的制约,分不清真伪。

2.运用表情的能力

(1)儿童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种情绪。

(2)2岁以后的幼儿开始学会采用一定的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

(3)观察学习也是幼儿学会运用表情的主要途径。

(4)幼儿的角色游戏,也是表达情绪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二、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一)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

根据与认知过程的关系,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与情感。

(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与情感。

(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与情感。

(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与情感。

(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

所谓情绪的日益深刻,集中体现在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生。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婴儿看到别的孩子哭或笑,也会跟着哭或笑,这就是所谓的“情感共鸣”,心理学称为移情。移情有助于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

(1)当孩子1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一种简单的同情感。

(2)2~3岁的幼儿已经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

(3)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往往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

2.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1)幼儿理智感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他们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

(2)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或者动脑筋的、解决问题的活动,这些活动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有助于促进理智感的发展。

3.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1)儿童美的体验,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2)婴儿从小喜好鲜艳的颜色和整齐清洁的环境

(3)对颜色鲜明的东西、新的衣服鞋袜等产生美感,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任何事物。

(4)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美。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1)情绪调控的概念。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估和改变。

(2)情绪调控的发展,是幼儿情绪发展的核心,也是个体情绪发展的高级阶段。

(3)通常,将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适应性调控。指的是以社会能够容忍或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或延缓表达某种情绪。第二类:功能性调控。这类情绪调控服从于个人的目的,以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第三类:特征性调控。主要反映个体对情绪的调控手段。

(一)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1)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由于某种外来刺激出现而非常兴奋,情绪冲动,或用过激的动作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

(2)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即在成人的要求下,由于服从成人的指示而控制自己的情绪。

(3)到幼儿晚期,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1)总的说来,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容易变化。

(2)幼儿的情绪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3)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外部感染,即幼儿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

(4)幼儿晚期情绪比较稳定,情境性和受感染性逐渐减少,但仍然容易受亲近的人的感染。

3.情绪和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1)婴儿期和幼儿初期的儿童的情绪完全表露于外,丝毫不加以控制。

(2)幼儿往往是先产生某种情绪,然后才想起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3)幼儿晚期,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幼儿控制情绪情感的实际水平不是很高,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

4.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

(1)随着语言和表征能力的发展,2岁的儿童开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2)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已经具有了控制自己情绪的三种策略:

第一种是建构性策略。这种策略的采用在幼儿园里最为常见。

第二种是回避策略。这种策略的出现在年龄稍大幼儿中,标志着幼儿社会化的进步。

第三种是破坏性策略。这意味着情绪调控失败。

(二)幼儿情绪的掩蔽

(1)情绪掩蔽的概念。情绪掩蔽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由于受条件的限定、利益的冲突,人们会采取某种策略,使外部的情绪表现与内心的情绪体验并不一致,这就叫情绪掩蔽。

(2)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第一种是规则驱动的掩蔽。第二种是情境驱动的掩蔽。

(3)幼儿认知能力促使了幼儿情绪掩蔽能力的发展。

(4)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5)幼儿的同伴交往,也是理解情绪表达规则的“学校”。

(6)幼儿的情绪掩蔽离不开他们所处的文化

(7)适宜的情绪掩蔽,是儿童对具体情境作出恰当的情绪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促使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对性格的形成乃至最终形成个性,具有至关最要的作用。

四、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一)父母的影响

父母影响儿童情绪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

第二,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

第三,具体情境的作用。

(二)同伴的影响

(1)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通过协商、争执、妥协、服从等活动,逐步学会通过适当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

(2)他们在父母面前表达情绪更为直接和完全,而通常不会越位诉诸同伴,只有在情绪强度达到极端时,才会把自己的焦虑、受伤等情况告诉他的同伴。

(三)教师的影响

(1)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任务,不仅要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帮助他们学会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可以用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情感策略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能力。

