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轻设计师必修课:朋友圈人设建立方法

年轻设计师必修课:朋友圈人设建立方法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朋友圈人设就是线上的你,是“三次元”的代言人。虽然朋友圈是自己的,但传递的信息是给别人的印象。综上可以说,朋友圈的自我人物设定、自我形象管理非常重要,事关成长发展。设计师的朋友圈人设营造,主要是下面3个点。这种套路可能在三五年前还可以一用,但在当下的情况,每个人朋友圈的人数众多

年轻设计师必修课:朋友圈人设建立方法

朋友圈人设

圈里人设的意义

打造的着力点

有些东西不要发

有些东西可多发

打造人设的重点

朋友圈内容占比很重要

开头先不聊设计,聊点娱乐圈的事情。近几年娱乐圈经常会有大瓜爆出,如多年前的“艳照门”,几年前的某星吸毒,某女星“洗头门”,2020年初,男星罗某某被女友爆出恋爱期间多次多地花式出轨,被称为“时间管理大师”,令吃瓜群众三观尽毁,多年的人设瞬间崩塌。当然本书是设计类图书,很显然不是搞综艺八卦的,这个话题是为了引出我们今天的主题—人设。

在热搜榜上,我们能经常看到某个明星的人设塌了,综艺真人秀都是有“剧本”的这样的新闻。面对这些新闻,我们一般人都会有娱乐圈太假了,都在欺骗观众感情,一点儿都不真诚的感觉。其实,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大众,都有一个由自己创建和维护的人设。比如,你不会把所有事情和想法都发在朋友圈中,而是会挑一些特定内容发,来体现你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价值观和品性。

先来讲讲什么是人设?人设即人物设定,原意是指“二次元世界中的漫画人物形象,也用指明星等公众人物刻意塑造的形象。现在指每个人在外界面前塑造的形象和标签。人设被认为是迅速圈粉,吸引受众的道具。这种形象与本体可以是高度符合的,也可以完全不符。完全不符的人设,如不认真维护可能会暴露本质,即所说的人设崩塌。

我们今天要讲的朋友圈人设,指的是微信朋友圈的人物设定,即线上朋友圈的个人形象管理。

为何非要强调建立微信朋友圈的人设?说说朋友圈,微博、抖音、小红书不是每个人都有账号的,而朋友圈完美覆盖老、中、青、少年,年龄跨度大,用户群体广,谁都离不开。所以微信朋友圈是个重要的阵地,有我们工作、生活圈子里的所有人。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朋友圈又不单指微信朋友圈,在这里泛指所有带有社交功能的、有我们线下潜在客户的社交APP。

朋友圈人设就是线上的你,是“三次元”的代言人。

我们需要人设吗?太需要了,无论是谁。

不过人设在如今的互联网语境里,带上了些伪装的味道,比如一个词“人设崩塌”。但这说明了人设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吗?我看未必,其实你看看它的近义词—“印象”“定位”“标签”就知道,这其实是个中立性质的名词。其实不仅仅是在线上,人设也应用在线下。

那么人设有哪些作用?在职场上或校园里,我们擅长将某人和某事或某些特征捆绑在一起,形成对TA的印象。在职场上,当公司HR招聘时,根据简历和你的口述,摘取部分标签,形成对你的看法,分配相关的职位和工作。在网络上,网友们因为你的某些内容而关注了你,他们期待你产出能满足他们的内容。在生活中,当与客户见面时,通过外在形象和动作话语勾勒出自己的形象人设,再通过后续的语言和行为来完善、深化这个形象。

建立人设的意义是什么呢?可以实现个人品牌差异化,可以产生快速传播力,可以与目标客户产生同频共振。

总结一下,有以下四点。第一,能够与目标客户产生契合。客户初步了解设计师往往就是从加微信看朋友圈开始的,给客户留下一个专家的印象,并且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得到客户认可,这样就能够吸引到目标客户。

第二,朋友圈人设是打造个人IP的第一步,我们讲过个人IP的重要性,而人设则是个人IP建立的基础。

虽然朋友圈是自己的,但传递的信息是给别人的印象。

第三,良好人设能够减少客户认知成本,要知道当下客户认知设计师的成本有多高,尤其对于处在成长期的设计师,一个精准客户信息可能价值过万。

第四,成功的人设,能够提高设计师进阶的效率,使其少走弯路,成长更快。

综上可以说,朋友圈的自我人物设定、自我形象管理非常重要,事关成长发展。遗憾的是很多设计师非常不重视朋友圈,要么不发,要么乱发。有把朋友圈当成日记的,今天吃的啥、买的啥都发出来,有把对生活不满一股脑发泄在朋友圈的,一打开就是满腹牢骚,还有疯狂晒娃的,秀恩爱“撒狗粮”的……这些做法都不恰当,要知道虽然朋友圈是自己的,但传递的信息是给别人的印象。

