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秋季习俗:立秋食瓜水、吞赤小豆,灶君诞日庆祝

秋季习俗:立秋食瓜水、吞赤小豆,灶君诞日庆祝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秋,古时“四时八节”里的“八节”之一,有戴楸叶、食瓜水、吞赤小豆七粒的习俗。农历八月初三为灶君诞日,通安乡镇家家具香烛素馐,有到道观灶君殿烧香祭祀的;有茹斋为会者,称为灶君素,吃灶君素的乡民以妇女为多。明《长洲县志》有“九日登高采菊佩萸”的记载,说明当时重阳节登高、采菊、佩戴茱萸十分普及。

秋季习俗:立秋食瓜水、吞赤小豆,灶君诞日庆祝

立秋,古时“四时八节”里的“八节”之一,有戴楸叶、食瓜水、吞赤小豆七粒的习俗。宋范成大有《立秋二绝》述其俗,并曰:“戴楸叶,食瓜水,吞赤小豆七粒,皆吴中节物也。”其诗云:“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咽井花。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在立秋前数日,有时阴雨间来,俗为“预先十日作秋天”。又所谓“朝夜立秋凉飕飕,中午立秋热烘烘”。立秋后民间有“廿四个秋老虎”的说法,以为暑天余威未了,白天还是炎热难当。至处暑节气,则早晚凉爽,有“处暑十八盆”之谚,意思是还要连着洗澡十八次。白露节气,民谚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天气转凉,秋分至也。

通安、浒关镇一带旧时候盛行饲蟋蟀。尤以农时白露前后三天为佳,俗话曰:“白露三朝出将军。”据道光《浒墅关志》载:“蟋蟀产金墅者,健斗。”民间还有饲金蛉子之习俗。金蛉子喜暖怕寒,藏于贴身上衣口袋,夜间藏于枕头底下。

农历八月初三为灶君诞日,通安乡镇家家具香烛素馐,有到道观灶君殿烧香祭祀的;有茹斋为会者,称为灶君素,吃灶君素的乡民以妇女为多。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顾禄《清嘉录》云:“中秋,俗呼八月半。是夕,人家各有宴会以酬佳节。人又以此夜之晴雨,占次年元宵阴晴,谚云:‘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又云:‘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中秋之夜团圆宴后,通安乡镇妇女有走月亮的活动,俗称步月。通安习俗中秋必吃芋艿、月饼应节,有经济实力的人家有烧香升箩斋月之俗,以为并座放在缸里不会引起火灾。家堂、灶山皆供一碗芋艿、两个月饼。

八月廿四俗传为稻藁生日,忌下雨;如雨,被认为稻藁都要腐烂,称之为灶荒,即无干稻柴烧火做饭,所以俗有“烧干柴,吃白米”之谚。民众祈祷天晴,同时祀灶。(www.xing528.com)

九月九为重阳节,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重阳由来流传最广的说法可参考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西京杂记》亦云:“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明《长洲县志》有“九日登高采菊佩萸”的记载,说明当时重阳节登高、采菊、佩戴茱萸十分普及。

旧时重阳当天制五色花糕,糕铺遍插五彩小旗,父母家必迎女儿归安,食糕,九日天明,以方糕置小儿女额上,祝颂:“愿儿百事俱高。”自古登高习俗比较盛行,旧时登吴山,游治平寺,有牵羊赌彩之戏。

九月晦日阳山日出。晦日夜半,旧时有登阳山主峰箭阙“观日月同升”之举,间有云海奇观。通安一带特别是金墅镇的居民甚至苏州城中市民皆至阳山观日出。明陈仁锡《阳山箭阙歌·浴日》诗云:“山中清漏彻莲花,翠冷巉岩湿露华。杯引沧溟分席近,杖移星斗过檐斜。梦回兜率空千界,目极扶桑灿五霞。一自咸池歌浴日,天鸡呼醒万人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