【练习与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

A.表情

B.移情

C.掩蔽

D.幽默感

2.从发生的过程来看,(  )发生较晚。

A.情绪

B.情感

C.啼哭

D.焦虑

3.情绪在身体动作和姿态上的表现称为(  )。

A.面部表情

B.言语表情

C.情感掩蔽

D.体势表情

4.(  )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幽默感

5.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由于受条件的限定、利益的冲突,人们会采取某种策略,使外部的情绪表现与内心的情绪体验并不一致,这就叫(  )。

A.情绪掩蔽

B.情绪控制

C.表情

D.移情

6.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怕、怒、爱,其观点亦称“(  )”。

A.原始情绪说

B.分化说

C.种族进化说

D.遗传说

7.(  )是孩子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A.陌生人焦虑

B.学习焦虑

C.怕生焦虑

D.分离焦虑

8.(  )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主要原因是由于饿、冷、痛、睡眠被打扰和活动被限制等引起的。

A.焦虑

B.微笑

C.啼哭

D.愤怒

9.(  )是婴儿与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是情绪愉快的表现。

A.哭

B.怒

C.笑

D.怕

10.(  )的出现在年龄稍大幼儿中,标志着幼儿社会化的进步。

A.建构性策略

B.回避策略

C.破坏性策略

D.适应性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体验分为(  )两大类。

A.积极体验

B.消极体验

C.愉悦体验

D.悲伤体验

2.人类表情主要有(  )。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言语表情

D.动作表情

3.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

A.社会化

B.丰富和深刻化

C.自我调节化

D.情景化

4.幼儿高级情感包括(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5.下列不属情感特点的选项是(  )。

A.稳定性

B.深刻性

C.情境性

D.暂时性

6.儿童的焦虑往往与环境中的无助状态相联系,集中表现为(  )。

A.陌生人焦虑

B.分离焦虑

C.急性焦虑

D.慢性焦虑

7.婴儿的啼哭有(  )模式。

A恐惧和惊吓的啼哭

B.发怒的啼哭

C.饥饿的啼哭

D.疼痛性的啼哭

8.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  )。(www.xing528.com)

A.幽默感

B.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

C.运用表情的能力

D.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9.根据与认知过程的关系,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A.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B.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与情感

C.与想象、思维相联系的情绪与情感

D.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与情感

10.通常,将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分为以下(  )几类。

A.适应性调控

B.自动性调控

C.功能性调控

D.特征性调控

11.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已经具有了控制自己情绪的策略,即(  )。

A.建构性策略

B.回避策略

C.破坏性策略

D.适应性策略

12.情绪掩蔽受(  )因素的驱动。

A.自动驱动的掩蔽

B.心理驱动的掩蔽

C.规则驱动的掩蔽

D.情境驱动的掩蔽

13.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有(  )。

A.父母的影响

B.同伴的影响

C.教师的影响

D.社会的影响

14.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可以用(  )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能力。A.认知策略

B.回避策略

C.行为策略

D.情感策略

15.婴儿几种基本的情绪表现是(  )。

A.哭

B.笑

C.恐惧

D.焦虑

三、填空题

1.______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2.情绪是情感的______表现,情感是情绪的______内容。

3.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______,情感发生较______。

4.情绪带有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而情感则具有______和______,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5.______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

6.人类的表情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

7.“原始情绪说”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______。

8.______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9.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的能力;二是______的能力。

10.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首先与其______有关。

11.幼儿情绪的日益深刻,集中体现在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如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发生。

12.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______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13.婴儿看到别的孩子哭或笑,也会跟着哭或笑,这就是所谓的“______”,心理学称为______。

14.移情有助于幼儿形成____________行为,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______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5.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

16.儿童的焦虑往往与环境中的无助状态相联系,集中表现为______ 和______。

17.______是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18.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____、_____、____。

19.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第一种是______;第二种是______。

20.______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21.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可以用______、______和______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能力。

23.______是产生情绪体验的先导,是决定情绪色彩和倾向的前提。

24.家庭的______对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5.研究发现,幼儿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儿童______的微笑,第二类是儿童______的微笑,第三类是儿童______的微笑。这三类微笑中,后两类则是______情感的表现。