有调查说,每个人朋友圈里必然会有“7个人”:走上人生巅峰的微商选手、不断燃烧热量的健身达人、每日精进的读书达人、晒娃狂魔之宝妈、空中飞人社会精英、大漠雪山户外高人、明媚午后文艺小资。看看你的朋友圈里有没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营造朋友圈人设呢?设计师的朋友圈人设营造,主要是下面3个点。第一,让人印象深刻,产生记忆的点。

第二,你发布的信息是否能够帮助到对方。

第三,是否能产生与外界的互动。

下面我们从设计师的角度来分析这3个点。让人印象深刻的点,即记忆点。我们习惯将人标签化,用一个标签来对某个人进行记忆。

明星们深谙这一点,纷纷据此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标签人设,比如“暖男”“高冷”“帅大叔”“演技派”等,让你容易记得。所以要想别人记住你的人设,最好特立独行,或者稍带夸张,过于平庸的后果就是无人提起。

什么可以构成我们的初步人设?

身份:名校出身,当地知名设计师,做过某个标志性案例,获得全国设计大奖,手绘超牛……

性格:暖男,执着,完美主义,对专业酷爱……

地域:米兰理工深造,美国考察,英国游学日本见闻……(www.xing528.com)

生活状态:单身/已婚,爱宠物,喜欢自驾,红酒雪茄专家……

接下来则是寻找内容干货、内容形式,比如短视频、文字、图文、公众号……

内容领域:设计案例,流行风格,家居品牌,游学经历……

内容定位:描述,评价,指南,安利……

内容特色:深度,专业,新鲜,争议,时效……

你看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就会让人设变得立体生动。立体生动是关键词,划出来要考的。立体生动指的是个人形象的全面性与综合指数。我们看电影中有的角色塑造形象单薄,高、大、全,不食人间烟火,像抗日神剧那种,就是太假不真实。有的设计师虽然不乱发朋友圈,但每天都在转大师作品和优秀案例,这样也是单薄的。我们作为设计师要塑造“有血、有肉、有情怀”的形象,让客户产生共鸣。

那在朋友圈里该干点儿啥,又不该干啥呢?

第一,不要广告轰炸,有的营销型公司设计师一发就是广告刷屏,客户的确能通过你的刷屏获得微弱的信息,但是更多人对刷屏行为深恶痛绝,你把微弱影响力不完整地传达给某些客户的同时,有可能失去更多客户,这样做得不偿失。这种套路可能在三五年前还可以一用,但在当下的情况,每个人朋友圈的人数众多,当划到这种刷屏广告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把它屏蔽,甚至拉黑。

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是我们在做朋友圈宣传时先要考虑的事情。因为我们不单单是在传达信息,同时也在输出我们的价值观。如果这个信息很Low,观者也会认为发朋友圈的人很Low。

第二,不要发负能量的语言和图片。这种负面信息会传递一种失败者的情绪,让人感觉你是一个心理阴暗的失败者。谁都愿意接近强者和充满阳光的人,负面情绪不但会影响自己,也会让客户敬而远之。抱怨这种话可以在私下说,不能在朋友圈说。有人会很隐晦地指桑骂槐,结果是你想骂的那个人给你点赞并回复:“亲,别跟那种人一般见识。”而你的朋友反而可能会错意,直接拉黑了你。

第三,不要每天发各种鸡汤文,心灵鸡汤这种东西太流于形式,什么“诸葛亮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我们的箭那么少?关羽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我们的士兵那么少”?拿着不存在的演义故事当真实历史。还有“一旦有了一个省钱的脑子,就不会有精力培养一个赚钱的胆子,所以,你会穷得很稳定”,邵逸夫一生勤俭节省,只为教育事业慈善,再可以看看周润发、王力宏,虽然这些明星身价过亿,但节省程度远超常人,毒鸡汤又作何解释?还有更毒的,你以为马云和比尔·盖茨真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马云的父亲是谁,比尔·盖茨的母亲是谁……这种更有毒性更上头。为啥不说俞敏洪和乔布斯呢?他俩的爸爸是谁?如果设计师也跟风发这种无脑有毒鸡汤,这种信息会引起他人反感,也会拉低自己的段位。

