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恋之路不到十天的案例探讨

初恋之路不到十天的案例探讨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天,我无意中发现他删掉了那天我发的朋友圈“官宣”动态,那天晚上,我跟他分手了。根据“契可尼效应”,人们对于还没有完成的事总是印象深刻的,初恋的过程影响了我对恋爱的态度。04原生家庭与矛盾焦虑型人格作为女生,在喜欢的人面前我总急着想展示自己最强的和与众不同的一面。我就是一个假小子,因为我觉得女生刻意打扮得很美都很普通,大大咧咧的假小子风格是与众不同的。

初恋之路不到十天的案例探讨

01 恋爱之前

大二时我遇到我的前男友,是我的学长,他是个学霸。对他心动是一个巧合,那天我们两人在实验室,他帮我完成了一个项目。我还记得回去后跟室友这么说:“他真的好厉害,那个项目那么难,我连题目都没有看懂,他就坐在我旁边对着电脑倒腾了五分钟就做完了。”

此后,我对他就完全另眼看待了,他那么厉害,对我又那么好,我越发想“占为己有”。但事与愿违,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发现他回消息没有那么及时,感觉他有些敷衍,朋友圈里跟我的互动也不那么频繁了。我开始烦躁、焦虑、自责,怀疑自己是否犯错了,同时,自己也表现出矛盾焦虑型人格的很多特征。

后来他跟我两个人单独在教室,他给我讲题目。回去之后,他跟我说:“如果我做你男朋友,你会不会很开心?”其实我当时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他在开玩笑,但室友觉得他就在表白,我便觉得室友说得有道理。这时候室友又说“你要是不去表白,五分钟以后我们就帮你去说”,这时候我特别慌张,就去表白了。但他却以以后要出国,可能最后还是要分开为由糊弄过去了,我以为他是拒绝,就特别伤心。但在我的坚持下,最后我们还是在一起了。

02 恋爱期间

(1)第一天。我们在一起之后的第一天,没有任何亲密行为,连牵手都没有。第一天的晚上,我跟室友抱怨他一点也不主动,结果室友就私信他,把我的抱怨跟他说了。他马上来找我,我们好好沟通了一次。他说他还没有从朋友的关系里跳出来,给他一点时间,他会给我好的恋爱体验,也跟我说以后我有心事直接跟他说就好,不要再通过室友了。我很高兴,他是我的初恋,所以我对这次恋爱的期待特别高,就把这种期待投射到他的身上,但特别幸运的是,他通过及时的沟通回应了我的期待。

(2)第二到第四天。从第二天开始,我们就开始有亲密的举动,比如他会牵我的手,在电影院里他还亲了我的额头。但到了第三天,我们约好一起吃饭后再去上课,结果他忘了等我就先和他的同学走了。我回去以后特别伤心,在QQ上问他是不是根本不喜欢我,怎么都忘了和我一起回去。他立马回复我说他以为是先各自回宿舍再一起去吃饭。十分钟以后,他就来我宿舍楼下找我了,急着出门,他甚至还忘了戴几乎不离身的手表。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吃了饭,他还陪我上了课,下课以后我们一起散步。我问他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他说其实一年前就对我有点好感,他说这些的时候把我的手握紧了。

那天回去以后,他跟我说他对感情是很认真的,不会随便开始一段感情。我听了以后很感动,在没有跟他商量的情况下,在朋友圈“官宣”了。他转发到他的朋友圈,还说我给了他很大一个惊喜。之后的几天正逢国庆,我们一起出去玩,或在实验室学习。其间我老是问他跟他前女友的事,他一开始拒绝回答,我就一直问,(我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都没有注意他的真实情绪,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他还是如实全说了。