26.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______作用。

四、名词解释

情绪和情感 情绪掩蔽 表情 移情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五、判断正误

1.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动力作用。  (  )

2.婴儿从小喜好鲜艳的颜色和整齐清洁的环境。  (  )

3.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的情绪表现,而哭和恐惧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  )

4.婴儿的啼哭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  (  )

5.两周以内的新生儿在清醒时有类似微笑的反射,但并不是真正的微笑。

(  )

6.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感越强烈,怯生情绪就不很强烈。  (  )

7.让儿童适应适度的分离,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  )

8.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  (  )

9.幽默感是一种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  )

10.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理智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  )

11.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  )

12.学前儿童会将自己的情绪感受首先告诉同伴。  (  )

13.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被同伴拒绝,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刺激,会造成重大的情绪不安。  (  )

14.情绪带有稳定性、深刻性,情感具有情境性、暂时性。  (  )

15.情绪直接驱动、促使着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  (  )

16.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首先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  )

17.情绪的外部表现叫移情。  (  )

18.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心理体验,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  )

19.让儿童长时间的分离,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  )

20.儿童早期的情感发展,对个性的最终形成至关重要。  (  )

21.在幼儿与人的交往中,表情尤其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  )

22.儿童的笑比哭发生得早。  (  )

23.表情有助于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  (  )

24.幼儿回避策略的出现,标志着他们社会化的进步。  (  )

25.适宜的情绪掩蔽能力对性格乃至个性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六、简答题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怎样?

2.情绪与情感有哪些重要作用?

3.你如何理解有关情绪产生和发展的“分化说”和“原始情绪说”?

4.如何为婴儿情绪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消极情绪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完全是消极的吗?

6.学前教育如何面对婴幼儿的两种焦虑?

7.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8.如何正确评价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

9.为什么说情绪掩蔽的发展和认知、社会化有密切的联系?

10.为什么对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脱离实际?

11.在幼儿情绪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使用情绪调控的因素?

12.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发展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什么意义?

13.在维护幼儿情绪和情感健康过程中,对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什么要求?

14.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七、论述题

怎样使幼儿拥有健康的情绪?

八、案例分析题

场景:某3岁左右的男孩,他从小就对成年男性很害怕,但对成年女性却可以玩得很好。最近,只要看到成年男子靠近,就往养育着身后躲,甚至还抱有敌意。请你回答这是一种什么情绪表现并分析其成因、提出教育建议。

【练习与思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A  5.A  6.A  7.D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C  4.ABC  5.CD  6.AB

7.ABCD  8.BCD  9.ABCD  10.ACD  11.ABC  12.CD

13.ABC  14.ACD  15.ABCD

三、填空题

1.情绪和情感

2.外部 本质

3.早 晚

4.情境性 暂时性 稳定性 深刻性

5.情绪

6.面部表情 体势表情 言语表情

7.怕、怒、爱

8.啼哭

9.理解(辨别)面部表情 运用表情

10.认知发展

11.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12.道德感

13.情感共鸣 移情

14.亲社会 高级情感活动

15.笑

16.陌生人焦虑 分离焦虑

17.社会化   

18.适应性调控 功能性调控 特征性调控

19.规则驱动的掩蔽 情境驱动的掩蔽

20.家庭

21.父母的影响 同伴的影响 教师的影响

22.认知策略 行为策略 情感策略

23.认知评价

24.情感氛围

25.自己玩得高兴 对教师 对小朋友

26.动力社会性

四、名词解释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它有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之分。

情绪掩蔽: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由于受条件的限定、利益的冲突,人们会采取某种策略,使外部的情绪表现与内心的情绪体验并不一致,这就叫情绪掩蔽。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

移情:婴儿看到别的孩子哭或笑,也会跟着哭或笑,这就是所谓的“情感共鸣”,心理学称为移情。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

理智感:是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五、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六、简答题

1.答:(1)联系:①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的心理体验。②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概括。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④在个体身上,情绪与情感总是彼此依存、交融为一体的,很难把它们严格区分开来。(2)区别:①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发生较晚。②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③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更多的是内心体验,不轻易流露出来。

