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较六盘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大殿基址与元大都大明殿基址

比较六盘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大殿基址与元大都大明殿基址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京兆”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台基高和大明殿的殿基高完全相同。三是“京兆”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台基规模与大明殿殿基范围可能也相同。此外,“京兆”安西王府宫城与大都大内宫城形制规模基本一致。“六盘”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夯土台基平面呈“工”字形,形制明确,与大都大明殿工字殿更具可比性。“六盘”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台基上的建筑相较于大明殿,可能无柱廊部分,其中央台基的中段即“束腰”部位上应该是“中殿”。

比较六盘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大殿基址与元大都大明殿基址

大都建有三座宫殿,主宫称大内,在大都城中轴线上偏南,至元十一年(1274年)春正月“宫阙告成”。大内之西有隆福、兴盛二宫。这三宫的建筑布局在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大内外有宫城环绕,城东西四百八十步、南北六百十五步,南面有三门,东、西、北三面各一门,四角各建一座角楼。在大内宫城中轴线上,分别建有以大明殿和延春阁为主殿的两组最主要的建筑群。元人王士点《禁扁》称大明殿一组为“大内前位”,称延春阁一组为“大内后位”,在前位的东侧建有“庖人之室”和“酒人之室”,前位之西有内藏库二十所(仓库区)。

“六盘”安西王府宫城宫室的修筑时间不甚明确,但“京兆”安西王府宫城宫室的修治,创建年代为至元十年(1273年),是年安西王忙哥剌加封秦王,“开府于秦”,诏命京兆尹赵炳“治宫室,悉听炳裁制”。1275年到忽必烈汗廷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过西安,在他的游记中对“京兆”安西王府的宫室很是赞美,说到忙哥剌是作为活着的统治者看待的,可见在忙哥剌加封秦王后的两年时间内这王宫便已建造完成。夏鼐先生曾将“京兆”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夯土台基与大明殿的殿基作过比较,他说:“大都宫阙的主殿是大明殿,据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宫阙制度条(卷21)和明初萧洵《故宫遗录》(《日下旧闻考》卷32)所载,殿基高可十尺,正殿十一间,东西二百尺,深一百二十尺。殿后为柱廊七间,深二百四十尺,广四十四尺。后连后宫,为寝室五间,东西夹室六间,后连香阁三间,东西一百四十尺(一作五十步,即一百五十尺),深五十尺。殿基绕以石阑,宫殿檐脊饰琉璃瓦。可见这大明殿的殿基上的建筑物,东西最广处为200尺,南北三个建筑物合共410尺。”这次探勘出来的安西王宫的台基,广90米,深185米。台基高3米,即元尺10尺左右,和大明殿的殿基‘高可十尺’,完全相同。大明殿的面积200尺×410尺,合今62米×127米,较安西王宫的台基小,但建筑物之外,殿基上可能在宫殿外周至阶沿还留有空地,而安西王宫的台基可能在废弃后四周的夯土向外崩圮,复压的面积较原来的增大(探勘出来的平面图作椭圆形,也由于这缘故)。就围墙北面不开门这一点来推论,这主殿坐北朝南。台基上的布局前为朝会的正殿,中为柱廊或中殿,后为寝殿,略呈“工”字形。归纳起来它们之间有这样几点一致:

一是大明殿殿基上的建筑物东西最宽与南北总长之比约为1∶2,“京兆”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台基的广与深之比也约为1∶2,比例相同。

二是“京兆”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台基高和大明殿的殿基高完全相同。

三是“京兆”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台基规模与大明殿殿基范围可能也相同。

四是“京兆”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台基上的建筑布局可能是大明殿工字殿的形式,即前为朝会的正殿,中为柱廊或中殿,后为寝殿。

此外,“京兆”安西王府宫城与大都大内宫城形制规模基本一致。二者城垣南北长,东西宽度相差不大。“京兆”安西王府宫城南北600余米,东西540米左右;大内宫城南北615步,东西480步。(www.xing528.com)

“六盘”安西王府宫城宫室的修筑亦应在至元十年(1273年)开始或稍后。这一年“诏安西王益封秦王,别赐金印,其府在长安者为安西,在六盘者为开成,皆听为宫邸”。安西、开成两处王府同时设置,“皆听为宫邸”,似表明两地王府宫城也是同时修治。若此,它们与大都宫阙的主殿大明殿都是同时期建筑。“六盘”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夯土台基平面呈“工”字形,形制明确,与大都大明殿工字殿更具可比性。以《南村辍耕录》及《故宫遗录》所记有关大明殿建筑尺度,按1元尺=31.62厘米换算,将大明殿各建筑与“六盘”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夯土台基的相对应部分列下表作比较:

*《南村辍耕录》记载说“柱廊七间”;《故宫遗录》说柱廊是十二间,此说与柱廊深(南北长度)相适应方面,在建筑结构上较合理。(傅熹年:《元大都大内宫殿的复原研究》,《考古学报》1993年第1期。)

从表中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六盘”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台基的规模略小于大明殿殿基,而其台基的高度略高于大明殿的殿基高度,这其中的缘故可能在于“六盘”安西王府地处阴湿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所以台基在当时地面下还挖有深2—3米的基槽,基槽内以细黄土与细砂石隔层夯筑,以保障殿基基础坚实、稳固。

殿基规制二者差异较大的方面有:“六盘”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夯土台基相当于大明殿的正殿部分的南北长度是大明殿正殿(南北)深度的近2倍;相当于大明殿的柱廊部分的南北长度却仅占大明殿柱廊深度的近五分之一,而其东西宽度又是大明殿柱廊(东西)广度的近2倍;相当于大明殿的寝殿部分的南北长度是大明殿寝殿深度的2倍余,这部分台基东、西、北三面向外折拐凸出,似又有大明殿寝殿“东西夹室”“后连香阁”的态势。“六盘”安西王府宫城中央台基上的建筑相较于大明殿,可能无柱廊部分,其中央台基的中段即“束腰”部位上应该是“中殿”。

叶子奇撰《草木子》中说:“元世祖皇帝思太祖创业艰难,俾取所居之地青草一株,置于大内丹墀之前,谓之誓俭草。盖欲使后世子孙知勤俭之节。至正间,大司农达不花公作宫词十数首,其一云:墨河万里金沙漠,世祖深思创业难。却望阑干护青草,丹墀留与子孙看。”可知在大明殿前有一部分地面是植草的。殿庭植草是元宫首创,是为了不忘其塞北草原牧区的发祥地而专设的。“六盘”安西王府宫城内北部的夯土台基之东、西两侧探查有踩踏活动面,而在其南部则没有发现大面积活动面,这一空旷区域也有可能原是植草的。

大都对“京兆”“六盘”两府宫城的影响还体现于在城内将中央台基作为全城中心点的确立方面。首创建立中心台作为全城中心点的标记,出自于大都的设计规划且践行在大都城市布局中。中心台位置的选定,不仅可以由此确定全城中轴线的方向和位置,而且可以由此确定对称的东、西、南、北四面城墙的方位,还可以确定东、西两面城墙正中城门的位置。受这种规划理念的影响,“京兆”安西王府宫城中央的大殿基址(正殿位置)中心正是处在其城内的南北向与东西向中轴线交叉点上,突显了宫城以宫殿为中心的格局,这同大都是以宫城为中心的布局有异曲同工之处。两府宫城南门正处在城池南北轴线的南端,“京兆”安西王府宫城东西二面城门在城池东西轴线两端(略偏北)而相互对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