可见我对这段感情是有点不确定的,但他用行动告诉我,他是十分在乎我的感受的。我对他前女友的胡乱猜疑,再次说明我很缺少安全感。

(3)第五天到第九天。第五天晚上,我们一起去吃了夜宵。我有个老毛病,一吃冷的就会想吐,正好那天吃得很饱,又吃了冷的,身体很不舒服,回去的时候,我就一直拉着他的手臂,因为特别难受,嘴里说的话也是逻辑不清的。回去以后,他QQ上跟我说:“今天晚上你怎么那么恐怖,都吓到我了。”我特别委屈,跟他解释说我身体不舒服。

第六天的下午,他跟我提了分手。他说:“感觉我们就是学长学妹的关系,我以后要出国的,没法长久,不如我们分手吧。”但是我挽留了。经过沟通,我们的感情保住了。后面的几天我们都没有再见面,国庆之后他有托福考试,我也就没有打扰他。第九天,我无意中发现他删掉了那天我发的朋友圈“官宣”动态,那天晚上,我跟他分手了。他是这么说的:“我真的逼着自己去喜欢你,但发现我还是做不到。在实验室学习的时候,如果是前女友在我旁边,我肯定没法专心学习。那天吃夜宵回去路上你真的吓到我了,我像从来没有认识过你一样,对不起。”我根本无法接受,因为这是我的初恋,是我期待了很久的恋爱。我一边哭一边骂他渣,哭了一晚。

初恋,称为青涩之恋,它的重要在于它是从“0”到“1”的改变。根据“契可尼效应”,人们对于还没有完成的事总是印象深刻的,初恋的过程影响了我对恋爱的态度。我当时很快把我的初恋定义为失败的、绝望的,因为在那一刻我承受了很大的悲伤。这种坏情绪在短时间内无法被接受,但是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淡化。我允许把自己的悲伤流露出来。但在那一刻我还是用语言攻击了对方,这是一种宣泄,但也显得很不成熟。

03 分手之后

我本以为我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集,结果分手后的第一天,他就来找我聊天。我自我安慰:他还愿意和我接触,这意味着我在他心里的形象没有那么差。每天聊天持续了一个月,从学习到爱好,这也让我有一种错觉,我们好像还没有分手。不得不说,他分手后的陪伴缓解了我的痛苦。

但是一个月后,突然有一天他没有来找我,我很焦虑,但也没有主动找他。后来连着好几天我都没有跟他说过话,我去找他,他也是很敷衍的态度。之后,我在他空间里偶然发现了一个跟他互动很多的女生,也是他的学妹。那一刻我难受得哭了。看到那个学妹我就联想到当时的我,他事事为我着想,只是现在女主角不再是我了,我感觉又一次被他抛弃了,对他有不满甚至是憎恨,对那个学妹是羡慕、嫉妒甚至是怨恨。最后,我们互删了好友,再也没有联系过。

04 原生家庭与矛盾焦虑型人格(www.xing528.com)

作为女生,在喜欢的人面前我总急着想展示自己最强的和与众不同的一面。我就是一个假小子,因为我觉得女生刻意打扮得很美都很普通,大大咧咧的假小子风格是与众不同的。在大一期间,我试图帮喜欢的男生A获得奖学金,结果被他拒绝。我不明白明明为他付出了那么多,甚至可以帮他获得荣誉,为什么他总是不领情,最后拒绝了我的感情。

针对这些失败的经历,我做出了分析:第一,我的付出只是感动了自己,对方觉得奖学金应该凭自己实力去获得,别人给他不算是荣誉,所以我的付出不是他所需要的,甚至太过强势吓走了对方;第二,我总是急于在对方面前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同时希望对方也这么觉得。当对方没有呈现出我期待的反应之后,我会“变本加厉”,久而久之这种压迫会让对方对我产生厌烦,而我却幻想对方会觉得我很特别。至于为什么我总是过分渴望对方能格外关注我,就要谈到原生家庭了。

虽然说从小父母一直陪着我长大,他们给了我物质上的满足,但其实精神上的陪伴是很少的。印象更深的是上补习班时爸爸妈妈转身离开的背影,以及内向的我一个人坐在陌生环境里一动不动默默流泪的场景。