2.答:情绪与情感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情绪直接驱动、促使着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的;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3)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新生儿几乎完全借助于面部表情及动作,引起、维持、调整其与成人进行着信息交流;表情始终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和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之间的社会性交往。(4)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儿童经常的、反复的受到特定环境刺激影响,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性格是日后形成个性的重要特征,儿童早期的情感发展,对个性的最终形成至关重要。

3.答: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婴儿的情绪,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理论:(1)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亦称“原始情绪说”):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怕、怒、爱。①新生儿的“怕”是由于大声和失去支撑引起的;②新生儿的“怒”是由于限制儿童运动引起的;③新生儿的“爱”是由抚摸、轻拍或触及身体敏感区域产生的。(2)与上述观点相反的就是“分化说”,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情感有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①初生婴儿只有皱眉或哭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未分化的一般激动,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的反应。②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为快乐与痛苦两大类;一类是积极情绪,另一类是消极情绪。③6个月以后,消极情绪又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恐惧,比如眼睛睁大、肌肉紧张,是恐惧的表现。④12个月以后,积极的快乐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⑤18个月后,再分化为喜悦和嫉妒。

4.答:婴儿的基本情绪表现为哭、笑、恐惧、焦虑。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表现,而哭和恐惧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的表现。了解婴儿的这些基本情绪表现,有助于成人及时获取孩子的心理信息,进而积极反馈,促进孩子情绪健康发展。(1)对待婴儿的哭声,成人应正确应对。要善于观察,分辨啼哭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处理。尽量满足婴儿需要,以减少婴儿啼哭的次数和缩短啼哭的时间。(2)笑是愉快的表现,是婴儿与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婴儿通过笑促进了与父母的交往,增进了与父母的情感,也促进了婴儿身心健康。(3)恐惧虽然属于消极情感,但其作用并不是完全消极的。适度的恐惧感能提高应激能力,抑制冲动念头和危险动作。(4)婴儿陌生人焦虑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价值,这种焦虑虽有消极作用,但可以避免受到可能的伤害,这是他们智慧发展和不断社会化的结果;而婴儿分离焦虑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让儿童适应适度的分离,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只不过,在必要分离时,父母应该安排好稳定的替代看护,要安排好分离期间的生活和活动,承诺兑现团圆的时间。如此,才能为婴儿情绪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其情绪健康发展。

5.答:“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并不是简单的“好”和“坏”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两种情绪都是“正常”的状态。积极的情绪使人更灵活,更富有创造力,更容易与其他人协同合作;而消极的情绪使人更趋向于保守,对事物本身的注意力更强,思考更为谨慎和小心。如果从发展进化的角度来看,似乎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比如,适度的恐惧感能提高应激能力,抑制冲动的念头和危险的动作。在竞争激烈、注意力的需求更大的时候,“抑郁”会让我们集中注意,关注细节,更加小心谨慎地制订计划,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而产后抑郁的母亲,会对自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料,使孩子获得更多的成长资源。所以,并不是“成功者多抑郁”,而是“抑郁者多成功”。不过,对于儿童发展来说,儿童早期的情感伤害,可能会对个性的形成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应重视和保护婴幼儿的情感健康。

6.答:焦虑经常与恐惧联系在一起,但焦虑不同于恐惧;焦虑只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不确定的心神不定,没有具体的对象和内容。但儿童的焦虑往往与环境中的无助状态相联系,集中表现为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学前教育如何面对婴幼儿的两种焦虑?具体说来:(1)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①大多数婴儿从六七个月以后,开始出现害怕陌生人;8~10个月时最为严重,一周岁以后强度逐渐减弱。②但这种陌生人焦虑到4岁时也还没有完全消失,尤其是陌生环境里接近陌生人时,他们还会表现出警觉。③婴幼儿的这种陌生人焦虑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价值,使儿童避免受到可能的伤害,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是他们智慧发展和不断社会化的结果;但陌生人焦虑也有消极作用。(2)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孩子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①大部分孩子从六七个月起,就会明显的出现这种分离焦虑。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养育的儿童,最早出现分离焦虑时间也不尽相同。③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但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容易导致儿童抵抗力下降。④让儿童适应适度的分离,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7.答: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1)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②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二是运用表情的能力。(2)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一是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根据与认知过程的关系,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与情感、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与情感、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与情感、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与情感;二是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集中体现在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生。(3)幼儿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趋势表现在: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和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8.答: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越来越强,这种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和情感从外露到内隐。但即使到幼儿晚期,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步发展,情绪仍然容易受亲近人的感染,才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也就是说,幼儿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还在发展之中,幼儿控制自己情绪情感的实际水平并不是很高的。

