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历史研究及元大都的行市和街市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历史研究及元大都的行市和街市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大都自从至元三十年建成通惠河,不但漕运畅通,南方的商船也可以直接进入城中,停泊于积水潭,因而靠近积水潭的城中心,各种行市兴起,街市也很繁荣。当时元大都有大量商品是不征税的。看来元大都征商税集中于许多大的行市如猪羊市、牛驴市、马市和果木市之类,日常生活用品除酒醋以外,大多不征税。大都城中心设钟鼓楼的钟楼街,正是市中心街道最宽广的地方,也是最为“富庶殷实”的商业中心。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历史研究及元大都的行市和街市

元大都自从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建成通惠河,不但漕运畅通,南方的商船也可以直接进入城中,停泊于积水潭,因而靠近积水潭的城中心,各种行市兴起,街市也很繁荣。元李洧孙《大都赋》说:

凿会通之河,而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经抵辇下。……往适其市,则征宽于关,旅悦于途。灵钟叩而蒲牢吼,操鼓动而元鼍呼,?桑腾景,皋门启枢。百廛悬旌,万货别区。匪(非)但迩至,亦自远输。?蟕貂?之温,珠瑁香犀之奇,锦纨罗?之美,椒桂砂芷之储,瑰绣耀于优坊,金璧饬于酒垆。(《日下旧闻考》卷六引,录自《永乐大典》)

说明通惠河凿通以后,东南的吴楚大贾,西南和西北的川陕豪商,都通过水上交通线来到大都。所说“征宽于关,旅悦于途”,确是事实。当时元大都有大量商品是不征税的。“元于大都腹里设税务七十三处,其在京城者,猪羊市、牛驴市、马市、果木市、煤木所,有宣课提举司领之。利网虽密,然自酒醋而外,若鱼虾药果之属,以及书画、藁席、草癰、?帚、砖瓦、柴炭、诸色灯、铜、铁、线、麻线、苎绵、草索、面货,皆为不合税之物,比于明崇文门税课,条目疏矣”(同上书卷六三引《稼堂杂抄》)。看来元大都征商税集中于许多大的行市如猪羊市、牛驴市、马市和果木市之类,日常生活用品除酒醋以外,大多不征税。

从李洧孙《大都赋》所描写的“市”的情况看来,市区还是设有市门的,每天在日出时(“?桑腾景”),钟鼓敲响后(“灵钟叩而蒲牢吼,操鼓动而元鼍呼”,蒲牢是传说中能大鸣的神兽,元鼍是神话中能击鼓的神物),市门才开启(“皋门启枢”)。市中各种商店都挂着幌子,是按商货的品种分类排列的。

《析津志》:“钟楼之制,雄敞高明,与鼓楼相望。本朝富庶殷实,莫盛于此。楼有八隅四井之号。盖东、西、南、北街道最为宽广。”

(《析津志辑佚·古迹》第108页)大都城中心设钟鼓楼的钟楼街,正是市中心街道最宽广的地方,也是最为“富庶殷实”的商业中心。“(鼓)楼之东南转角街市,俱是针铺。西斜街,临海子,率多歌台酒馆,有望湖亭,昔日皆贵官游赏之地。楼之左右,俱有果木、饼面、柴炭、器用之属”(同上书)。

鼓楼东南转角街市上都是针铺,当是针的行市所在。这样多的针铺,是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所没有的,说明大都缝纫手工业有很大发展。鼓楼以西,积水潭(海子)东北有斜街,最是商业繁华区,有斜街市之称。附近的日中坊,即取“日中为市”之义。因为积水潭是南来商船进入城中的集中停泊处,繁华的斜街市当即因此兴起。斜街西南沿海子的地段,又是风景优美的游览区。《析津志》说:“草三亭(三字疑误),在南城者最多,率皆贵游之地。……北城惟斜街南有数处,如望湖是也”;“望湖亭在斜街之西,最为游赏胜处”(《析津志辑佚·古迹》第104—105页)。这里好比临安西湖的湖滨一带,杭州丰豫门外有望湖亭三处,钱塘门外更有望湖楼(《梦粱录》卷一二《西湖》),元大都望湖亭之名即由此而来。每年仲春二月,“北城官员、士庶、妇人女子”,除到南城“踏青斗草”以外,常到海子一带游览,“若海子上,车马杂沓,绣毂金鞍,珠玉璀璨,……自此后游玩无虚日,上自内苑,中至宰执,下至士庶,俱立秋千架,日以嬉游为乐”(《析津志辑佚·岁纪》第216页)。因而斜街不仅是商业中心,又是游览中心,“率多歌台酒馆”。歌台即是临安所谓歌馆,属妓院性质。《析津志》:“明义楼,在燕市东,大安楼在西,仁风楼在南。以上三楼在燕市西,瓦楼三是也。”(《析津志辑佚·古迹》第107页)可能就在这一带。

