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狗·鼠·猫》:揭露文人嘴脸的童年回忆

《狗·鼠·猫》:揭露文人嘴脸的童年回忆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等事件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下来后,作者再对往事进行回忆、咀嚼和总结。《狗·鼠·猫》记叙了鲁迅童年时“仇猫”的经过和心理,但更重要的是作者试图借此揭露和讽刺文人中“媚态的猫”式的嘴脸。

《狗·鼠·猫》:揭露文人嘴脸的童年回忆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并陆续刊载在《莽原》上的十篇回忆性散文以及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记,其中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正文前的小引是作者的自序,简要介绍了这十篇散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缘由,以及《朝花夕拾》这一文集名字的由来,小引中写道:“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要等事件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下来后,作者再对往事进行回忆、咀嚼和总结。

这十篇散文按照鲁迅先生自己的说法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前六篇记叙了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第七篇和第八篇写青年时代面临的人生道路的抉择,父亲的病逝,从家乡到南京求学,又到日本留学;第九篇和第十篇记事怀人,表达对师友的感恩、怀念之情,回顾自己从日本留学到回国教书,弃医从文,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www.xing528.com)

文集以记事、怀人为主,在追忆往事的同时流露出对亲友、师长的真诚怀念,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又不时穿插幽默和讽喻。文字简洁凝练,文风质朴,格调明朗。

《狗·鼠·猫》记叙了鲁迅童年时“仇猫”的经过和心理,但更重要的是作者试图借此揭露和讽刺文人中“媚态的猫”式的嘴脸。《阿长与〈山海经〉》《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这四篇以人带事,分别记叙了“我”的保姆阿长,邻居衍太太,日本仙台医专的老师藤野先生和已故友人范爱农,传达了作者对保姆长妈妈的深切怀念,对衍太太的厌恶,对藤野先生的感佩,对范爱农的扼腕。《二十四孝图》记叙了“我”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后,对丑恶、虚伪的愚孝观念的憎恶。《五猖会》和《无常》两篇,记叙了故乡的一次迎神赛会。《从百草园三味书屋》回忆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与小伙伴们一同度过的童趣生活。《父亲的病》则回忆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同时批判了故弄玄虚、医术拙劣的所谓“名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