第四,不要吐槽甲方。吐槽甲方一时爽,一直吐槽一直爽。爽完呢?有能力有实力挑业务做吗?如果没有,请老老实实把话咽到肚子里,不要公开。

甲方有一对多选择的权利,我们只能做好自己。不要指责甲方的审美不够,要明白,只有最对的设计,没有最好的设计。一位成熟设计师每年业务至少有40%是通过之前客户圈层转化而来的,但谁也不愿意给一个经常吐槽客户的设计师介绍单子。

第五,不要总秀恩爱、晒礼物、晒娃。大部分人在浏览朋友圈时,见到别人几张秀恩爱的图片,第一反应的是,祝福赞美。但每天都看到他在高调秀恩爱,这种祝福慢慢会变成讨厌和反感。

谈恋爱,明明是两个人的事,却故意秀出来让别人知道,即使当事人想得到别人的点赞和羡慕,还是算了吧。一定会拉低自己的形象分,同理,晒娃也要有度,不要变成“晒娃狂魔”。

一旦踏入职场,你的线上形象应该变得职业又专业,不能把自己诸多私生活变成公开的信息。

有人说,你讲这么多不该发的,那应该发什么呢?下面就进入关键话题,我们应该如何在朋友圈里成功建立人设。

以下几项内容我们可以发。第一,晒签单,设计师签单其实不值得晒,但有些签单是可以晒的,比如晒的是你和客户的默契,或者你与客户已经成为朋友,这样给其他客户传达的信息是,你这设计师不是靠价格或者营销去签单的,而是自己有亲和力、有自信。

第二,正确晒加班,可以晒打卡回家的照片,比如拍一个打卡时间,或者比较舒适的办公场景的照片等,但是注意不要有任何拉低档次的物品出镜。

左右照片对比一下可以发现,同样的文案,因为照片不同,传递的能量也不同,对个人形象加分或减分一目了然。

第三,学习场景容易让客户产生信任感,尤其是公司系统的培训会或者设计类课程,学习培训的内容和感悟分享会给客户产生“这家公司很正规”“这位设计师很积极向上”这种良性印象,会让客户产生一种对学习者的赞赏心态,对设计师的专业形象有所提升。

第四,发作品照片,要深度解析,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要带情感,细节化场景化,要表达条理清晰,这样才能给予客户留下明确印象。

下页左图的朋友圈内容随意,看似发了作品,也想给客户留下一种“我有作品,我也是个挺牛的设计师”印象,但是因为表达不清晰而且照片质量一般,一般客户看了要么不明就里,要么印象减分。下页右图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

第五,游学可以发,可以引发客户的共情,既能证明自己的设计能力、学习热情,又能够引发客户对异地风情的探求好奇心,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当然也要注意文字和照片内容。

信息要经过包装才有传播度。

第六,获奖内容可以发,增加客户的信任度。有含金量的奖项是打造个人IP、建立正向人设必不可少的加分项,既是实力的证明,也是设计职业生涯的里程碑,大大增加在客户心中的信任度。

OK,我们讲了不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下面总结一下,要成功建立朋友圈人设要做到三专:专业、专注、专家,值得信任,高而不冷,生活与工作圈分开,拒绝负能量,信息要经过包装才有传播度。

要做到三特:特质、特别、特殊。有区别于普通设计师的特质、特别形象与价值观以及对设计逻辑阐述、特殊的阅历的履历引发客户共振。

要用游学、奖项、头衔等进行赋能,将人设进一步立体化,用行业经验与公司背书使人设信任度增加,这样我们的“二次元”形象就进一步三维化了。

最后朋友圈应发内容和每项内容的占比应该如何平衡呢?看下页这张朋友圈内容比重图,清晰看到,在设计师朋友圈中,工作60%,游学、活动、获奖20%,生活感悟15%,兴趣爱好15%。

在看设计大咖们的朋友圈时,你会很吃惊地发现,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都符合这一内容比重分配规律。

到底是行为决定身份,还是身份决定行为?

朋友圈是个重要的阵地,有我们工作、生活圈子里的所有人,人设成功,能够给我们带来正向宣传、IP赋能、人脉积累,所以阵地要用好,人设要维护好。有技巧、有方法、有套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设计的成功往往在设计之外,这一课就讲到这里,各位赶紧整理朋友圈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