根据《析津志》,钟楼周围有下列许多行市(参看图81):

米市、面市,钟楼前十字街西南角。

鹅鸭市,在钟楼西。

柴炭市集市,一钟楼(是说一处在钟楼)。

缎子市,在钟楼街西南。

皮帽市,同上。

帽子市,钟楼。

珠子市,钟楼前街西第一巷。(www.xing528.com)

沙剌市,一巷皆卖金、银、珍珠宝贝,在钟楼前。

铁器市,钟楼后。

穷汉市,一在钟楼后,为最。(《析津志辑佚·城池街市》第5—7页)

说明钟楼周围地区全是重要的行市所在。米面、柴炭和铁器等日用必需品的市,帽子、缎子等服饰的市,金银珠宝的市,都设在这里。多数市沿街设置,也还有重要的市设在巷内的。沙剌是蒙古语珊瑚”的意思,在钟楼前有沙剌市,一巷全是出卖金银珠宝的商铺,这是大都金融业和珠宝业的中心,如同北宋汴京潘楼街南的界身巷全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一样,也和南宋临安御街中段“两行多是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差不多。

米市、面市都附设有碾房,用牛、马、驴、骡牵引,“每碾必二、三匹马旋磨,日可二十余石”,当时有“碾望东南”而操作的风俗,因为“贡赋粮米俱在江南”。也有用杵臼的。“都中自以手杵者甚广”。更有称为“蒜臼”的,当是因杵的形状像蒜而得名,“钟鼓(楼)前及海子桥上多有之”(《析津志辑佚·物产》第230页)。说明海子桥(即万宁桥)一带也还有米市、面市。

海子桥一带也是商业发达之区,除米面市外,还有木器家具的行市。“铁络、量罐、癲(花)架、马槽、大小木柜、镫(灯)檠、盘(高丽榧子,木刳成或旋成,大小不等,极为朴质。凡碗碟、盂、盏、托,大概俱有)、橱、矮桌、矮床、门匡(框)、窗隔、蒙古棺(用大木去外皮,削成圆木,以癳开作盖,中刳作人形,冠服一如平时,合之以铁条钉)。右此等木器多在海子桥南,甚多;哈达门外亦有,然皆粗作生活”(同上书第231页)。

钟楼以西,北中书省周围地区也有行市。《析津志》载:

省东市,在检校司门前墙下。

文籍市,在省前东街。

纸?市,省前。

靴市,在翰林院东。(《析津志辑佚·城池街市》第5—6页)

所说“省东”“省前”,即指北中书省以东或以前。文籍市和纸諸市当是适应官吏和书生的需要。靴市在翰林院东,即是北中书省东,元代晚期翰林院即迁在北中书省内。《析津志》是元代末年著作,故如此记载。

据《析津志》说:“官大街上作朝南半坡屋,或斜或正,于下卖四时生果、蔬菜、剃头、卜算、碓房磨,俱在此下。剃头者以彩色画牙齿为记,碓则望东南偏为之。”(《析津志辑佚·风俗》第206页)这个建有“朝南半坡屋”的“官大街”,当然是东西向的大街,可能是指钟鼓楼前或北中书省前的大街。街上长廊式的“朝南半坡屋”,可能出于官府所建,如同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官府所建的“房廊”一样,出租给商人经营商业。

钟鼓楼以东,中心阁、倒钞库、巡警二院之东有大都路总管府,其东南有柴市。《春明梦余录》说:明代顺天府治东南教忠坊有顺天府学,“其地元之柴市也,文文山(即文天祥)授命焉”。明顺天府治即元大都路总管府旧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