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婴幼儿动作发展障碍的主要表现及优化

婴幼儿动作发展障碍的主要表现及优化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作技能障碍的表现是多样的,且程度轻重不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肌张力异常、动作的计划性不足、动作的控制性失调、动作的持久性困难、动作的稳定性缺乏、动作的协调性缺陷等6个方面。动作发展障碍患儿常有神经系统软体征阳性。拓展链接婴幼儿动作发展障碍的测量对于动作联结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其原因在于穿过胼胝体的抑制性运动通路发展不够成熟。

婴幼儿动作发展障碍的主要表现及优化

婴幼儿动作发展障碍主要表现为个体在要求运动协调性的日常活动中的表现明显低于其年龄和智力的相应水平,它可能表现为里程碑性运动能力(走、爬、坐等)的获得显著滞后,如掉东西、笨手笨脚等。动作技能障碍的表现是多样的,且程度轻重不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肌张力异常、动作的计划性不足、动作的控制性失调、动作的持久性困难、动作的稳定性缺乏、动作的协调性缺陷等6个方面。大多数患儿从婴幼儿的发育早期开始就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迟缓或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动作姿势转换困难、精细或粗大运动的共济协调能力明显低于其年龄应达到的水平。

(一)动作笨拙

动作笨拙常指简单运动动作本身无异常,但复杂动作组织能力障碍或不成熟,完成技能性动作笨拙,尤其做精细动作慢,动作幅度大,常呈反射性,效率低;难于长时间维持静态姿势。这些儿童投掷物品易出现身体失衡、手眼协调能力差。动作笨拙可能会导致一组特殊肌肉(如,面肌、手和手指、肩带肌)、几组肌肉甚至全身肌肉系的损害。并常有视觉空间运动功能的障碍,如某种程度的立体视觉、认知作业的操作困难。不能顺利地走纵横交错的迷宫,搭积木、搭建筑模型、玩球、描画和认识地图能力也很差等。这些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能会受影响,尤其学习方面受到影响,出现书写困难。这些儿童除在组织、计划和实施复杂动作时有困难外,常有知觉、思维异常,语言可能有损伤、迟缓,可能有某种言语困难(特别影响到发音清晰度),咀嚼困难等。运动笨拙的具体形式也因年龄而异。

(二)偶然动作

多表现为联带动作不协调、舞蹈动作不协调、震颤、肌肉抽搐。其中联带运动最常见,可能是同源性(对称性)或异源性(不对称性)。抽搐通常发生在面部、口部、头部、颈部和膈肌。抽动障碍,表现为头面、躯干、腹部或四肢出现不同程度的抽动,出现的抽动为多发性抽动、眨眼、咧嘴、点头、鼓肚等。

(三)运用障碍

运用障碍也称协同障碍,动作发展障碍的儿童尽管肌力、感知觉均正常,实施运动的各神经肌肉结构是完整的,但不能组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随意动作和完成技巧性动作,或学习技巧性动作有困难。

一般包括为双侧整合能力顺序问题、姿势动作运用障碍。简单来说,就是影响了我们动作表现:

1.平衡能力:整体的平衡感觉不好。比如:在行走或坐在椅子上面的时候会容易摔倒,蹲下的时候也会容易跌倒。

2.动作计划能力:在进行连续性动作时反应慢,做不熟悉的动作会表现出很困难。比如:进行技巧性活动显得困难,对于复杂、经验缺少的活动表现出困难,无法很好地计划自己的肢体动作去适应当下环境或活动。

3.姿势维持:姿势维持不佳时,往往会表现出孩子的整体肌张力偏低,关节的稳定性不足,比较容易疲惫。比如:坐着时会东倒西歪、能坐下就不想站。站立时喜欢靠着墙或其他物体。(www.xing528.com)

4.身体概念:动作幅度、身体的知觉、身体概念、运用力度不佳。比如:书写时过度用力,玩玩具时容易将玩具搞坏,捏橡皮泥很用力,拿东西的时候拿不稳,较难区分自己的肢体(如:鼻子、耳朵、手脚)。

5.快速动作反应:速度、节奏的动作反应不佳。比如:闪避靠近自己的物品或人时反应慢,音乐游戏节奏感不好,不能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做动作。

6.双侧整合能力:上肢跨越中线角度小,双侧协调能力较弱。比如:手脚不协调,前后左右交替地跳跃,不会骑单车、攀爬网,容易左右混淆。

(四)神经系统软体征

神经系统软体征代表一组异源现象,常发生于年龄小的儿童,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如果超过一定年龄(8~9岁)仍有该体征,则属异常。动作发展障碍患儿常有神经系统软体征阳性。许多幼儿有神经系统软体征,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8]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

拓展链接

婴幼儿动作发展障碍的测量

对于动作联结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其原因在于穿过胼胝体的抑制性运动通路发展不够成熟。动作溢出的发生方式也可以反映出双侧和对侧神经通路的功能失调。也有观点认为,动作联结症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性过程的成熟延迟所致。[9]另一种解释是,在个体成熟过程中,神经系统未能有效剔除一些无用的突触联结。研究者通常认为,这些动作联结症状是个体运动神经系统不够成熟的反映,并且能够预测中度的行为功能异常。这些多余动作与儿童的注意力不良、学校表现不佳、语言表达问题均有一定相关性。此外,它还可预测其他一些情绪与行为的不成熟表现,并可以用于有效地鉴别正常与异常儿童群体。

动作联结是否存在、其强度如何,这是一个较难评估的问题。比如说,身体某部位的紧张程度可能是另外一个部位紧张“溢出”的结果。此外,一个正常的个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时也会出现动作联结现象。因此,区分个体在紧张状态时可能出现的正常动作“溢出”与异常的动作联结症是十分困难的。动联症的测量常采用多种方法。最常用的一种是,要求受测者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行走,以制造肌肉紧张,例如用“脚后跟”“脚趾”“脚的一侧”等部位行走。在给下肢施加额外紧张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胳膊、手及肩膀的姿势和紧张程度,并在三点量表上进行评估。对于尚未发育成熟或动作发展障碍儿童而言,上肢的联动反应通常与腿和脚的紧张类型相对应。具体而言,如果要求儿童用脚趾走路,他们将会伸展胳膊,同时手伸向后部;如果要求儿童用脚后跟走路,他们的胳膊肘和手腕将会弯曲;如果要求儿童用脚外侧走路,他们的手可能外翻;如果要求儿童膝盖和脚朝内行走,他们的手和肘也将会朝里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