9.答:情绪掩蔽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由于受条件的限定、利益的冲突,人们会采取某种策略,使外部的情绪表现与内心的情绪体验并不一致,这就叫情绪掩蔽。情绪掩蔽是情绪调控的重要体现,也是情绪调控的一种主要过程。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一是规则驱动的掩蔽,二是情境驱动的掩蔽。幼儿情绪掩蔽的发展与他们认知的发展是分不开的,4~5岁的幼儿已经能够认识到,愿望和信念是决定情绪的重要因素,并且认识到人们是可以控制情绪表达的外显行为的,这种认识能力促进了幼儿情绪掩蔽能力的发展。另外,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其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和特点,也为幼儿的情绪表达提供了最初的范型;幼儿的同伴交往,也是理解情绪表达规则的“学校”,儿童为了被同伴接受,有时会掩蔽自己的情绪。最后,儿童情绪的掩蔽离不开他们所处的文化。如上种种,本身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说,幼儿情绪掩蔽的发展和认知、社会化是有密切联系的。

10.答:因为,即使到了幼儿晚期,幼儿调节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只能说是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在不愉快的时候不哭或不当着教师和小朋友的面哭,而是回到家对着妈妈哭。总之,幼儿控制情绪情感的能力还在发展之中,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幼儿控制情绪的实际水平,不能操之过急,不要脱离实际。

11.答: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估和改变。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有:父母的影响、同伴的影响、教师的影响。那么,如何有效使用情绪调控的这些因素呢?(1)父母影响。①父母对儿童情绪反应。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是积极的、敏感的和强烈的,那么,孩子的情绪也能调节良好,也比较敏感。父母对儿童情感调控的关心,既能强化儿童调控自身情绪的意识,也能强化儿童对情绪调控的结果。②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父母与儿童对话讨论情绪,有助于儿童对情绪的调控。③具体环境的作用。儿童情绪的调控,不仅是儿童个人的单独行动,更重要的是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2)同伴的影响。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通过协商、争执、妥协、服从等活动,逐步学会通过适当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要充分发挥同伴的影响作用。(3)教师的影响。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任务,不仅要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帮助他们学会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可以用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情感策略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能力。

12.答:众多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是幼儿发展的核心方面,在幼儿生活、整个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幼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重大。情绪和情感分积极与消极两种,凡能引起愉快体验的,如兴趣、快乐、安全、自主、幽默、舒服等可称为积极情感。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及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对幼儿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那些能引起痛苦体验的,如生气、伤心、愤怒、恐惧等可称为消极情感。少量的消极痛苦的情感体验,对情感发展有益而无害,少量的挫折感,更能使幼儿想象和体验别人的痛苦感受,培养关爱和同情,懂得给予和回报。但是,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处在恐惧不安之中,整天心事重重,或经常有很多刺激惹他生气和愤怒,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和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因此,让幼儿经常处于愉快平衡的情绪之中,少受坏脾气的干扰,并能理解别人的情感和适度控制自己的情感,能使大脑的情感潜能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开发。

13.答:在维护幼儿情绪和情感健康过程中,幼儿教师本身要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情绪示范,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他们。如果教师自己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幼儿的情绪就喜悦不起来。或者教师动辄训斥也会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紧张,使他们产生“无助感和压迫感”。如果幼儿经常处于这样的情境中,就很难产生积极的情绪。因此,幼儿教师要有意识的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他们。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首先必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消极情绪的表现和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成为幼儿的榜样。

