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雅利安人的迁移与分支及其在中亚草原的故乡

雅利安人的迁移与分支及其在中亚草原的故乡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迁入中亚草原的印欧族群此后逐渐分为伊朗语族和梵语语族抑或印度语族两支,而中亚草原成为分布于亚洲诸地雅利安人的故乡。关于伊朗雅利安人的早期历史记载,主要来自琐罗亚斯德教经典《阿维斯塔》的解读。如同后人依据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研究雅利安人移入印度河流域直至逐渐形成国家的历史,因而将此间印度雅利安人所处的时代称为吠陀时代,伊朗雅利安人的早期历史所处的时代被称为阿维斯塔时代。

雅利安人的迁移与分支及其在中亚草原的故乡

“雅利安人”一词,在广义上泛指印欧语系各语族分支的诸多族群,在狭义上特指印欧语系中分布于亚洲诸地之印度-伊朗语族的若干分支族群。古波斯语与梵语皆属于印欧语系中的印度-伊朗语族,两种语言在诸多方面存在相通之处,相近词汇甚多。“雅利安”一词在古波斯语中意为“信仰”,在梵语中意为“高尚”,两者之间似乎具有同源性。

印欧语系的发源地迄今不详,学术界众说纷纭。多数学者认为,印欧语系的发源地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南俄草原。亦有学者推测,印欧语系的发源地位于黑海、里海与高加索山之间(Frye,1983,p.45)。以上两种观点,均将印欧语系的发源地指向亚欧大陆的接合部。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欧语系的不同族群出现迁徙的浪潮,或迁入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或迁入亚洲腹地的中亚草原。迁入中亚草原的印欧族群此后逐渐分为伊朗语族和梵语语族抑或印度语族两支,而中亚草原成为分布于亚洲诸地雅利安人的故乡

公元前2000年代末期,印欧语系中的伊朗语族大部从中亚草原向西迁徙,经呼罗珊和里海南岸,进入伊朗西部的扎格罗斯山区,其中生活在扎格罗斯山区中北部克尔曼沙赫和哈马丹一带直至乌尔米耶湖南岸的族群称为米底人,而生活在扎格罗斯山区南部帕尔萨一带的族群称为波斯人。如同游牧于沙漠瀚海之中的阿拉伯人骆驼作为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一般,雅利安人可谓最早驯服马匹的游牧族群,中亚草原则是马背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伴随着雅利安人自中亚西迁至扎格罗斯山区,马匹和马拉战车传入美索不达米亚和小亚细亚。(www.xing528.com)

关于伊朗雅利安人的早期历史记载,主要来自琐罗亚斯德教经典《阿维斯塔》的解读。如同后人依据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研究雅利安人移入印度河流域直至逐渐形成国家的历史,因而将此间印度雅利安人所处的时代称为吠陀时代,伊朗雅利安人的早期历史所处的时代被称为阿维斯塔时代。伊朗古代历史上所谓的阿维斯塔时代,相当于印度古代历史上的吠陀时代,研究者主要借助于解读宗教经典而试图还原历史真相。

阿维斯塔时代的伊朗雅利安人,处于青铜时代转换为铁器时代的过渡期,从事游牧和农耕的经济活动,氏族部落内部出现分化的萌芽,社会分工的扩大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出现职业的划分,祭司和武士作为新兴的社会阶层初露端倪,部落之间的联盟业已成为常态性的组织形式,军事民主制逐渐浮出水面,军事首领往往不再是通过选举产生而是实行世袭的原则,进而孕育出超越血缘界限的地域关系和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原始社会濒临解体的边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