爸爸跟奶奶经常吵架,爸爸有时候会扔东西,还会朝我凶,让我不要吃奶奶做的饭。每次只要妈妈不在家,家里只有爸爸、奶奶和我,我都特别害怕,他们只要一吵架,我就一动不动躲在角落不敢说话。所以我特别黏我妈妈,但妈妈白天经常出去,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出门前也不和我说一声,我就一直哭,一直在门口等妈妈回来。

因为幼儿时期缺少陪伴,成年以后我会下意识地寻找机会完成这段发育过程,反映在现实中,我非常渴望另一半能时时刻刻陪着我,一旦没有,我就会焦虑,甚至还会在对方面前展现出强势的一面,以此引起他的注意;我会非常霸道地占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不愿意我的对象和别的女生有过多的互动,会不断地问他过去的感情经历,就像小时候我把礼物都锁在抽屉里,因为只有这样,我才有安全感。

因为爸爸和奶奶经常吵架,妈妈在中间起到劝架作用,我会非常喜欢跟温柔的人在一起,所以长大后我喜欢的男生类型都是外表十分温柔的。当他们对我很好的时候,给我一些暧昧信号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表现得特别主动。比如,前男友帮我做了项目,我就对他心动了;他说他对感情是很负责的,我就“官宣”我们恋爱了。然而这也是导致了初恋的终结。

爸爸和奶奶吵架时,我很依赖妈妈,这导致成年后我的依赖型人格特别明显。我不只是依赖男朋友,还依赖室友。在恋爱关系开始时,是室友的判断一直在引导着我。在爱情中,自己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我的过分依赖使得室友的感受直接替代了我的感受。

05 未来应该做出的改变

(1)学会给自己安全感。恋爱中对方终究不可能时时刻刻陪着我,对方不能给我的,我要学着自己给自己。恋爱不会是我生活的全部,我应该要把关注点放在充实自己的生活上,比如男友没有及时回我短信,并不一定是他忽略我,可能只是在忙。我的快乐和满足感更多的是要由自己创造

(2)重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不仅仅是爱情中,生活中了解一个人也要自己去接触对方,而不是依靠别人的言论。了解一个人也不能只关注外表,还要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前男友是个很温柔的人,也说自己对爱情很谨慎负责,但最终因为一句“我真的逼着自己去喜欢你,但发现我还是做不到”让我否定了他之前所有的付出。他的真心付出我真的感受不到吗?其实,我只是想通过逃避去忽略我在这段感情中的错误吧。

所以,在未来的感情中,要去重视自己的体会,肯定对方带给自己的真实感受。既尊重对方,也对自己负责。

(3)不去控制别人。在心理边界理论中,边界将自己和别人隔开。虽然别人的行为是不可控的,但自己的行为和如何看待别人是可控的。比如,在初恋中,我很渴望他对我好,但是不能想着去控制对方、占有对方。互相尊重,给彼此一定的距离才是上策。有清晰的心理边界,才能有健康、幸福、美满的爱情体验。

很感谢我的初恋,虽然我们没有走到最后,虽然这过程中我有痛苦,但是还是感谢他的陪伴。其实能够走到最后的初恋不多,初恋的美好在于是他/她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想跟初恋说声:“谢谢,我会永远祝福你的!”

点 评

作者小时候因家里的紧张气氛,内心一直缺少安全稳定的感觉,喜欢黏着妈妈。长大后又把这种依赖的感觉用于恋人和室友身上,甚至使得室友的观点直接替代了她的观点。可想而知,这种焦虑和依赖的个性在恋爱中会促使她紧紧抓住男朋友,想知道男朋友的一切情况。男朋友也许受不了这种控制的感觉所以提出了分手,这段10天不到的初恋结束了。作者对自己的分析很细致、深刻,提出改变方案也很有针对性,相信她会慢慢从生活经历或新的恋情中变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