14.答: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二是运用表情的能力。具体说来:(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①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②婴儿表情的社会化,集中表现在对成人,尤其是养育者表情的呼应上;③6个月左右的婴儿,对表情、凝视、声音和动作开始分化,对外界事物作出表意丰富的反应;④2岁的婴儿能正确辨别面部表情;⑤四五岁的幼儿能正确判断产生各种基本情绪的外部原因;⑥幼儿对表情的识别和对情绪的理解,受认识水平的制约,分不清真伪。(2)运用表情的能力。①儿童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种情绪;②2岁以后的幼儿开始学会采用一定的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③观察学习也是幼儿学会运用表情的主要途径;④幼儿的角色游戏,也是表达情绪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七、论述题

答:孩子情绪如果长期受到压抑会积郁成疾,就会导致忧郁症、神经官能症等各种精神疾患。那么,怎样让孩子拥有健康的情绪呢?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可以用认知策略、行为策略和情感策略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能力。首先,帮助幼儿改变认知评价,在意识水平上调整评价标准,重新摆正事物与个人的关系,避免各类精神刺激。父母、教师要以尊重、信任、关心、耐心和谅解的态度对待孩子,切忌用压服、侮辱、讽刺、体罚等方式。孩子做错了事,要进行正面教育,不能动辄训斥,更不要使用体罚、恐吓等有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手段。其次,父母和教师要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情绪示范,以愉快的、喜悦的情绪感染他们,培养愉快的情绪。父母和教师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乐观、风趣、性格开朗的人,使其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热爱生活。同时,在生活上,父母不要过多地给孩子以满足和照顾,无微不至的关怀反而会害了孩子。要让孩子吃一点苦,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再次,科学合理地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帮助孩子转移不良情绪。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当孩子心情不佳或遇到挫折时,帮助幼儿选择适宜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以减轻幼儿的身心负荷,或找孩子诚挚地谈谈心,或者让他和别的小朋友玩一玩,做做游戏或听听音乐、画点画等,或给他洗个澡,适当地抱一抱,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孩子缓和情绪。对于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手让幼儿去做,这也是使幼儿拥有健康的情绪的一种方式。最后,注意营养。如果孩子营养不足,就会感到困倦、思想涣散、情绪抑郁、容易激动。孩子应多吃些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牛奶、鸡蛋、豆制品、动物肝脏、蔬菜、水果等,充足的营养也有助于改善情绪。

八、案例分析题

答:这是儿童恐惧情绪的表现。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会引起儿童极度的逃避和退缩。(1)从理论上讲,孩子最早接触的男性就是自己的父亲,而孩子天生会对父亲有亲情感。同时,孩子也是通过认识父亲来认识其他男性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对其他成年男性害怕,甚至还抱有敌意,而与成年女性却可以玩得很好,这就说明孩子对男性认识不足,或问题出在父亲的态度上,或过于强势与过于弱势的父亲不容易被孩子接受,或暴力的父亲无法让孩子接受,或过分敏感的父亲也让孩子不能接受,或夫妻关系不好导致孩子对父亲不接受,或离异单亲母亲的家庭,也使孩子会仇视成年男性等。(2)可能受家长防范意识的负面影响,或孩子曾遭受过成人男性的恐吓,或孩子对环境不适应等。(3)也可能是孩子自身问题引起的,或孩子性格内向,或孩子情绪不稳定,或孩子的自卑感强等。(4)此外,一般成年男性不仅线条比较粗犷,且表情比较严肃,给人不容易接近的感觉,这就容易引起儿童的恐惧情绪。

根据以上的分析,建议:(1)幼儿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因为恐惧虽然属于消极情感,但其作用并不完全是消极的。(2)幼儿家长在遇到孩子害怕陌生男性成人的时候,要了解他们恐惧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解除恐惧心理。(3)当孩子寻求保护时,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实际支持,比如拥抱等,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就是他们的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绝对安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